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之见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时代赋予教育的德育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那么,我们怎样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新形势下的学生,开展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呢?
一、深入调查充分了解本校学生状况
学生是我们实施德育的主体,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我校是粤西北的一所山区小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人口流动性日益扩大,造成学校生源日益复杂。
因此,我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门别类地做好了
(注:“外来生”指非原居民,指近三年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把子女寄住亲戚家的外镇或外乡学生以及邻近镇、乡就近入学的学生。
“留守生”指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只留下子女在家乡生活的学生。
特殊家庭学生指单亲家庭子女、孤儿。
)在连续三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学生的人数随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8年的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占有较重的比例。
我们就此展开追踪调查,发现留守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这些学生的父母由于长年累月外出打工,只留下子女在家,或留给老人家照看,或年内只回来那么三两天,或干脆只留子女独自在家,定时寄一定的生活费回来,从不过问子女的学习成绩和行为情况,使得这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约束和正确的引导教育,造成留守学生的纪律、品德和卫生意识淡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金钱意识较重,变得贪玩、任性、自私、虚荣。
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甚至放任自流,聊事斗非,拉帮结派等。
二、开展创造性德育活动强化德育环节深化德育实效
我校针对“留守生”较多的实际情况,以此作为突破口,开展德育专题研究,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教育为开放型的主体教育,通过几年探索实践,我校的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成立专题研究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任副组长,其余任科教师任组员,制定学校德育计划,各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必须有班级德育工作方案这一项。
同时,定期召开德育会议,由组长主持,各副组长汇报近段班内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向、品德表现等情况,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下一步的德育工作方案。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性的思想教育活动,用充满情和理的教育,转变学生思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①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知识以及国家的法纪法规,明确德育目标及其要求,指导他们的思想言行,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的熏陶和训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
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
②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树立远大理想,教师做好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使他们向着目标努力追求,不断进步。
③重视培养学生之间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杜绝“以我为先”“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我校通过开展“一事一议”的少先队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明辨是非黑白,树立正气,压抑歪风,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④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学生踏入学校,接触社会,必然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如果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是无法适应社会的。
因此,我校根据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从生活上、学习上、人格上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辅导,训练他们的竞争心理、抗逆境心理、刻苦耐劳心理、民族观念等,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各种偶发或突发性事件,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⑤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不歧视、不偏袒、不殉私,使所有学生感受到学校、班级、老师和同学的温暖和关心。
⑥学校定期开展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爱校情操,推动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⑦第二课堂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有效方法。
我校历来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把人员配备,工作安排,组织管理等纳内学校工作计划中,使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让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⑧完善学校管理。
加强学校管理和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意志的前提,我校制定出各项管理制度,抓好班主任机构建设,设立奖励机制,并落到实处,这有利于师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营造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三)、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但家庭的教育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校结合实际,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家庭和学校互相联系制度,拓宽家庭和学校渠道,形成家庭和学校互动教育的新局面。
①开展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
倾听家长心声,宣传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指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子女观,促使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
②针对我校留守生较多的情况,特制定全校学生家庭电话本,了解学生家庭电话,家长手机号码,并把它们制定成册,在备注栏注明是否属留守学生,是否属特殊家庭学生,密切注意这部分学生的纪律、出勤、上课、作业、考试及社会交往情况,如发现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具体情况,商讨教育措施,必要时还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及时走访家长,取得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的共识,达到互相协作、配合的良好教育效果。
通过与家长的热情、诚恳的合作,有效地使留守学生不再是断线的风筝,时时刻刻有老师、家长的约束,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之,教育“德”为先,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还要经受许多考验,只要我们能以一种主动迎接挑战,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心态,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