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下册作文指导与范文

高一语文下册作文指导与范文

高一语文下册作文知识简介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必考题目,考纲要求考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这类题型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可以拉开学生的分数差,我们希望这个专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技巧,在考试中得到应用。

答题技巧审题立意拟定题目作文写作结构技巧文采提升【审题立意技巧点拨】命题作文1.紧扣题眼法:就是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

如作文题“难忘的老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难忘”,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触最深的。

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文,并以写人为主。

那么写什么人呢?题目要求是“老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母就偏题了。

再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

2.添加要素法: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

如“笑声”这个题目,如果不想办法缩小范围或具体化,还真难下笔。

如果我们在题目前添加上地点或人物,使之成为“教室里的笑声”或“爸爸的笑声”等,写作范围就明朗化了;如果在题目后面添加事件,使之成为“笑声激励了我”或“笑声化解了矛盾”等,这样写作的重点就明确了。

3.引申题意法: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

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

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4.小题大做法: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刻的文章。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口小、范围有限的小题目,如“教室一角”、“我的家”等。

同学们经常会被这样的小题目困住手脚。

对这样的“小”题必须打开思维,管中窥豹,写出大气超凡的文章,要挖掘“小题”中的“大”思想、“深”内涵。

如“一份答卷”这样的小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时的答卷,还要想到生活中的“答卷”: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答卷,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在诱惑面前所提交的答卷等。

5.大题小做法:话题作文开放性和自由度高,我们有些同学很难驾驭,采用“大题小做”,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个小的角度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达到“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效果。

如湖南某市一个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有的同学大谈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得分较低;但有一同学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

文尾又紧扣话题道:“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练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作者大题小做,把“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值得提醒的是,运用“大题小做”法的关键就是在选择材料时要“小”,要典型,要与“大题”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选择自己十分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最容易驾驭的小材料。

6.另求新路法:有些作文题看起来很熟悉,但正由于太熟悉、太容易写,才会掉以轻心,才会容易走向平庸和雷同。

对熟悉的题目要抛开常规思维套路,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如以“水”为题写作,有些同学在审题时会走老路,出现了“治理洪水”、“水源污染”等撞车现象,有一位同学在审题时别出心裁,把“水”转换为“泪水”,因为“泪水”也是水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一石洞天开,思维顿时开阔,选材的余地大了,主题也鲜明了。

材料作文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1、从关键词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和反复出现强调一些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3、由果溯因。

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1、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例如:阅读理解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两则材料提炼出观点。

(1)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

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2)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

”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解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

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2、寻互补法例如: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提炼出观点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解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漫画作文第一步: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进而得出观点。

2、看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画中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画中字寓意观点现实4、看夸张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

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夸张处寓意观点弦外之音现实第二步:站起来——分析关系,把握漫画含义。

看清画面内容的构成后,就要居高临下分析作者作画的目的,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第三步:飞出去——联想类比,由此及彼地对接现实。

要学会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漫画作文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不可或缺。

方法: 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3)多个角度想想看,创作动机是什么,确定最佳画意点。

第四步:定下来——比较筛选,确立最佳立意。

确定写作的立意点,不是泛泛而议,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点”,深入钻探。

前面讲过,一幅漫画的寓意可以多角度理解,在审读的时候理解角度固然越多越好,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选取某一个角度而“不及其余”了。

否则,文章内容驳杂,头绪众多,是不利于表达的。

并且,拟题要小。

第五步。

考虑如何组织文章。

漫画作文,说到底是要我们运用类比的方法,将画面所讽刺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逐层类比,或叙事,或说理。

一是找准类比之点。

“点”即中心。

即你由画面内容提炼出来的中心观点。

二是铺开类比之面。

即在写作时,一定要点漫画材料,或在开头,或在中间。

【拟定题目技巧点拨】1.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歌曲名等拟题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具有语句凝练,含义深刻,易懂好记的特点,直接引用以之为题,可以使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新颖生动。

2仿写、借用、改写成语、格言、俗语、歌词拟题巧妙的仿写、借用、改写,可以使题目鲜活别致,新人眼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巧用修辞手法拟题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能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炼紧凑、含蓄隽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事实上,文章的题目和内容一样,需要形象生动,有文采。

运用修辞手法拟题可达到熠熠生辉的效果。

4运用数字、公式、定理拟题运用数字、公式、定理和标点移植入文章中作标题,一改文题的古板单调,使之变化多样,异彩纷呈,形象直观,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拟题同学们写文章要善于逆向思维,打破常人的思维模式,做到别出心裁,有个性。

拟题更是如此,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会“柳暗花明”,出奇制胜,吸引读者。

6贴近时代拟题要使标题新颖,还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使人一看题目,就觉得春风扑面,清新醉人。

【议论文结构技巧点拨】一、并列式A.论点式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B.论据的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展开联想,寻找恰当的论据,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

二、递进式1.按议论步骤递进(递进式结构)2、按论点内涵递进(并列递进式结构)三、对照式A.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B.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

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

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一定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

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从反面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四、启感式。

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成。

变式写法有两种,每一步的内容与要求与常式写法相同,只是步骤有变化: l、“联”-“引”一“议”一“结”; 2、“引”-“联”一“议”一“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