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文化与经济政治
•探讨:怎样实现我 国由文化资源大国
向文化产业强国转 化?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 综合国力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 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 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 支持。
文 化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文
B 化竞争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D、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 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 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 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 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 们( )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 济、政治所决定。
1. 世博会是各国经济政治的“晴雨表”, 是 大国发展"助推器"。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 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 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 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 亿元、“文化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 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的效益。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也是首 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 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
“东方之冠”的中国馆
静态版清明上河图
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车水马龙可以川流不息、画舫轻舟可 以张灯结彩、贩夫走卒可以吆喝叫卖 ,商贾百工络绎于途,船工吹号声声 入耳……900多年前北宋都城汴京的繁 华风貌和民俗风情,栩栩如生地呈现 在人们眼前,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精彩之处在于细节,运用计算机科技 与尖端投影技术,透过现代科技手段 ,让古画“动起来”,在这里,《清明 上河图》更像是一部“电影”,张择端 就是导演,“电影”中有多少“演员”? 影像放大发现,竟有1068人,未来或 许还会有更多的人跳出来。
•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 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 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 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 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 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材料一:抗战初期,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 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材料二:我国有近半数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 玩暴力游戏是犯罪重要诱因 ,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因 为相信网络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和身体上的伤害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功夫熊猫》是由美国导演马克的一部动画 片,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主题,一举拿下了36届安 妮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版 等15项大奖。该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周时 间就获得了超过1.35亿的票房。同样的还有 美国人根据我国历史传说《花木兰》制作的大 片也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
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
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
影响
2、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
材料二、在拉美和亚洲,一些流行歌 星、影视巨星、能言善辩或外形很酷的 候选人凭借着“剧场效应”,高票当选为 议员或政府领导人 。
探究1:“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古代的皇 帝虽然能够成天载歌载舞,却无法欣赏到我们 今天的超级女声,为什么?这种时代的变化最 根本的原因是?
文化现象。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 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 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P10)
B、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
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②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表现: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P11)
B、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
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 》在新加坡首映后,在全球循环放映,总收 入达3亿美元,成为迪斯尼公司生产的利润最 高的影片之一。
探究:四川江油、湖北安陆、 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 马克市等城市,近年来纷纷自称 是李白的故乡,许多地方争夺名人 故里说明什么问题?
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民为了更好参与 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公民的文化素养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
D 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
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古代花木兰的故 事改编动画片在我国掀起热播狂潮,获得了 巨大的商业利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人们的文化 消费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感悟?
感悟:文化具有双重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识别文化,从而享受 优秀文化,淘汰落后文化。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A、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
①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 日益重要。
• 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 定、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 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情况 ,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 (1)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 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上 述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文与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
化经
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与济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不
经、
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济 、 政
政
治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关
系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措施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政治 文化
经济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
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 的设想。1910年,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 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 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 遥不可及的梦想。
对中国而言,“百年梦圆”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 道理?(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多角度思考)
1.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我国 的综合国力;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 提供了广阔空间。 国家的富强,为世博会 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上的 地位日益突出,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许多 国际事务将难以顺利进行
2. 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 ,是中国向世 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 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 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 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 以重大影响。
材料一、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 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 另据了解,2005年蒙牛计划向市场投放20 亿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 品,销售额应该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 和促销费用可能超过1亿元。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探究2:材料一和材料二还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注意:
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2、不同形态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 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同吗?
辨析: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 ,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 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提高了。请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例:辨析“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 有的公民权利越多”
(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受教 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 (2)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权利的 范围或程度,因此,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 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
政治必修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学习目标:
•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 3、探讨:怎样实现我国由文化资 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转化?
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属于精神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