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逝去的北京-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影视分析ppt课件

逝去的北京-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影视分析ppt课件


.
11
二、人物语言与形象
影片开头地道的京腔,虽未介绍,但却使观众主观上将故事的发生 地直接定位到了北京。以及人物对话之中最常用的“您”,“好嘞”、“ 瓶子脆了”等等。也都向观众展现了富有特色的北京话,北京的语 言文化。使得影片富有地方特色、真实、生动。然而在片中,开车 司机的一句话,“现在就是老北京人才不认识路”,很耐人寻味。老 北京人为何不认识北京路,是发展更新太快?还是老北京人与北京 的发展脱节?真是富有深意,耐人寻味。 而在剧中“冯先生”的形象,兰花指,女性化的声音,扶帽子的动 作,极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宫中的太监一职。同时,“冯先生” 这一人物的设计,也象征着被阉割的传统文化。
.
7
当搬家公司的车驶入“百花胡同”的时候,一个破旧的窗口,车子飞速驶入—— 象征现代文明强势闯进旧文明。进入之后,眼前的景象跟之前的高楼大厦形成了 明显的对比,到处是已经拆迁的和即将被拆迁的老房子。这里也更加体现出新旧 文明的对比和时代的变化。
.
8
在其中插了一段,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被他们的行为吓的掉头就走的情节。 这样的情节,不仅使故事更生动,有趣,有看头,一切为利益而为之,行动和 决定快速,这是现代人的行为作风,不惜做出自欺欺人的行为。富有深意,耐 人寻味的故事细节。
.
12
总结
或许,说简单一些,在影片里,导演运用许多象征性的比喻,来表明自己 的态度。司机通过后视镜来看冯先生,实际上有一种回顾过去的暗喻,树 在一个矮小的土坡上艰难的存活,四周包围着的高大楼群,现代文明的即 将推进吞噬这仅存的旧有文明。坡的意义也是不可代替的,并非单纯的只 是拍摄的限制,冯先生所谓的家,旧的物件(旧有的文明)都存在这小小 的坡上,下坡的艰难,搬家工的小心翼翼,都是揭示这样一个道理,旧文 明和现代文明之间有着许许多多冲突的地方,从一种文明过度到另外一种 文明,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轻而易举。既然有冲突,就必然会摩擦,花瓶 在下坡的途中被摔碎,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由此就更加印证了坡的象征 意义,半途中的花瓶摔碎,就是新旧文明相互碰撞的代价。难能可贵的是 ,陈并没有过分强调旧的就是好的,新的就是不好的认知,而是通过沟和 铃铛来揭露我们和过去不可磨灭的联系,新的代替旧有的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但旧有的东西依然有值得可取的地方,就像铛子和铃铛本身最后相合 ,终能发出清,金属制的家什被搬家工人抬进新的现代化公寓, 身后传来主人家的:“慢点,慢点……”呼喝,伴随着鞭炮声的响起,镜头上摇仰 拍高耸的公寓,强烈的压抑感,与其说是现代化的文明,不如说是一只吞噬一切的 怪兽。而那“慢点慢点”的台词,此刻听来更显得有些滑稽。
.
6
在片中“冯先生”坐着搬家公司的车,头伸出车窗向外看去,此处多用主观镜头,“冯 先生”充满疑惑地看着窗外的大楼,依然还是那片蔚蓝的天,但是四周的景物完全改变 ,原本应是物是人非,但在“冯先生”这,却变成了人是物非。这些镜头让人觉得有些 好笑然而这更有一种讽刺、反问的感觉。随后车内搬家工人的对话,更是在侧面表达这 层意思:“现在,只有老北京人才不认识北京呢!”尴尬的状况,还有那么些无奈的意 味。
逝去的老北京
——浅析《百花深处》
.
1
目录
影片信息 剧情简介 影片分析
总结
.
2
影片信息
导演:陈凯歌 中文名:百花深处 外文名: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上映时间:2002年 上映地区:中国
.
3
一、故事情节
影片分析
随着中国的逐步强大,北京的日益发展,一些原本充斥在老北京城之中 的建筑、物件以及那些老北京人独有的生活习俗,都被随之而来的高楼 大厦,时尚新颖的生活方式所替代。那些被拆掉的老胡同,只有开发商 眼中的利益;那些古老而又充满京味儿的生活方式,在那些新兴的都市 人眼中只是不健康、老俗的代名词。仿佛这一切的消失都没有人会在意 去关注,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真的会没有人在乎吗?由陈凯 歌导演,片长仅十分钟的《百花深处》中的“冯先生”,他就在乎,而 且不仅是在乎,更是留恋,更是痴迷。 本片构思精巧,新颖并且充满矛盾的故事情节能够吸人眼球,引人入胜 ,从而让观众更好的了解剧情,了解其主题。戏剧化的情节设计,影片 《百花深处》用一种类似于“皇帝新装”的故事模式,向观众展现了一 段生动有趣的“搬家”情景。
.
4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搬家公司的小头目耿乐刚刚为一个顾客 搬完家,冯先生找到耿乐说自己也要搬家,于是带着耿乐一伙人找百 花胡同,但当费劲周折找到百花胡同时,那里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有 一棵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在那里。耿乐他们大呼上当,掉头离去,这时 接到公司电话,电话说,这几天有一个疯子到处找人给他搬家,告诉 耿乐别上他的当,上了当别忘了要钱。 为了要钱,耿乐他们又折回来给冯先生搬家。于是冯先生就给他们讲 :这是大立柜、这是鱼缸、那是花瓶儿,于是耿乐他们就搬没有实物 的家,当搬一个前清的瓷瓶时,由于有人要吸烟借火,搬运工一松手 瓷瓶摔碎了,冯先生哭了。 搬好了东西,车往前开,冯先生告诉耿乐胡同前面有个沟,结果车真 的陷进去了。在陷车的地方,挖出了一个铜铃铛,冯先生捡起铜铃铛, 把刚才捡到的铛子装上,高兴地跑向落日,耿乐他们蓦然回首,落日 余辉中一个水墨四合院出现了……
.
9
在搬家时,“冯先生”找到的那些物件时的喜悦表现,给人一种心酸的感觉,温馨 、令人回味的结尾。影片的最后,以一种动画的方式,再现了“百花胡同”的场景 ,全场飘满了百花,给人一种温馨然而又心酸的感觉,同时又印证了片名、深化了
主题。
.
10
在影片最后,陈凯歌采用三维动画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古色古 香的四合院立体构图,进而又幻化成一幅虽然有些粗糙但却不失宁 静和谐的中国水墨画,而那土坡中曾经掩埋着的破碎铃铛的美妙乐 声也在夕阳的废墟中变得清晰而温暖,不论是音乐方面,还是象征 着“历史遗物”的“铛儿”,还是残垣废墟中那棵挺立的老槐树, 影片都表现出陈凯歌一贯的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在历史和现实对照 中所表现的隔离与传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