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意义全解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
我国教育界目前的三大任务
第一是普及义务教育 第二是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 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二、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五、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六、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七、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八、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九、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共30条 国发[2005]35号
四、目前中职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对策
●组织培训(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指导培训内容) ●进修学习(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项进修 等) ●到企业学习
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特点
●目标指向:技术技能型、应用实践型人才(知识型、技术型、 复合型) ●职教特色:外生性、行业性、实践性、地域性、多样性、开 放性、灵活性 (教育创新 ) ●认识职教质量观 ▲就业能力——基本点 ▲创业能力——制高点 ▲职业资格证书——瞄准点 ▲综合职业素质——落脚点 ▲态度和技能、实用技术、知识(内容排序) ▲对口就业率、取证率、升学率 低犯罪率(质量指标)
▲项目课程、任务驱动、解决问题 ▲根本问题是课程学问化的倾向
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特点
●现行教材主要问题 ▲编写思路传统——以教师为主,以学校为主,以理论 为主,以纸介质为主; ▲部分内容陈旧——与生产实际脱节,较少反映新知识 新技术; ▲课程形态落后——大多是讲解—接受式,而综合实践 活动式较少; ▲编写队伍有局限——企业行业人员参与较少; ▲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不衔接——缺乏与考证取证的技 能鉴定标准整合。
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特点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职业能力+专业知识 ●对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尺 度 ●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实用 ●注意培养创新技能能力
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特点
●课程改革要点 ▲企业参与 ▲能力本位 ▲工作过程逻辑 ▲行动(实践)导向 ▲理论和实际一体化 ▲模块化和综合化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
●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再就业 ●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 资源优势 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构建和谐社会 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要求
周恩来的自励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 大会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21世纪展望》 报告中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在新的时代所 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将成为实现和平文化、 良好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国际公 民等诸多目标的有效工具。”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
▲重要会议:全国职教会1986 1991 1996 2002 2004 2005(仅 05年有7次职教专题会) 人才工作会 劳动就业与技能培训 经济工作 会议 农村工作会议 ▲重大工程: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计划、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贫困 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阳光工程 ▲重要文件: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 意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家、省、市(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教育发展规 划》《职业教育规划〉
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特点
●课程改革要点 ▲企业参与 ▲能力本位 ▲工作过程逻辑 ▲行动(实践)导向 ▲理论和实际一体化 ▲模块化和综合化
▲项目课程、任务驱动、解决问题 ▲根本问题是课程学问化的倾向
谢谢!欢迎指正!
职业教育的意义、目标 及特点介绍
中职教师培训讲座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陈 钢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
●几个案例 △精密机床 ☆国际市场同类型美国的价格是中国的3倍,瑞 士是中国的8倍,为什么? ☆瑞士企业的核心机密“诺号”(know how) 即“知道怎么做” △“北京”牌机械手表的设备、工艺引进于瑞士, 但质量有很大差距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曼彻斯特是世界制造工厂, 十九世纪末逐渐衰落,被德国取代,什么原因?
课程模式 比较维度
学问导向课程模式 认识能力、理解能力 学科分类 理论知识和认识工程 以理论知识为主体 知识本身的逻辑 记忆、理解 书面形式
实践导向课程模式 技术实践能力、会做 工作任务划分 实践知识和实践过程 以实践知识为主体 工作中知识的逻辑 实践性学习 工作样本测验
课程目标 课程门类划分标 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实施 学习结果评价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或基 础教育第一阶段 初级中学教育,或 基础教育第二阶段 高级中学教育 (高中)
非高等的中学后教育 高等教育第一阶段(不可 直接获得高级研究资格) 高等教育第二阶段 (可获得高级研究资格)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
●ISCED将从属于第二级教育的第2和第3层次按不 同的课程计划分为A、B、C三种类型:2A、3A是 为升入高一级学校作准备的普通学科型;2C、3C 是为进入劳动力市场作准备的直接就业型;2B、 3B则是介于A、C两类之间的中间型。 ●4A为升入第五层作准备;4B则不考虑升学而是为 较高层次的就业在准备。 ●第三级高等教育的第五层也划分为A、B两类:5A 为“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精技术专 业的课程”,5B类为“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特殊 专业课程”。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7年 从秋季招生开始,每年国家拿出164亿 资助中职学生 中职学校15000所 招生800万 在校2000万 高职高专12000所 招生300万 在校860万 ★2006年中职就业率95.6%,高于普通高校就业率, 比高职高出30个百分点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称UNESCO)1997年制定的 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 ISCED )将教育分级如下: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
●西方的“职业带”(occupation spectrum)理论
y
C系列 人才区域 T系列 人才区域 E系列 人才区域
x
图2 西方国家职业带理论示意图
A B
手工操作 和机械操作
EEEF E
F
C
D
科学理论和 工程技术理论
C——技术工人(craftsman)
E——工程师(engineer)
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特点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主要是就业教育)
能力本位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注重实操 (实践体系非学科体系)
强化职业道德(敬业、责任)
注意防止一种倾向:单纯强调“技能” 把 职业训练与素质培养割裂开来。
Hale Waihona Puke 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特点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应选择实践导向课程模 式;学术教育以发展人的符号理解能力为目标,宜选择学问导向课 程模式。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
从ISCED的层次划分来看 ●2A、3A属于我国普通中学的初、高中教育 ●2B、3B、2C、3C、4B和5B应当属于职业教育范 畴 ●2B、2C属于初等职业教育 ●3B、3C属于中等职业教育 ●4B层次为不考虑升学而是为较高层次的就业作准 备的教育,仍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范畴,4A比较 特殊,是学习3B、3C课程后想进入5A或5B的补 充教育 ●5A层次为普通高等教育,5B层次为高等职业教育
周恩来19岁作 1917年,周恩来报考清华大学,但因严重偏科导落榜,后 来得到朋友的资助自费到日本语言学校复读,以期能考上日本 的大学,然而他报考了多所学校均以落榜而告终。无奈之下, 周恩来回国在才成立不久的南开大学注册了学籍,却终因未曾 上过一天课被自动除名。后虽到法国勤工俭学,却依然没有得 到任何文凭,所以他毕业的最高学历只是高中。 尽管周恩来没有高学历,但他过人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及 综合能力素质,都不是常人所能比及的。
●实践技术能力欠缺 ▲中职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教 师(这里指非师范类的其他专业教师)约占 75.43% ▲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 ▲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培养过程如下:职业 教育的学徒级培训→工厂实践工作两年→进行师 傅级培训→再进工厂实践工作两年→进修教师有 关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考教师资格证 ▲培养“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主要需解决 实践技术能力问题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
▲ 从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的12个数字看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100个亿元——国家十一五 职教资金 ★2000个——全国职教实训基 地 ★100所—— 示范高职 ★1000所—— 示范中职 ★1000所—— 职教中心 ★100万—— 2006年中职扩招 ★50万——2007年再扩招 ★800万—— 2010年中职招生 ★50% —— 高等教育职普 大体相当 ★2500万—— 中职毕业生 每年500万 ★1100万—— 高职毕业生 每年220万 ★20%-30% ——城市教育 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 ★1.5%-2.5% ——企业工资 总额用于职教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