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与社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与社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高三政治组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学习重点、难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
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三、知识链接
1、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什么是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四、学习过程
不会填或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

自主学习部分书要详读。

合作探究一: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小组讨论展示)
【情景探究】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VS“圣妖煎”
•本书所讲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文化(即文明),也不是狭义的文化(即文化程度),而主要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它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包括非意识形
人类特有的现象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态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
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作用对社会影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友情提示:理解文化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壱,政治、经济、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第二,人类是文化的主体。

第三,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合作探究二、1、
例如,各国电影文化的差异:《煎饼侠》、《雷锋侠》VS《钢铁侠》、《蜘蛛侠》)
2、思考:你见过动物拍的电影或视频吗?
3、思考:通过观看“圣妖煎”,让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电影院
思考:文化的特点?
1.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炼后将“登高涉远、负重自强”这八个字确定为城市精神的表述语;青岛将市民精神提炼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济南市城市精神为:“诚信、创新、和谐”……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会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

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上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思考: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设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评析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是因为文化作用很大,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知识点梳理】第二部分、文化与经济、政治
•合作探究四、从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角度,看美国苹果公司取得商业成功
的因素?
合作探究三:文化现象、文化的作用
【情景探究】
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重庆市经过多次研究提
•——①高科技+②高素质人才+③大批忠实的“果粉”
•:大批忠实“果粉”的产生,说明消费苹果的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

而当文化和实体经济的完美结合,当然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达标检测
1、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普及,文化现象
更是随处可见,文化活动比比皆是。

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农民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新技术B.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文艺晚会
C.选民参加人大代表选举D.图书发行商进行书刊促销活动
2、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物权法》
④语言、文字⑤技术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3、文化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

A.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D.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
4、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D.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5、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A.描述宏伟蓝图来实现的B.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实现的
C.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来实现的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
当代人类正在掀起的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革命,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材料革命,以及以它们的有机结合为代表、以人类科学创新为标志的“科技综合体革命”,可以定位为历史上“第三次产业革命”。

其显著标志是生产重心的转移,即人类社会生产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也即是文化经济时代。

据此回答6~8 题。

6、人类社会生产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表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密不可分D.社会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7、人类社会进人文化经济时代,要求适应和服务于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行变革,也要求深化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以适应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的客观现实。

这主要体现了
A.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B.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D.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8、信息革命、生物革命、材料革命以及“科技综合革命”,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
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充分地表明
A.文化由经济所决定B.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力量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

据此回答9~10 题。

9、面对21 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把我国文化的发展纳人到世界大文化发展的格局中,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科学态度,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我们的发展计划,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文化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B.文化斗争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D.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10、经济流通的世界化和当代传媒的高度发展,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世
界各国文化出现了交流、碰撞和磨合相互交织的局面,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A.在经济、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B.经济、文化发展始终处在弱势地位
C.经济、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D.经济、文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1、材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

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

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8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