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_--南山医院感染科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_--南山医院感染科


检查结果
• 血常规: WBC:7.0×109/L,N:58.6%,E:0.1%。 • ESR:17mm/h,CRP:66.7mg/L。 • 胸片正常,B超:肝实质回声增粗。 • 血培养:伤寒沙门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
结论
• 通过血培养,本例患者确立了伤寒的诊断。证实 了诊断的思路。
• 经验(地区性经验,仅供参考。不要求掌握): ①“畏寒非伤寒”是不对的!伤寒可以有畏寒、 寒战,尤其是在疾病早期,但持续有畏寒仍要考 虑伤寒,至少本地区如此。 ②热型对诊断的帮助已大为降低,多数病例难以 发现阶梯状上升的体温。 ③原因不明发热一周以上考虑伤寒显然太晚,对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或消化道症状、体征的发 热、4天以上,血象不高,流行地区需考虑伤寒。
二、如何对“发热”的病人作出诊断?
长程发热与短程发热
• 长程发热:一般是指发热在2-3周以上, 经常规的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者。也称原 因不明发热(FUO)。
• 短程发热:发热在2-3周内。在临床上极 为常见,远远超过长程发热。其中不少 病例构成临床上的诊断困难,因此是我 们工作和本次学习的重点。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1)
• 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伴 随症状的出现大大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体检时重点检查)
• 血常规对鉴别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见病例分析1,3)。CRP、ESR对区 分细菌与病毒感染有一定意义。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3)
• 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难以诊断的 病人均应实施。
• 特异性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是积累可靠 临床资料的源泉。努力开展特异性检查 提高诊断水平。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出血热
备注
沙门氏菌
感染可低
至2万
血小板 正常
++
-
尿蛋白 尿蛋白 尿蛋白 尿 BLD 进一步确诊
+
++
+++
++ +
-
+
血培养、肥达反应、抗生素疗效
+
++
+++ ++
Igm 抗体检测、五期经过、多尿
期或恢复期窦性心动过缓
思考题
• 患者张××,男,28岁,因“发热6天,腹泻3 天”于2002年8月2日入院。住院号:68896。 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 39.6℃,伴畏寒、寒战,无头痛。曾到私人诊 所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 3天前出现腹泻黄色水样便,3—8次每天,乃 到本院急诊科就诊,经“头孢噻肟钠”治疗3 天后效果不明显,体温仍未退至正常,门诊拟 “发热待查,败血症?”收本科。发病来无咳 嗽、流涕、咽痛、胸痛、呼吸困难;无腹痛; 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关节痛等。小便如常。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南山医院感染科 吴创鸿 邓启文
一、基本知识复习
发热的概念
•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 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 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 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称发热。正常体温 一般为36-37℃(腋测法)。
本例特点
• 中年男性,急性起病。 • 间歇高热为主要表现,伴头痛、腰痛及
明显乏力(中毒症状)。 • 血小板减少、咽部出血点、尿RBC++提
示出血倾向。 • 尿蛋白+++,腰痛提示肾损害。
住院后经过
• 出现热退、少尿、多尿等经过,肾综合 征出血热IgM抗体阳性。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1)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对少见、无咽痛、 皮疹、淋巴结肿大暂不考虑。
• 肾综合征出血热:有发热、头痛需考虑该病, 但发热超过6天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少见且无腰 痛,尿蛋白不多,无鼠类接触史,可能性较小。
诊断分析(3):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
• 麻疹:发热一周未出疹,无呼吸道症状,无柯 氏斑暂不考虑。
• G-阴性菌败血症:无原发灶、无严重中毒症状、 后期无寒战,有待血培养等进一步观察。
• 体查:T 36.6℃,P 88次/分,R 20次/分,BP 120/85mmHg.神清,精神稍差,未见皮疹、 瘀斑、皮下出血点,口唇无发绀,上腭粘膜可
见散在出血点,咽稍红。颈软,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 音,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 及包块,肝肋下1CM可及,质软、无压痛;脾 肋下仅及,质中、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双肾 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8.1×109/L,NE%:72.1%,RBC: 6.14×1012/L ,PLT:47×109/L,尿:RBC ++、 WBC 0—2个/HP、PRO +++、BLD ++。血GLU 9.4mmol/L。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2)
相对 低血压 休克
缓脉
沙门氏 ++ +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
出血热
备注
局限右下 全腹 腹压痛 压痛
++
-
肝脾大
++
-
++ +
注意: 肠穿孔
肾区叩痛 WBC 总 WBC 总 数下降 数正常
+
++
++
++
+
++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3)
WBC 总 数增高
2.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性疾病、血清病、药物热等。 3. 内分泌代谢障碍(过热)。 4. 皮肤散热减少(过热) 。 5.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过热) 。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热) :感染后低热、原发性
低热等。
对发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的临床表现
• 体温的上升与下降方式、热型。 • 寒战。 • 中毒症状。 • 皮疹。 • 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 出血倾向。 • 关节痛。 • 结膜充血。 • 单纯疱疹。
• 熟悉常见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 病是诊断的前提。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4)
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 合理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充分注意病 情变化、科学的临床思维是作出正确诊 断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病例1
患者王× ×,男,32岁,广东汕头市人。司机。 因持续发热7天于2002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7天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早上低热,下午体温渐高,至零 晨体温减退,热退时全身出汗。发热第一天有畏寒、 寒战,后未在出现。发热严重时伴头痛,热退时头痛 缓解。自服中药及感冒药(具体不详),疗效欠佳。 曾到本院查疟原虫,未找到。今天到本院就诊,门诊 拟“发热待查”收本科。发病来无咳嗽、咽痛、流涕; 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无皮 疹。精神、食欲稍差。无类似患者接触史,有外出就 餐史,无鼠类接触史,无草地接触史,在深圳居住多 年,今年无外出旅游史。
• 区别:生理性体温升高、过热。
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 l 低热:37.2-38℃ l中等度热:38.1-39℃ l 高热:39.1-41℃ l超高热:41℃以上
发热的机制 (1)
致热源性发热 • 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 复合物)→白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 胞、嗜酸性粒细胞)→内源性致热源(IL1、TNF、干扰素)→体温调定点→发热。
• 体查:T39.7℃,P120次/分。余体查无异常。血常规: WBC:7.0×109/L,N:58.6%,E:0.6%。尿:pro:+。 讨论
• 本例发热的特点。 • 总结本例的病例特点。 • 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患者进一步检查,目前治疗。
本例发热的特点:
• 短程发热,起病急。 • 持续性发热,可能为弛张热。 • 病初有畏寒、寒战。 • 伴头痛、但无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热退时头痛缓解。
• 中毒症状不重。
本例特点:
• 轻壮年男性,急性起病。 • 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明确的定位
症状和体征,中毒症状不重。
• 血象不高。
诊断分析(1)
• 本例导出感染病科最常见的一类鉴别诊断:即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的发热、血象不高。
• 根据“定律” ,首先考虑系统性感染(传染病) 其次隐匿性局灶感染。
• 体查:T 38.4℃,P95次/分,R 20次/分, Bp140/90mmHg,神清,对答切题,精神好,皮肤巩膜 无黄染,未见皮疹、淤点、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咽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表面无脓点,颈 软、对称,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 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HR95次/分,律齐,无病理性 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肝肋 下3CM触及,质中,表面平滑,无触痛,脾肋下未触 及,肝区轻度叩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分。 余体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21.7X10E9/L,GRAN15.2X10E9/L,MID%11.6%。 肝功能:ALT:74 IU/L,TB:17.3umol/L,DB:5.6 umol/L,IDB:11.7 umol/L,ALB:34.6G/L,GLB: 35.4G/L,GGT:235 U/L。ESR:110mm/H,CRP: 204 MG/L。
• 急性起病、病程短(2-3周)的患者,除 非病史、体查、初步实验室检查明显提 示非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感染性疾 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