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精编版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精编版

单元课题:奇妙的声音王国【课标要求】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产生的大小与高低。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材分析】本单元强调观察描述技能以及根据经历做出解释能力的发展,由《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不同的声音》四课内容构成。

《声音的传播》一课是学生在前课已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传播介质和效果及传播方向等。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声音的传播有一些肤浅的认识,面对于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传播效果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探究声音产传播的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声音传播的方向及现实应用。

课时课题:《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通过动手实践了解不同物质的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知道固体传声效果是最好的。

3、探讨声音的传播方向及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难点:比较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激趣——探究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使用教材的构想]教材所设计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可适当增减,以探究声音的传播介质、传播效果及传播方向为重点,制作“土电话”可设置为课后的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铃铛、球形瓶、胶管、酒精灯、音钹等。

学生准备:装入了米、水、空气的塑料袋或气球,也可以用袋装牛奶代替水。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本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已学知识入手谈话导入二、引导观察,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出示一串小铃铛,摇一摇,设问:你听到铃声了吗?2.在铃铛和我们耳朵之间有什么?3.归纳:空气充当了传播声音的媒介,因而我们可得出结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板书:气体4.将铃铛放入一个球形瓶摇动,(注意将小铃固定好,不要让其在摇的过程中碰到瓶壁)设问: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瓶内、瓶外都充满了空气,所以还能听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直接听铃铛声音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对空气这一传声介质的认识。

5.设问:能不能把瓶中的空气去掉?怎么做?(请学生说说去掉瓶中空气的方法)。

演示:瓶中加入一点点水,接上胶管如图安置6.点燃酒精灯,请同学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在实验进程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

(如有水蒸气产生、水逐渐沸腾、热的传递、热空气上升等)···设计意图:由于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利用等待的时间,复习已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

7.当有大量气体涌出后,用夹子夹紧胶管,设问:这时瓶子里有什么?有空气吗?为什么?8.再次摇动铃铛,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发表个人见解,并合理解释:没有或有少量空气,声音明显减小)。

9.如果我们再将里面的水蒸气也抽出会怎样?(取掉胶管,接上抽气管,抽出气体再摇铃铛,声音更小或消失)。

10.归纳:没有空气的环境我们称为真空,板书: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1.设问:太空里有声音吗?为什么?(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因为那里没有空气)。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离开空气,我们就听不到声音,空气传声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传声方式)三、指导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一)认识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1.提示活动要求:保持安静,按老师语言及手势进行活动。

2.坐直身子,用手指轻敲桌面一角,听声音大小。

然后将耳朵贴近桌子另一角,再听声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按要求进行,感受声音的大小变化,交流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老师引导得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并板书:固体···设计意图:直接感受到声音变大,理解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5.举例说明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如潜水艇水下探测,水下声纳定位、游泳时头没入水中却能听到岸边人说话的声音等。

板书:液体(二)亲身实验,认识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的不同1.我们知道了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那么它们传播声音的效果怎么样呢?(学生猜测)2.你的猜测对吗?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用具(课前准备的装有固体、液体、气体的三个袋子)。

3.实验方法:将它们分别垫在耳朵与桌面之间,用相同的力度敲桌面,听一听哪一个传声效果最好?哪个最差?并将它们排序。

4.巡视指导,纠正实验中不规范操作,帮助得出正确结论5.根据学生汇报,将板书完善气体固体液体传声效果:差好中···设计意图:亲身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参与积极性,帮助养成正确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利于突破难点形成完整认知。

四、探讨声音的传播方向1.设问: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交流方法)2.出示音钹,设问:如何用音钹来证明?3.从教室四角依次走过,边走边轻敲,最后在教室中央站定。

引导学生感受,判断,想出一个最恰当的词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向——四面八方。

板书: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设计意图:此环节不需要讲解,通过观察老师的行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简单明了。

五、延伸拓展1.讲述“伏罂而听”的故事,并结合内容板书简图。

2.设问:其中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3.归纳:固体传声效果好、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4.出示装有黄豆的矿泉水瓶,摇动。

设问:怎样使声音变小或消失?5.这个问题我们作为课后作业,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六、课内测评·声音可以在()、()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声音在()中传播效果最好。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传播的。

七、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气体固体液体Array传声效果差好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八、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按谈话激趣——探究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的顺序展开,教学中先辅后放,先精后简,环环相扣。

由最基本也是我们最常用到的空气传播声音认识开始,尝试将空气去掉而使声音变小或消失,理解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再借助简单易于掌握的实验了解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在这个环节,为了使学生课前的准备简便,我让学生可以用米、豆来取代教材中的沙子,用袋装奶取代水,因它密封比较好。

考虑到塑料袋容易破的缺点,可以用几个同样大的气球代替,效果非常好。

另外,在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方向时,我手持音钹,围绕教室走了一圈后,并没有太多解释,学生就很快地概括出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效果很好。

而对于“伏罂而听”的解释,简单的图示就使学生牢牢掌握了其中的科学道理,甚至有同学在听完讲述后感叹:“古代的人真聪明啊”!“太绝了!”整堂课我始终贯穿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讨论交流,适当的讲解归纳,给学生较为完整认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需要改善的是:大班教学的整体协调性,有时往往顾及了整体而使一部分思维较慢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教师简介]姓名:于爱军职称:小教高级学校:杏花岭区锦绣苑小学教学特点:注重学生兴趣、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课堂训练比较严谨、有序,深受学生喜爱。

从教二十年,先后担任过语文、数学、美术、科学课程的教学,成绩优秀,太原市骨干教师,曾获市、区先进教师、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

一、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按谈话激趣——探究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的顺序展开,教学中先辅后放,先精后简,环环相扣。

由最基本也是我们最常用到的空气传播声音认识开始,尝试将空气去掉而使声音变小或消失,理解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再借助简单易于掌握的实验了解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在这个环节,为了使学生课前的准备简便,我让学生可以用米、豆来取代教材中的沙子,用袋装奶取代水,因它密封比较好。

考虑到塑料袋容易破的缺点,可以用几个同样大的气球代替,效果非常好。

另外,在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方向时,我手持音钹,围绕教室走了一圈后,并没有太多解释,学生就很快地概括出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效果很好。

而对于“伏罂而听”的解释,简单的图示就使学生牢牢掌握了其中的科学道理,甚至有同学在听完讲述后感叹:“古代的人真聪明啊”!“太绝了!”整堂课我始终贯穿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讨论交流,适当的讲解归纳,给学生较为完整认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需要改善的是:大班教学的整体协调性,有时往往顾及了整体而使一部分思维较慢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教师简介:姓名:于爱军职称:小教高级学校:杏花岭区锦绣苑小学教学特点:注重学生兴趣、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课堂训练比较严谨、有序,深受学生喜爱。

从教二十年,先后担任过语文、数学、美术、科学课程的教学,曾获市、区先进教师、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