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一、条约内容的记忆《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关税《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及居住权《望厦条约》:南及附中割赔外所有特权+兵巡+医院教堂中美《黄埔条约》:望厦所有特权+自由传教+修坟清护中法《天津条约》:驻10舰外入内赔《北京条约》:承开天津,九龙华工赔《中法新约》:法殖越南+中越开埠+攫取路权+法国撤军《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建厂《辛丑条约》:赔款、划界、拆准、惩禁、改、修危害:逐条导出(举例如下)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赔款:是列强的勒索,清政府转嫁给人民,生活贫苦。

通商: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是否深入内地?二、关于背景原因及影响功绩鸦战背景:战前中国:官场中,军队里,财政上,经济上,文化上。

战前世界:①英国率先,②其他国也,③需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根: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中国大门直:中国的禁烟运动战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影响:三大变化:性质+ 矛盾+ 任务第二鸦战:根:进一步打开,,(到了19C5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直:修约要求被拒绝导:亚罗号,马神甫影响:政治上:丧失领土和主权+ 中外公开勾结经济上:东南沿海---沿海各地---内地太平起因: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侵③自然灾害(两广地区)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影响:元气大伤+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清军建营。

太平败因:主观(农阶局限+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太平功绩:①加速了②反封反侵略③与以往农运比④资本主义方案⑤世界意义甲午背景:①大陆政策②国际关系③朝鲜东学党④清寄希望于调停戊戍背景:①甲午后民族危机(对自然经济)②民资发展(放松民间建厂)义团原因:民族危机+山东地区洋教失败原因:中外反动+ 农民局限+ 扶清灭洋局限新思潮萌发原因:①两危机使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②鸦片战争使爱国知识分子惊醒洋务派/顽固派洋务人物及工厂洋务运动:A前期求强:师夷长技以制夷B后期求富:“求富”破产原因:列强不希望//// 顽固派//// 缺领导核心//// 不变封建制度资本主义产生原因:自身孕育// 外侵时间:19C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

资产阶级的特点点:两面性,对内对外都无产阶级产生:19C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

近代企业外人先无产阶级特点:共同优点+①三重压迫②与农民③集中程度高第二部分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口号三民主义革命派保皇派论战:内容,意义,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武汉成为摇篮原因:①该区资本发展②帝国侵略严重③党人活动//////////湖北军政府。

严守中立南北议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企图和扶植袁世凯“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 《告各友邦书》。

袁世凯篡革命果实:孙中山对袁妥协//宣统退位//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①反封②反帝③资本主义④界意义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袁氏专权:二次革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袁氏称帝:《中华民国约法》;“五九国耻”;“中华帝国”。

护国运动:《讨袁宣言》;《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蔡锷与护国军;《第二次讨袁宣言》。

短暂春天: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爱国思潮///// 张謇、周学熙、荣德生等。

发展背景:辛亥革命,一战,群众运动爱国货。

无阶壮大:第三部分第五章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

(国际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1915创办《新青年》;李大钊、鲁迅、胡适、北京大学(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倡三反+ 后宣传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动摇了封统②弘扬了民科③为五四作了准备④社会主义成为武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五四运动的背景:国际(日美+俄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5.4 导火(巴黎和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中心的转移;五四的初步胜利:没有签字五四的历史意义:启导觉悟、促进传播、世界意义、新民主主义。

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人物内容(名称)(目标)(任务)(机构)中共二大:1922.7 上海内容(最高纲领)+(最低纲领)+ 四个动力二七惨案:1923.2.7 京汉铁路大罢工教训: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第六章大革命合作条件:A革命形势的需要B中共C国民党力量D共产国际合作方针:A党内合作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加入独立改组国党一大:1924.广州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意义黄埔建立:1924.广州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

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性质: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五卅运动: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省港大罢工。

广东巩固:两次东征;国民政府的成立;国民革命军。

北伐军胜利进军:1926 北伐目的、对象;北伐胜利进军概况;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原因:A合作+方针B群众支持C战士英勇工农革命运发展:A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大革命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国右)主观(幼共缺乏,领导权)大革命失败教训:要领导权,还要武斗。

大革命历史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打击了帝国主义。

大革命重要作用:宣纲、握武、洗礼。

大革命兴起背景:国际:一战后华盛顿会议国内:军阀混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北上宣言,目的。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帝国干涉中国内政。

附录附一:林则徐:《四洲志》《各国律例》(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姚莹:《康輶纪行》徐继愈:《瀛寰志略》洪仁玕:《资政新篇》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光绪颁:《定国是诏》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建国纲领)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孙中山:《讨袁宣言》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陈独秀:《新青年》1915,上海鲁迅:《狂人日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康有为:《应招统筹全局折》(资阶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清廷:《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附二:回答意义:1)性质,2)回答功绩:1)性质,2)回答原因:主/客观根/直/导回答背景:国际//国内(后两章:国际:一战和十月///// 国内:黑暗北洋,混战,联合。

)回答必然性:主要是回答背景其他小点:1、1865,中国对外正当贸易中第一次逆差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设立行省:新疆1884,台湾18854、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原因,实质。

5、八国联军:英俄德法美日意奥///////6、19世纪末,势力范围,租借地,7、19世纪70——19世纪末: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时代背景:40,50,60,70,末)8、公车上书,辛酉政变,(性质)////// 维新派/顽固派//// 太平北伐,西征,东征。

9、、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别。

10、比较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和主要不同11、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和历史条件,一大和二大党的纲领的主要第一册18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位置,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头号强国,为掠夺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扩张。

林则徐,黄爵滋上书,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

1839.6: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6:鸦片战争开始,琦善去广州谈判。

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

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

(P5,爱国将领表)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量。

(中国成为关税最低的国家)1843年: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享有《南京条约》及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一切特权,同时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美国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享有美国一切特权,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墓地,并给予保护。

鸦片战争的意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政治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 中过的领海,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1865年,中国对外正当贸易中,出现第一次逆差。

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们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到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特点P42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兴起的主要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3.自然灾害严重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在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

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都。

时间名称目的将领结果1853 北伐推翻清朝统治林凤祥,李开芳进军北京,失败1853 西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赖汉英,石达开胜利1856 东征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秦日纲胜利自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借“亚罗”号事件,法国借“马神事件”)1857年:英法联军在广州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傀儡政权。

1858年:《天津条约》(俄,美,英,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加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法,英):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是俄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一个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进一步)。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沦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上讲: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革命目的不明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