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
培养目标有层次、类别、范围的限定。
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这一总体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各类各级教育都是适用的,都需要达到的。
各类各级教育又有它特定范围的培养目标,如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工程型人才,中等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级职业技术人才。
各类各级学校的各专业又有其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如护理专业培养护士,会计专业培养会计。
本章是从教育类型的角度来讨论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和规定。
如产业革命以前的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区别。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传统文化也必定会对培养目标的确定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目标也不可能是恒定不变的。
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必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它属性的具体化,是它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
高职培养目标既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结,又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开端。
所以它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
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途径与质量指标也不可能明确。
因而,高职培养目标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章首先对世界各国的高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研究,然后结合国情再探讨我国的高职培养目标问题。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一)美国美国的高职学历教育分两个层次,一个是2年学制,可得副学士学位;另一个为4年学制,可得学士学位。
前者主要由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承担。
美国《国防教育法》在谈到初级学院与技术学院时指出,这类学校属于“主要提供一项2年的教学计划而办理的高等学校”,“这项教育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来在需要懂得并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工程、科学或其他的技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
例如,美国俄亥俄州欧文斯技术学院(Owens TechnicalCollege)规定的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使学生达到生产、研制、仪器使用、试验、安装及维修等技术人员水平,既具有专业工程师,也具有熟练技工的某些知识和技能”。
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学习工程领域内常用的机械和机械材料,保证学生适应技术人员工作所必须具有的有关知识,受到设计、制造、试验和生产机械(装置)及其维护操作等训练,以便协助工程师工作”。
美国高职4年学制,由工业大学中的技术学院承担。
前2年完成副学士学位课程,此时也可参加工作。
如果要继续深造,那么再续读2年,获学士学位。
2年学制毕业生一般担任技术员工作;4年学制毕业生担任技术师工作。
例如美国普渡大学的机械工艺专业副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工艺术程序、机器安装、维护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产品制造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如实验室技术员、工程师助手、工厂维修人员、产品设计助手和工艺人员工作。
随着经验的增加,可能提升到诸如工业生产管理者、工艺设备设计者、技术采购员、生产调度员和成本预算员的位置”。
“顺利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后,学生将自动取得学习机械技术学士学位的入学资格”。
“机械技术专业的副学士学位毕业生有资格取得工程技术员的证书”。
普渡大学机械技术专业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为:“2年制机械技术计划的毕业生,有资格进人下2年的‘补充’课程计划学习,以取得学士学位。
本计划旨在满足工业生产的进一步需要。
所选择的实践和应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管理与交际技能,以及提高技术训练水平、扩大专业知识范围”。
“机械技术专业学士学位毕业生有资格取得技术师证书”。
(二)英国英国主要承担高职教育的办学机构,是多科性技术学院(Polytechnic)。
它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程师(Technician Engin-ear)。
技术工程师的职务要求如下:“技术工程师将特许工程师的意图转化为实际工作。
他们是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活动的计划者。
他们常常负责作出每日的工作安排,对日常的技术问题要找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有的技术工程师要进人管理和监督岗位”。
学生毕业后,可获得英国1983年在教育科学部设立的“商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 THe Business Technician EducationCouncil)所颁发的高级国家证书或文凭(HigHER National Cer-tlflcale or Dlplon。
a简写为 H.N·C/D)。
H. N. C /D的学制为 2年。
人学条件为已获得英国“A”水平普通教育证书的学生(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生)或已获得技术员证书的人员。
在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内部是可以衔接的。
技术工人经过2年培训,在获得普通国家证书(Ordinary National Certificte)以后可以成为技术员。
技术员再经过2年培训,在获得高级国家证书( H. N.()后,也可成为技术工程师。
(三)法国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承办学校。
根据法国国民教育部1966年1月7日法令,短期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为“为工业、商业以及应用科学部门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员”。
“这些人的任务是将抽象的设计或理论研究的结果具体化”。
“造就直接协同经济、管理和工业尖端力量工作,协助工程师进行研究、计划、发展和生产的较高级的技术人才和中间领导人”。
“因此,他们在技术方面应当受到比工程师更深人、更具体的培养,在对事物的一般认识上应该比普通技术员眼界更开阔。
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担任国家部门和私人企业的中间干部和技术人员。
如机械专业毕业生可以任机械师,也可参与企业管理,对机械设计、安装、运转、生产组织与监督、产品检验、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均能胜任。
再如物理测量专业,主要为企业和实验室培养高级理化检验技术员。
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各种检验手段,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生可以到各企业部门和多种实验室工作。
(四)日本日本的高职教育有3种学制_一种是高等专科学校,它招收初中生学习5年;另一种为短期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2年~3年;第三种为技术科学大学,招收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进行本科与研究生院的连续性课程教学。
据日本《学校教育法》,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深入教授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须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一般能获得主任技术员的证书,如第二种或第三种电气主任技术员证书;第一种或第二种水利工程主任技术员证书。
短期大学的培养目标,在《学校教育法》中写为:“在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深的专门知识教育,培养职业上或实际生活中所必须的能力。
”技术科学大学,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以实践的技术开发为培养目的,进行教育和研究。
它在以高等专科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同时,也为在后期中等教育阶段实施实际技术教育的工业高中毕业生,提供适当的升学机会。
这种大学是高专学制基础上的提高,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已有长冈和丰桥两所技术科学大学。
它是7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的产物。
(五)德国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能将设计变成现实产品,长于实践,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型”工程师和善于管理的“企业型”工程师。
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文凭工程师(专科)”称号。
在生产部门从事制造、施工、安装调试、市场经济营销、维修、运行、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北莱茵一威斯特巴伐利亚高等专科学校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应用型教学为学生就业作准备,这些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或艺术的塑造能力。
在这些范围内,高等专科学校还要考虑到科学或艺术基础理论和继续发展教学所必需的研究和发展任务及艺术的塑造任务。
从以上比较研究中,可得以下几点:(1)从世界范围看,高职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都是技术型人才,即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人才,是为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服务的人才。
(2)从世界范围看,高职培养目标的教育层次,可以有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3个层次。
但是当前大多数国家的高职教育层次仍然是大学专科层次,就是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国家和地区中,高职培养目标大部分也仍然是大学专科层次。
(3)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论及高职培养目标时,大都从人才特征、知能构成、工作范围以及职务教育层次来阐述。
前3项内容基本一致,在职务教育层次上有所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员职务上。
美国和日本都是大学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员,大学本科层次培养技术师和高级技术员。
而英国与法国是中等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员,大学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工程师和高级技术员。
这与各国传统的职务授聘有关。
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清朝末年的《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已对备类高等实业学堂的培养目标作了规定:高等农业学堂以授高等农业学艺,使将来能经理公私农务产业,并可充各农业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高等工业学堂以授高等工业的学理技术,使将来能经理公私工业事务,及各局厂工师并可充各工业学堂之管理员教员为宗旨。
高等商业学堂以施高等商业教育,使通知本国、外国之商事商情,及关于商业之学术法律,将来可经理公私商务及会计,并可充各商业学堂之教员为宗旨。
高等商船学堂以授高等航海机关之学术、技艺,使可充高等管驾船舶管理员,并可充各商船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1929年中国国民政府颁布的《专科学校组织法》和1948年颁布的《专科学校法》规定专科学校“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宗旨。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中提出专科教育“为适应国家建设的急需,进行教学工作,培养通晓基本理论并能实际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如工业技师、农业技师、药剂师、财政经济干部、文艺工作人员。
1952年高教部颁布《关于制定高等学校工科专修科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草案)》,提出:“专修科是适应国家建设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而采取的培养干部的一种速成办法,其任务为培养高级技术员。
”1983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的初步意见》中指出,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应当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3年制专科生在业务上的基本规格是获得助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2年制专科生在业务上的要求应当降低,只能获得助理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应“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普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