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第七章

教育学 第七章

第七章小学德育第一节小学德育概述一,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定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活动。

(二)德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二,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之中。

(二)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促使健康成长。

(三)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障三,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定义: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1,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三)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思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四,小学德育结构(一)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和培养。

(二)政治教育具体内容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与领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与必要性,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三)思想教育具体内容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与领会世界,领会人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五,小学德育的任务(一)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础观点的教育,初步科学思想方法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习惯具有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第二节小学德育内容学校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者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是: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选择德育内容还要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热啊祖国的感情,使学生形成保卫住过,维护祖国统一和利益的坚强意志的教育二,理想教育是人们以现实为基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生活目的和奋斗目的三,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

四,劳动教育是指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五,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

六,自觉纪律教育七,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与参与意识,教会学生学习和助手基本法律法规中,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定,做到懂法,守法。

八,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第三节小学教学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概述(一)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1,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而德育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有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等因素(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道德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中知识基础,行使关键。

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民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过程。

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二)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三)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第四节小学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定义: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定义: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定义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以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的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四)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使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求: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要求: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即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来克服消极性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第五节德育模式一,认知模式德育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

特征,:人体本质是理性的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二,体谅模式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特征:坚持性善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三,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班杜拉创立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体四,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该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备注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理论评价过程课堂应用)第六节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小学德育的途径我国学生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二)社会实践活动(三)课外,校外活动(四)共青团,少年队组织的活动(五)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六)班主任工作二,小学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一),德育方法的定义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达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修养方式(二)小学采用的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晓得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2,榜样教育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3,陶冶教育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熏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的政治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教育方法6,品德平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进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7,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儿童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提前有异于自觉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占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们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载体养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弹人及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8,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哟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四)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内容:规定着德育方法的特点要求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三,我国当前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一),问题1,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践和发展需要脱离4,知与行的分离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和感染力(二)改革的主要趋势1,落实德育共组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和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和行的统一、、6,因地制宜的开展德育活动四,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开展社区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