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 清正廉洁的形象。首联通过写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任职三年,马 很瘦,来说明人非常清廉。颔联写他为偿还债务把佩剑都卖了, 任满后,车载而归的仅有他的书,说明他没有搜刮民脂民膏。后 两联是虚写。颈联说如今他冒着风雪远游边地,衣衫难敌风寒。 尾联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馆舍的门 没有开过,说明他深居简出,宁静脱俗。
第三讲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要 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 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
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 外部特征,还应揭示出其中包蕴的思想情感,此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①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
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
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
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
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
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
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
格,指出局限性等。
鉴赏诗歌形象
第一讲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 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 首诗中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 描述出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①。
【注】 ①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讲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 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因而鉴赏这些形象就不能 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 帙:包书的布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高考大纲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释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
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 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
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 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 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2)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 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 国无门的感慨。
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送别诗、怀古诗、闺怨诗、爱情诗等题材的诗歌中, 诗人往往在诗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 表达情感。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这首诗借咏竹告诉我们: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鉴赏事物形象答题步骤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 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 韵。 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分析所托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 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诗是一首关于“竹子”的咏物诗,分析时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1)找出答题的区域,看看哪几句是写“竹子”的, 即写物的,哪几句是写情的,即通过物来吟情的。通过阅读可知, 诗的前六句是咏物的,后两句是抒情的。那么可通过前六句来概 括竹子形象;(2)概括完形象后,可用一句话对咏物的目的进行 概括分析,即对“情”的分析。此诗咏物的目的不求唯一,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先用总括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本词的作 者是陆游,知人论世,可知:他是南宋人,为抗金英雄。(2) 再结合原词指出形象的基本特征,可从“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分析。(3)最后要指出这一形 象的意义,即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本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答案】
(1)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2)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是 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边地,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 抵得住透骨寒风。
(3)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清廉的 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①借助诗歌的注释,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②结合注释和原文,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③结合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④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