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3讲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考纲要求]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考点一 古代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政治一、古代希腊城邦制度1.地理环境:多山,不适宜农耕,港湾众多,适宜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2.城邦制度⎩⎪⎪⎨⎪⎪⎧含义:是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若干村落。

兴起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主要政体:贵族制、民主制为主,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

作用: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思维发散自然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的摇篮。

但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二、雅典民主政治1.形成⎩⎪⎨⎪⎧有利条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走上轨道:梭伦改革,奠定了古代世界的新政体——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

最终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 等,最终在雅典确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

2.基本特点(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2)主要表现⎩⎪⎨⎪⎧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②五百人议事会: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③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

[图解识记] 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方式3.评价(1)积极意义⎩⎪⎨⎪⎧①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 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促 进文化深入发展。

(2)消极方面⎩⎪⎨⎪⎧①民主的范围: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②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专攻,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史料一 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 解读 史料中顾准的话强调了城邦制度与直接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解读 史料强调雅典的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反映了雅典政治的民主性。

史料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解读 史料表明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史论1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①雅典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民主制。

享有民主权利的公民为成年男性公民。

②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

雅典在国家结构上,实行公民大会制度和民众法庭制度,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表现为“轮番而治”。

(2)权力制约: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监督和制约。

“陶片放逐法”是权力制约的民主形式。

(3)公民意识: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了。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史论2 雅典民主政治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考点一古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政治1.(2013·广东高考)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答案 C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C项“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有为个人谋取更多权力的倾向,有危及民主政治的可能性。

A、D两项对雅典民主政治基本没有什么威胁;B项属于雅典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 A解析古代雅典实行民主制度,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政治领袖由民众选举产生,要赢得民众的支持,演说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许多政治领袖都是著名的演说家,所以“政治领袖与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政治体制的产物,选A项,并由此排除B、C、D三项。

3.(2013·安徽高考)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民众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里克利排斥“持不同见解者”答案 C解析对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的治罪,说明雅典民主制并不能保障人们言论的充分自由。

4.(2011·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 .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 .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答案 B解析 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抽签方式均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

故A 、C 、D 三项都不能支持材料提供的观点。

雅典民主是雅典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奴隶、外邦人及妇女都被排斥在外。

故B 项叙述足以支持材料观点。

5.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

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上代写“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

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 ) A .广泛性 B .盲目性 C .随意性D .公正性答案 D解析 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故选D 。

考点二 罗马法一、罗马法的概念及开端1.概念:最初的《十二铜表法》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古罗马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构成了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2.开端:《十二铜表法》(1)背景⎩⎪⎨⎪⎧①罗马共和国的诞生促进了法律的制定。

②平民的强烈要求和长期斗争。

(2)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3)评价⎩⎪⎨⎪⎧①消极: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

②积极:有利于约束贵族,使其按律判决量刑,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的基本法。

二、罗马法的发展、完备与历史影响1.发展:继《十二铜表法》之后,古罗马又根据不同时期的立法需要陆续制定了许多法律,对维系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错误!3.历史影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思维发散罗马人将帝国大厦建立在两大支柱上,即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和博大精深的罗马法律,他们以武力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以法律来巩固帝国的统治,这是罗马帝国能够维持数百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解识记]一、《十二铜表法》史料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解读 史料反映了罗马法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史论 如何理解习惯法与《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与《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公民法的构成部分,二者在法律的呈现方式上有差异,即不成文和成文的区别。

《十二铜表法》并没有废除习惯法,也不是为了削弱贵族特权。

它的进步之处在于是罗马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起点。

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史料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

——引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解读 史料体现了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本质。

史论 《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的比较士丁尼民 法大全》三、罗马法的地位及影响史料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解读 史料反映了罗马法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强调了法律至上。

史论 如何理解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罗马法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宝;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为近代资产阶级所效仿——建立起完整的资产阶级陪审制度;罗马法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后来发展为律师制度,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基本上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中“不告不理”原则为近代西方各国普遍继承。

1.(2013·浙江高考)“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 )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 B解析 本题以妇女继承财产为切入点,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调动和理解能力。

“……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说明财产关系规定的不严谨,而随着对外扩张和形势的变化,妇女的财产管理权有所扩大,进一步印证了罗马法在财产管理权上规范的不严谨,故B 项符合题意。

材料所述体现不出男女家庭中的地位平等,排除A ;自然法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C 项所述不符合当时罗马的时代特点;随着帝国的扩张,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D 项“公民法”不符合题意。

2.(2012·新课标全国卷)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与“《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进行比较认识,不难发现“葡萄树”“葡萄”“树木”之间的关系,显然这是非常呆板和注重形式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