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识别案例:福记食品的兴衰

风险识别案例:福记食品的兴衰

福记食品清盘之谜
在不久前公布的胡润百富榜中,福记食品[01175.HK]的创始人姚娟(魏东为其丈夫)
还以21亿元身家排名女富豪榜第37位。

但在昨日,这家经营内地的送餐服务巨头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申请。

一向是基金爱股,曾获不少大行推介,认为福记的业务潜力优厚。

然而,这家备受看好的餐饮股,21日突然“告终”,公司自行向法院申请清盘,而法院已委任德勤为临时清盘人,接管及重组公司资产。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福记食品的没落的呢?
输钱皆因牛市起
对上市公司来说,牛市本是美事:股价上升有利集资抽水、高价发新股方便进行收购、资产价格上升令盈利上升等等。

有些公司却是输钱皆因赢钱起,成为牛市的受害者──主角就是福记食品。

福记从事送餐(即外卖)和餐馆,在2 004年底以3.1元上市,至2007年最高报2 9元,现在是7.6元,大跌是因为福记有2
批债券在18个内到期,投资者担心福记无力还债。

从业务性质推断,年报的现金流量表,外卖加餐馆生意其实是现金牛:从200 7/2008年报可见,经常业务每年为福记带来5亿元盈利、6亿元经营现金流入(operatin g cashflow);现金流入与盈利相称,代表盈利是真金白银,再加上股东有现金股息到手,福记理应财政稳健。

近年福记不断购买物业、兴建厂房、收购餐厅来催谷盈利。

留意福记历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cash outflow from inves ting activities),以半年为单位,福记每段时期花在投资项目的现金,都远超经营业务现金流入;面对经济放缓和信贷紧缩,福记仍然面不改容,在对上半个财政年度中投资了7亿元(中期报告没有显示投资项目的细节),而营运现金流虽然创了新高,但也只有区区3.8亿。

单靠送外卖、做餐厅不能提供足够现金来扩张业务,惟有靠借。

时光倒流至2005年,首先由小摩(J. P. Morgan)隆重出场。

10月14日,福记上市还未满一周年,即透过小摩向独立第三者发行6.2亿元的可换股债券(convertible bond,下称CB),种下今天财政危机的祸根。

CB有别于普通债券,CB设有换股价,如果福记的股价升穿换股价,债权人可将债券换成福记的股票;福记就可发行新股代替现金来还债;如果债权人没有换股,福记就要准时还钱。

换股价通常比现价有溢价:当时福记报8.4元,而这批CB的换股价是10. 25元,有22%溢价。

在“债券”前面煞有介事加上“可换股”三个字,傻子也知道目的当然是“换股”。

对于福记来说,如果股价升穿换股价,就不用拿真金白银来还钱,变相以22% 高价配股集资;对于债权人来说,CB既有股票的升值潜力,又有债券的本金保证;对于投资银行来说,发债带来丰厚佣金收入,一次发债是三得益彰──前题是股价要升。

福记发CB得来的现金,一半用作兴建食品加工中心,另一半作为营运资金。

公司盈利蒸蒸日上,加上大市牛气冲天,股价节
节上升。

这6亿CB是在2010年才到期,但福记在一年内已经升穿换股价,债权人换股大赚一笔,福记的资产负债表上突然少了6亿债务,手上却多了厂房、物业等固定资产。

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福记食膸知味,加上投资银行推波助澜,在翌年11月再透过瑞银发行一批CB,金额升至10亿元,17.5元的换股价比现价有24%溢价,略高于上次:溢价越高,股价越难升至换股价,换股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年期却缩短至3年:年期越短,还债的死线越近。

2007年股市鸡犬皆升,股价火速升至17.5元,债权人把一半CB换股,福记少了5亿债务,世界上有这等好事?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增长趋势良好,公司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真正的灾难在2007年11月开始,这次是花旗,金额更高达15亿元,换股溢价更是骇人的32%,而年期也仅有3年;现金到手后,福记马上用在投资固定资产上,在往后一年用了17亿现金在投资活动。

CB 循环融资这一招,需要股价不断上升;可恨牛市走到尽头,福记股价暴跌至个位数,瑞银和花旗经手发行的两批CB换股无望,变成实实在在的债务。

前者在今年10月到期,尚馀4.5亿要偿还;后者的14亿则在明年11月到期;另外福记还有3.5亿元银行贷款在半年内到期。

单是这三项短期债务已有22亿,还未计福记已签下的庞大工程合约;相比之下福记的银行户口只有1 0.6亿元、再加上每年仅6亿的营运现金流,资金缺口大得骇人。

股价不单是基本因素的被动反映,股价升跌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基本因素,福记是典型例子。

牛市过后,手上的CB令福记陷入恶性循环:股价越跌、CB到期的日子越来越近,CB持有人成功换股的希望越淼茫,福记需要用现金还偿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投资者越抛售福记的股票,股价越跌。

市场对于福记清盘,感到颇为意外,但事实上,福记近一年的状况,已有步向“出事”的象。

04年底上市的福记,业绩一向稳
健,但去年9月初,突然宣告一次过更换公司秘书、合资格会计师、财务总监及授权代表,外界已觉福记“不妙”。

简单述之,有五部曲如下:
1. 公司在2004年年底上市,定价3.1元,集资3.1亿元。

2. 2005年10月,上市不到一年,公司发行6.2亿元可换股债券,换股债10.25元,溢价是22%。

3. 2006年11月,福记再第二批可换股债券,三年期,共10亿元,换股价17.5元。

4. 后来,公司股价上升。

2006年年初股价升穿16元,2007年年中高峰达29元。

股价上升,债权人早已换股,第一批可换股债已获悉数兑换;截至2008年12月,第二批可换股债还剩4.47亿元。

5. 2007年11月,港股疯狂,福记再发第三批可换股债券,三年期共15亿元,以人民幣计价,换股32.825元,溢价达32%。

债权人从来没办法可以兑换,目前尚有14. 2亿元未到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