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分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分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板书:1+1+1+1+1+1+……+1=282+2+2+……+2=287+7+7+7=284+4+4+4+4+4+4=28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互动探索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1) 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4×7(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3)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例2(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

学具摆一摆2、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组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李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

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问题,如有时说话不太简练,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这节课后面的练习来不及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2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读出算式,说名称3×72×56×43×4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连线。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题。

练习一第5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全班交流。

三、游戏活动。

同桌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

5×44×5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思考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放了几个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和不相同加数连加两种加法算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然后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乘法,并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相当于加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明确乘法的意义,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本课中的知识点。

1.2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2的乘法口诀。

3、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吃饭用什么工具?……2、引入新课二、学习例11、学生操作填表。

用小棒模拟筷子,一双一双地摆,摆出9双。

边摆边数,一双2根……然后填6页的表。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2双筷子有多少根吗?怎样求3双筷子有多少根?4双呢?……9双呢?板书:2+2=4 2+2+2=62+2+2+ 2+2+2+ 2+2+2=18……3、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接上面板书如:2+2=2×2=42+2+2+ 2+2+2+ 2+2+2=2×9=18……4、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板书2的乘法口诀5、学习编口诀。

①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2等于几?教师:2乘2等于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

“二二”表示“ 2乘2”,“得四”表示“2乘2”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②小组活动。

说说2×32×42×52×9乘法算式的结果,再说说2×32×42×52×9的口诀。

③反馈,板书口诀。

教师:从2×5开始,得数是两位数,为了口诀顺口,将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把后面几句编一编。

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间的关系)记一记口诀。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学习例21、出示情境图,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共有几个人在滑冰?算式怎样列?2×4用哪句口诀?4×2呢?3、教师小结:2×4 和4×2都用口诀二二得四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五、课堂活动1、教材7页第1题。

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

教材8页第2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教学反思: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

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对口令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1、摆小棒。

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

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板书:1×1=11×2=21×3=31×9=9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

教师板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同桌交流。

5、记口诀。

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在这里,我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

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关系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

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练习二教学目标: 1、熟记1、2的乘法口诀。

2、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1、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对口令,同桌游戏。

①说算式,对口诀。

②说口诀,对算式。

2、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2根,摆3次。

……二、巩固练习1、看图填表。

练习二第1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空用的哪句口诀?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练习二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反馈填空的情况。

③自由读口诀。

3、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

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4、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二第4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在书上填出算式。

③全班交流。

5、分别把2乘1,2,3,……9的积圈起来。

练习二第5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三、发展练习练习二第6题。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

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

3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美丽的校园,欢快地跳起绳,锻炼身体。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学习例11、填表。

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

小组交流板书:3×3=93×4=123×9=27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