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职业道德(一)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二)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出现的局限性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三)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四)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五)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于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六)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措施如下:① 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时的限度;②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③ 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④ 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⑤ 心理咨询师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的记录、开具的诊断、照会或医嘱,应指定适当场所及人员保管,并负有保密的义务。
⑥ 心理咨询师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伪的陈述或报告。
(七)心理咨询师应将其开业执照、收费标准及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悬挂于心理咨询服务场所的明显位置。
(八)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服务场所的相关人员应保持心理咨询场所的整洁、卫生、秩序和安宁,并不得妨碍公共卫生及安全。
(九)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收取费用时,应向求助者出具收费名细表和合法的收费凭证。
(十)心理咨询师不得以不正当方法招揽业务。
•保密原则:(1)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
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3)心理咨询师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4)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第一部分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标准(一)职业守则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作贡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二)职业道德不岐视任何求助者让求助者了解咨询的性质、特点、局限性、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与求助者达成共识,必要时书面协议。
不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不谋私利。
不适的对象及时转介或转诊。
始终遵守保密原则。
(三)保密原则说明保密原则及其使用的限度尽力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但应泄密最少咨询者相关信息严格保密保存采用案例他用时应知情同意,减少辨认信息(四)其他原则咨询师出具相关记录,证明,医嘱应定点专人保管并保密有关部门(卫生、司法、公安)询问时不弄虚作假(五)从业要求有关证、照、收费标准示众场所安静、整洁、有序按章收费、出具收据不以不正当方法招揽业务第二部分心理咨询师职业有关法律知识一、目前国内心理学服务市场的法律环境1.总体来讲,无“法”可依。
2.个别区域已经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上海)二、心理咨询师执法的合法性毋容质疑(一)心理咨询师执业主体合法性分析1.执业主体的概念: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标准1、2)2.心理咨询师分类分三级: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3.咨询师资格取得与执业管理1)须取得相应的资格:参加相关培训—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
2)须取得《执业证书》。
3)注册年审。
下列情形不宜从事此职业1)不具备资格或取消资格2)无民事行为能力的:18岁,精神病人3)犯罪人员4.职业角度看心理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服务;2)出具相应证明文件;3)参加专培、教育;4)有权按要求购置相应工具。
(二)执业形式的合法性分析1.须在相应的“机构”内开展业务。
今后会有所改变,可个人开业。
2.执业(机构)形式分类A.所有制性质不同1)国办2)非国办B.是否具有营利性1)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国办机构:精神病院、中科院等。
非营利性民办心理咨询机构:民办、私营(到民政办)2)营利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登记心理咨询服务应有相应条件:①几名符合标准工作人员;②适合名称、组织机构、场所;③相应经费;④服务相关仪器设备;⑤相应规章制度;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审批:卫生、民政、工商、目前复杂。
必需拿到执照。
(三)执业内容与服务形式的合法性①执业内容:见条例。
②服务的法律形式:《服务合同》、《服务契约》的主要内容。
建立专业档案:1.姓名、性别、职业。
2.做些什么,要全面考虑。
3.一些约定、规则:保密。
建立合同:①双方当事人;②服务标题:心理健康服务:评估、咨询、偏差处置健康服务,不能脱离相关领域违法行事;③费用明确;④服务时间、地点、满意程度;⑤治疗方案;⑥双方权利、义务。
三、执业中法律风险1.主观因素1)故意→违法违规擅自开业、不具备资格等。
2)过失→违法违规2.产生法律风险的因素1)政策法律风险2)来自于求助者方面的风险心理问题(初期)→精神病3)心理咨询师的差异同样状况的求助者。
①主观上:敬业精神、道德素养差异。
②客观上:能力不行/方式不对结果会出现差异。
③执业竞争造成的压力。
④诊疗器具的瑕疵造成误诊或损害⑤精神疾病鉴定中的违法问题。
⑥不可抗力。
3.风险表现形式及后果1)违约服务合同。
2)侵权损害后果。
四、法律责任承担1.责任承担主体的确定1)“个体”执业由“业主”承担。
2)除个体以外的由“所在机构”承担。
2.承担责任的形式1)行政责任2)民事责任3)刑事责任五、敏感问题:侵害人格权的法律问题隐私权.2.名誉权。
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婚姻法/治安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民事活动中遵循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第六条民事活动中须守法、或政策法规。
第七条民事活动中应守公德、不损公、不破坏国家经济及扰乱社会经济。
第十一条十八岁以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十六至十八岁间能自食其力者视为同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十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三条不能辨认自己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定代理人是其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合同中有关质量、期限、地点或价款约定不明、相关内容又无法确定者:1、质量不明者,按国家、或通常标准2、期限不明者,双方可随时要求履行,但应给准备时间3、地点不明者,给付货币的在对方,其他标的在履行方。
4、价格不明者,按国家规定、参照市场、同类物品或报酬标准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未成年人享受个人隐私权第三十一条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根据情况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度进行检查或代为开拆,否则不能开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经营者提供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第五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保护。
并可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消费者享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提供商品或者经营者,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购买或者不购买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服务)。
第十一条消费者因权利损害可依法索陪(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消费者享有其人格尊严、民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第十五条消费者享有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检举、控告、批评、建议权。
第十八条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质量;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警示并说、标明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防止方法。
1.行业管理中领域的冲突。
2.《职业标准试行》与地方法规冲突。
3.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丞待提高。
4.社会保障体系与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
5.呼吁提高心理咨询师心理工的地住及相关法律的出台。
做心理咨询师必知的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根据心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参考国际心理咨询师遵守的道德准则及国内的相关规定,总结出心理咨询师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职业道德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分总则和细则.(一)总则1、心理咨询师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时,应遵纪守法、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在其工作中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道德标准;2、心理咨询师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3、心理咨询师应不断学习本专业以及咨询服务所需的有关知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服务水平;4、心理咨询师应明确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和专业职能的界限,不做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能范围的事情。
(二)对来访者的责任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目的是使来访者从其提供的专业服务中获益。
心理咨询师应保障来访者的权利,努力使其得到适当的服务并避免伤害。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来为访者的性别、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性取向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来访者;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应使来访者明确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工作特点、收费标准、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3、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时,应与来访者对咨询目标、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使用冲击疗法、催眠疗法、长期精神分析等技术)应与来访者达成书面协议;4、心理咨询师应明确其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强自立,而并非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