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密法基础知识

保密法基础知识

3. 复制秘密载体,不得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 范围;
4. 复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 5.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
复制件应视同原件管理; 6. 涉密机关、单位不具备复制条件的,应
当到复制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单位复制。
各类保密废纸实行统一回收销毁管理 严禁任何单位及个人私自销毁、变卖
件 、禁 密 关 要 密 存 。 卡 经 式 阅
, 摘止 级 手 经 必 抄复 确 续 借 须 、制 定 ; 出 经 汇、 机 单 批 编复 关 位 准 机印 、 的 并 密、 单 主 履 级摘 位 管 行 和抄 或 领

件,传”办进读
内阅阅。人行秘
容读的记员。密
,者密载负传文
更之件夹责阅件
不间,内,国、



访不 传不 资不 前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友携 达在 料在 谈在 在 在 该 该 该 该
和带 秘普 不 论公 私 非 纪 看 问 说
出秘 密通 利 秘共 人 保 录 的 的 的
入密 事电 于 密场 通 密 的 秘 秘 秘
公材 项话 保 合 信 本 秘 密 密 密
共料 、 密 和 中 上 密 , , ,
领导干部保密守则
1. 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秘密文件、资料。 2. 不使用无保密保障的电信通信传输党和国家秘密。 3. 不在家属、亲友、熟人和其他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党和国家秘
密。 4. 不泄露自己知悉的党和国家秘密。 5. 不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述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6. 不在社交活动中携带秘密文件、资料;特殊情况确需携带的,
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 计算机网络“十不得”(一)
★涉密计算机不得连接互联网; ★涉密计算机不得使用无线键盘和无线网卡; ★涉密计算机不得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和随意拷贝他人文件; ★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让他人使用、保管或办
理寄运; ★未经专业销密,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 动存储介质淘汰处理; ★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得安装、 配备和使用摄相头等视频、音频输入设备;
发现通过国际联网泄漏国家秘密的情况,接入单位和有 关用户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 保密工作部门报告。
进行国际联网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国际联网 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收发 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
传递 使用
应当包装密封,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单位的名称;应当通过机要交 通、机要通信或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
阅读和使用,应当办理登记、签收手续;复制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 确定机关、单位或上级机关批准,制发机密、秘密级载体应当经本机 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不得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复制应当到保密工作部门批准的定点单位进行,履行登记手续,复制 件应加盖复制单位戳记,并视同原件管理。
• 保密废纸回收范围: • 一、各种需销毁的保密文件(上级要求清退的除
外)、资料、图纸、区级以上统一考试试卷等; • 二、经鉴定已超过保密期限,无保存价值确需销
毁的文书档案、财会档案和各种专业档案; • 三、各种已作废的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图纸、
报表、证件、外报和保密笔记本等; • 四、定点印刷厂生产中产生的属于保密或内部文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权利人 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 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工作秘密是指国家工作部门或工作人员所拥有 的、不能擅自公开的以机关、单位为主体的那 一部分事项。
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
制作 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或保密工作部门 审查批准的单位印制和制作。
能不阅密专家资
私 自
能 横
读 者
件 份 数
夹 专
秘 密
料 ,

()
有国 哪家 些秘 保密 密载 要体 求的 ?使 二用
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有哪些规定?
1. 复制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密级确定 机关、单位 或其上级机关批准;
2. 复制制发机关、单位允许复制的机密、秘密级秘密 载体,应当经本机关、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
保存
应当选择安全保密场所和部位,并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应定期对当 年所存秘密载体进行清点、核对;按规定清退的应及时如数清退,不
得自行销毁。
销毁
应当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并履行清点、登记手续; 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确保秘密载体信息无法还原;禁止将秘密载
体作为废品出售。


所秘文机的也该工传
阅密件关人只项作达 办文、、;能国需、 ;件资单 是家要阅
应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管。 7. 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因工
作确需携带的,应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8. 不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经批准的除外。 9. 不将阅办完毕的秘密文件、资料私自留存而不及时按规定清
退、归档。 10. 不擅自复制或销毁秘密文件、资料。
• • • • • • •
保密法基础知识
王永堂
《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 法》的颁布和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1988 年9月5日经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 于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自1990年5 月25日起施行。
场游 明 的 家 涉 记 ,பைடு நூலகம்绝 绝 绝
所览 码 地 属 及 录 绝 对 对 对
、 电 方 、秘秘对不不不
参 报 存 子密密不看问说
观、放女

、普秘、

探通密亲
亲邮文友
、局件面




基务

员 履

行 保
求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利益,依照法定程 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的事项。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知识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进行国际联网。
重要用户要建立安全保密管理规定,建立管理组织,做 好上网信息的保密工作,定期开展保密教育,要指定专 人负责对上网信息的保密检查。
申请进行国际联网的用户,在接受网络技术、网络管理 培训的同时,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保密培训和保密教育, 并与接入单位签订保密协议。
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 储、处理、传递。
存储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媒体,应按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 级标明密级,并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管理。
存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国家秘密信息应当采取保护 措施。
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不能降低密级使用, 不再使用的媒体应及时销毁。
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的维修应保证所存储 的国家秘密信息不被泄漏。
编上 密 批 阅 印 , 能 号 , 件 以 关
。级 级 准 、 ; 不 擅 和 并 、 采 、 审 秘 复机 文 , 借 得 自 阅 填 资 用 单 批 密 制关 件 并 用 随 抽 读 写 料 传 位 手 级 、批 , 办 密 意 出 时 “ 应 阅 的 续 的 复准 未 理 件 抄 、 间 传 当 的 领 。 密 印, 经 相 , 录 留 等 阅 由 方 导
、料位 可秘和读
资,工 料应作
以密规国 接的定家
带在人 触范的秘
回办员 家公阅
该围范密 项内围文
中室读 国的,件
或进、 者行处 带。理
家人限、 秘员定资 密;在料
到不国 的使可,
公允家 共许秘
范用以要 围密知按
场将密 内件悉照
()
有国 哪家 些秘 保密 密载 要体 求的 ?使 一用
●●

汇其 绝 导 借 复 传 不 编 阅 文 可 机
件、资料的废纸; • 五、已过期或作废的各种有价证券、
无价证券、票证、禁止流传的书籍、 杂志和印刷品等; • 六、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软盘、 光盘等物品。
计算机网络是高科技产物。技术既是网络
安全保密的物质基础,又是必要条件。网络渗 透与反渗透、破坏与反破坏、窃密与反窃密斗 争,实际上是人的智慧与技术的较量。运用技 术手段解决网络安全保密问题,是高科技条件 下信息安全保密的客观要求,也是其他行政手 段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加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 需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技术措施,而建立技 术防线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 计算机网络“十不得”(二)
★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 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不得在互联网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传输、
处理涉密信息; ★不得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通信工具谈论国
家秘密、发送涉密信息;
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涉密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 理、传递、使用和销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