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设计的几篇课文。
本课有3篇课文,分别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这三篇课文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三个不同的人物,有男有女,有老人、有青年人、有孩子,人物形象鲜活、有趣,学生兴趣浓厚。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
课文是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
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但是写法迥异,侧重点不同。
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侧重人物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侧重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侧重人物语言、外貌的刻画。
因此,这几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极好范本。
二、教学目标1.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从而为总结阅读方法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透过人物外在感受人物内心。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交流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流传着许多经典名著,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老师今天给你们请来了几个有名的人物,但是他们要求你们根据文字描述猜出他们的名字,才会与你们见面。
2、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呢?3、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特点就能猜出人物的名字,一是因为你们读书认真,二是因为作家用一支支生花妙笔把这些人物形象刻画的鲜活形象。
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对于文章大意和生字词已经有了了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第22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人物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分析人物的方法,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有效。
(二)初读课文,感知“凤辣子”形象我们将重点从外貌和语言来分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用习得的学习方法,自学另外两课。
A、外貌部分1、我们先来看她的外貌,课件出示。
指生读。
2、《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的最为浓墨重彩,我们一起来看(师生合作读):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cuán)珠髻(jì),绾(wǎn)着∕朝(cháo)阳五凤∕挂珠钗(chāi);项下戴着∕赤金盘螭(chī)∕璎(yīng)珞(luò)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tāo) ∕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zhòu)裙。
3连研究《红楼梦》的人都不知道她究竟带了多少件首饰,从她的穿着打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好一个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辣子。
B、语言部分老师摘录了她的话语,根据你们的预习单,我们一起来看看。
指生读。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正是呢,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
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这些言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选择一处句子或者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选择学生的回答板书。
3、想不想一睹凤辣子的风采?看视频中的凤辣子。
4、看完电影,我发现同学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相信你对凤辣子的了解又更深入了一些。
请你们化身凤辣子,再来读读她的话吧!5,怪不得她的仆人兴儿评价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过渡:咱们通过分析凤辣子的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圆滑美丽的凤辣子。
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运用语言和外貌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咱们来认识另外两个人物,指生读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小嘎子、严监生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方法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分析小嘎子和严监生。
根据预习单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相关的词句。
根据预习交流单,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所写的语句和体会。
B、严监生1、学生汇报自己对严监生印象。
预设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指生读。
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呢?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生命垂危、病入膏肓预设2:诸亲六眷的话。
师生合作读,师读诸亲六眷的话,生读严监生的动作并并让学生做出相应动作。
大侄子: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采访:你为什么摇头呢?二侄子: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采访:听到银子,你想说什么?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采访:严监生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可以用那个词语形容?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采访:此时,你想对赵氏说什么?2、如果你就在严监生的床前,你想对他说什么?随机板书。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守财奴严监生,作者通过仅仅通过严监生的动作,就让严监生这个为了两茎灯草“总不得断气”,又为了两茎灯草“登时没了气”的吝啬鬼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同样是动作描写,小嘎子的动作可就丰富多彩多了。
C、小嘎子1、学生汇报自己的印象。
2、老师去掉了形象的描述,只剩下动作描写的文章能否还能拍一个小电影呢?指生演绎小嘎子和小胖墩的摔跤过程。
评价。
3、分析三个比喻句:公鸡鹐架似的、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说说作家这样写的好处。
小结:作家的深厚功力让我们佩服,仅有动词依然可以拍电影,加上形容词的描写让小嘎子在我们的脑海中更加鲜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我们要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和文本的亲密接触中去发现,去感悟。
老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要为孩子搭建平台,在充分地交流、讨论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四)总结提升,明确方法1、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句子,看到了三个特点鲜明的人物。
由此可见,今后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我们就要把目光聚焦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上,还要抓住这些语句里的关键词语品析,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捕捉到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教孩子读懂文章,更是要交给孩子阅读文章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爱读书。
(五)学以致用,拓展阅读1、同学们,课文只不过是我们学习的一个例子,我们只是通过课本上的例子,学习写人文章的阅读方法和自己的习作能力。
请你根据你的收获,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修改预习交流单中自己的作文小片段,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2、指生读自己的作文,让其他人猜。
【设计意图】方法的获得除了教师指导以外,还需要学生自己有所感悟,具体的方式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品评语言文字,获得属于自己的感受。
(六)走进经典,推荐名著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今天通过学习,我们领略了作家笔下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学到了阅读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其实,我们对人物的这些印象是从节选的片段中感知到的,和原著相比,这些感受是不全面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红楼梦》《百万英镑》这些经典的著作吧,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欣赏到更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此外老师,还给你们推荐了几篇写人的小短篇,你们可以课下读一读,感受人物描写的神奇之处。
六、板书设计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机灵、好胜──动作严监生:吝啬、爱财──动作、神态王熙凤:炫耀──外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