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等奖教案】《我有一个梦想》【一等奖教案】1 (3)

【一等奖教案】《我有一个梦想》【一等奖教案】1 (3)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演讲的主要内容,赏析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设计意图: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设定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的品读,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分析比喻和排比的效果。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理解“梦想”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课时安排1课时前置作业1.标出段序,通读全文,概括段落大意,划分结构层次并归纳大意;2.完成《优化设计》预习导读配套作业,积累重点词句。

3.结合自身经历,试想一篇优秀的演讲稿要注意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到场的每一位,都是怀揣梦想的!正如周星驰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是个人,而不是一条鱼,哪怕若干年前,人和鱼很可能同一个祖先。

因为有了梦想的牵引,不少人功成名就,得到众人的仰慕,甚至名垂青史。

纵观人类发展史,梦想成真者不计其数,而名垂青史者却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只是涉及自己,哪怕梦想成真了,也仅只能造福自己,福泽家庭,能够记住他的,也仅只有他的子孙。

然而,有些人的梦想,关涉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他们因梦想而成就了伟大。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马丁·路德·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那是什么样的梦想,成就他的伟大呢?答案即将揭晓,请翻开课本第42页,并拿出《优化设计》、《语言基础知识手册》,开启今天的寻梦征程。

(板书标题、作者)设计意图:由“梦想”为切入点导入,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梦想,进而到处“伟大的梦想才能造就伟大的人”,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我的梦想与马丁·路德·金的有何不同,我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梦想而成就伟大。

二、预习检查由组组长检查,教师随机抽查。

检查内容:《优化设计》预习导读、学案完成情况;课本勾画圈点情况。

设计意图:良好的预习,可以提升课堂效率。

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可以更好的调整教学安排。

三、整体感知1.根据学案,小组内交流,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提问2-3人,适当点拨;按层次结构板书缘由、圆梦、梦想并括号注明段序)明确: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交代了此次游行活动的原因,是演讲的基础,阐明了为什么要有梦想!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

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阐明实现梦想方式、方法。

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阐明梦想是什么以及畅想实现梦想后的生活场景。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品味本文严密的论证逻辑。

训练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2.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梦想?如何实现这个梦想?(提问2-3人,适当点拨;在“梦想”在板书“自由、平等、民主”,在“缘由”下板书“未兑现诺言、被奴役”,在“圆梦”下板书“非暴力抵抗、团结白人、坚定的信念”)明确:“我”有哪些“梦想”:①人人生而平等,与白人一样,享受美国公民的权利;②黑人、白人团结携手;③整个美国是自由之乡。

为什么有这个“梦想”:①政府没有兑现诺言;②黑人(有色人种)仍然在被歧视、奴役中生活,没有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③这样的生活状况到了非常急迫的时刻。

如何实现这个梦想:①非暴力抵抗的形式;②团结白人的力量;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坚定的信念)。

设计意图:把握本文的主要观点,训练学生信息筛选归纳能力。

3. 为什么马丁·路德·金“能赢得和这几位著名总统并列的声望地位”,结合本文及下列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1:2011年8日28日,马丁·路德·金的纪念雕像在华盛顿国家广场揭幕。

在此前,只有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和罗斯福等几位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在这里立有纪念塑像,马丁·路德·金是第一位生前作为社会批评家的平民政治人物被在此加以纪念,也是第一位非洲裔政治领袖的纪念物,其意义非同一般。

为何他能赢得和这几位著名总统并列的声望地位?正是他以和平抗争维护了《独立宣言》和《联邦宪章》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的基本价值观,使他和这几位总统一样,为美国人民广泛推崇而享誉美国历史。

材料2:在选举法(1965年)颁布前,在美国只有不到二百名黑人担任公职;到1970年是1469名;1980年4912名,1986年超过了6500人这仅占美国49万名被推选官员的1.3%现有289名黑人市长,28名妇女管理着超过五万人的城市。

此外,如奥巴马、赖斯等,还曾担任美国总统、国务卿,黑人在政治上的地位,几乎与白人一样。

小组讨论后明确:“他能赢得和这几位著名总统并列的声望地位”的原因有:①他的“梦想”扎根于“美国的梦想”,根植于美国赖以立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所维护的是美国的利益,而非仅只是黑人的利益。

②他主张“非暴力抵抗”,以和平抗争维护了《独立宣言》和《联邦宪章》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的基本价值观,既为黑人争取到了权利,又减少了留学牺牲,为美国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③他以伟大的梦想,坚定的信念,鼓舞了被歧视、被奴役的黑人,团结了许多追求平等、自由的白人,让他们以和平的方式斗争。

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让诸如奥巴马、赖斯等黑人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与权力,和白人一样,享受国民的权利,造福的不仅仅是某几个人,某一代人,而是一个国家,几代人。

④只有拥有了伟大的梦想,以坚定的信念,有效的策略实现梦想,才能造就伟人。

设计意图:结合材料评价人物是近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的题型,本文虽是一篇演讲稿,但也可看出马丁·路德·金精神品质与人格魅力。

补充适当的人物生平资料,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人物评价,既能让学生尽早熟悉高考题型,也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梦想”的重要意义。

四、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一篇优秀的演讲辞,要有严密的逻辑,鲜明的观点,更要有易于接受的语言,磅礴的气势,真挚的感情。

唯有如此,才能鼓舞人,打动人,与听众形成共鸣,达成共识。

本文是中外演讲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

除了严密的逻辑,鲜明的观点和真挚的情感外,本文精彩之处还在于巧妙使用修辞。

1.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文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语调热情,气势磅礴、感情真挚,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2.本文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效果如何?明确: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1)几乎每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说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这些比喻句的使用,是的演讲的语言生动形象,让听众更容易接受,也增加的演讲感人的魅力。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量使用排比手法。

如第2段、第5段、第10到13段以及文章最后连用6个“我梦想有一天”,都是比较典型的集中使用排比句的段落。

大量排比句的使用,它们纷沓而至,接踵而来,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

设计意图:以排比和比喻为切入点,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五、课堂小结这篇演说辞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磅礴的气势,以清晰的逻辑结构,鲜明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梦想、梦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实现梦想的方式。

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的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的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

梦想实现的初衷,因不满于现状,我们都要有梦想。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是个人的梦想,他坚定的信念,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态度,非暴力抵抗的斗争方式,为黑人同胞争取到了应有的权利,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这启示我们,为实现梦想,应讲求策略的奋斗不息,更应该将有伟大的梦想,为黎民百姓,为天下苍生。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要为自己的梦想倾注真切情感,为实现梦想而坚定信念。

六、课后作业1.拓展延伸《优化设计》第100-101页,第9-12题。

2.语言运用《优化设计》第101页,第13题。

3.美文品读《优化设计》第10页,《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以“梦想”、“毅力”、“自由”、“平等”、“信念”等为主题,积累素材。

七、板书设计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附件:《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要观点;2.赏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比喻、排比的作用;3.品味作者对所述梦想倾注的真切感情,领会作者为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知识链接参看《优化设计》96页1.作者介绍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

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

金一生致力于黑人民权运动,其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极具演说才能,并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

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

刺客被判处99年徒刑。

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

4月4日到6日,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

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2.背景简介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

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

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