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知识讲座权威课件
2014年9月11日
涉密载体销毁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设备、产品的管理
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 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 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 家保密规定。
2014年9月11日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信息系统和分级保护制度
涉密信息系统 分级保护制度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信息系统全过程管理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 报告制度:要求机关、 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 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 的,应当立即采取补 救措施,并在24小时 内向同级保密局和上 级主管部门报告
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
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情况
保密制度建设情况 保密宣传教育培训情况
保 密 检 查
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情况
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配备使用情况
3.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有争议事项拟定 密级,再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确定
承办人对照保密事项范 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 和知悉范围
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并加盖国家秘密确 定专用章
批
准
纠正或者要 求重新定密
呈报定密责任人
2014年9月11日
2014年9月11日
密级鉴定
概念
提起 机关
密级鉴定是指对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 属于何种密级进行鉴别和认定。 密级鉴定结论是保密局以及公、检、法、国安、 检查机关查办审案重要依据 主要有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 察机关
主体
2014年9月11日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定密责任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 规定和工作实际进行审核
国家秘密的确定
对号入座
不明确事项的处理
有争议事项的处理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变更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 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 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范围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简称 保密事项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 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 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保密事项范围是确定国家秘密的依据。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确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确定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标注
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不属于国家秘密的载 体,不得使用国家秘密标志。
2014年9月11日
2
2014年9月11日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人员概念与分类
1. 经常起草和使用涉密文件、资料的; 2. 专门制作、传递、收发、保管、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3. 承担涉及国家秘密项目的科研、生产及管理的; 4. 专门生产、管理、传递、处理国家秘密产品和国家秘密设备的;
涉密会议、活动的保密管理
会议前
会议中
会议后
1、参加人员的范 围的严格确定、 资格的审查
1、严格涉密载体 管理,各环节落实 保密管理措施 2、主办方应对参与 人员进行保密教育
1、严格新闻报道审查。 2、凡涉密不得公开报道 3、是否涉密界定不清, 逐级上报至有权确定 该项密级的保密局审查 确定
2、场所设备检查 、不得使用无线 设备和装置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人员概念与分类
5. 专门负责研制、使用和保管密码密钥的; 6. 专门负责涉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的; 7. 其他经常承办、处理国家秘密事项的。
机关、单位主要领导岗位和分管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的领导岗位 也属于涉密岗位。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人员概念与分类
不超过30年
不超过20年
不超过10年
保密期限为长期的例外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确定
工作需要原则
最小化原则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确定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 授权的机关、单位
绝密级、机密级、 秘密级国家秘密
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 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
机密级、秘密级 国家秘密
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规定。
保密法知识讲座
2014年9月11日
1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概念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依照法定程序 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定一定范围的人 员知悉的事项。
a、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范围
1、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 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 秘密事项 7、其他
密级鉴定
内容 依据
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真伪、密级、保密期 限、是否解密等
被鉴定材料泄露时适用的《保密范围》、有关保 密法规(从新法)以及有效的密级变更和解密证 明作为依据。时间不明,以以产生时以及鉴定 时.......为依据。 审查(形式审查+实质审查)——调查——提出 鉴定参考意见(材料产生单位或业务主管部 门)——鉴定和认定——鉴定书
系统定级 方案设计 工程实施 系统测评
系统审批 日常保密管理 保密监督检查 系统废止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信息系统设施、设备配备基本原则
同步规划
同步建设
同步运行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信息系统设施、设备配备基本原则
2014年9月11日
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的禁止性规定
1. 禁止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 息网络。
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 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 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人员出境管理
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 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批 准出境。
这是你的出 境审批表。
2014年9月11日
涉密人员权益保护
涉密人员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再就业、出境、学术成果发表 及其他个人利益等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等 原则,在限制涉密人员合法权益时,应当依法保护涉密人员合法 权益,给予相应补偿。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涉密人员的关心和爱 护。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解除
1. 保密事项范围修订后,已明确规定不再作为国家秘密的;
2. 公开后无损国家安全和利益的; 3. 从全局考量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的。
保密期限为长期的,不得擅自决定解密; 解密了不意味着公开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标注
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密级、保密期限, 这是法定的强制性要求。
涉密人员管理情况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情况
涉密场所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情况
12
项
涉密会议、活动管理情况
互联网使用保密管理情况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情况
2014年9月11日
涉密调查
1、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调查职责:对有关涉嫌泄 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和案件,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或 者组织、督促有关机关、单位调查处理; 2、调查工作结束后,认为有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 事实,需要追究责任的,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 提出处理建议。 3、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收缴非法获取、持有的 国家秘密载体,并对收缴程序、有关部门协助配合 等提出要求。
程序
2014年9月11日
4
2014年9月11日
泄露国家秘密 隐瞒不报和 妨碍检查的责任
• 机关、单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不按规定报告 或者未采取救措施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协助机关、单位逃避 、妨碍保密检查或者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 经保密审查合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 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 后不符合要求的。暂停涉密业务;情节严重的停止涉密 业务。 • 机关、单位委托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 由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的禁止性规定
4. 禁止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 程序。
2014年9月11日
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的禁止性规定
5. 禁止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 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2014年9月11日
2014年9月11日
熟悉机关、单位工作 业务、保密工作重点、 国家秘密产生的范围 及领域
熟悉本机关、本单位 和相关行业的保密事 项范围
诚实可靠,品行端正
2014年9月11日
国家秘密的确定
1. 审核批准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 知悉范围;
2. 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范围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年度 审核,作出维持、变更或者解密的意见或者作出相应的决定;
2014年9月11日
2014年9月11日
涉密载体的含义和种类
纸介质 光介质 电磁介质
电子介质
磁介质
2014年9月11日
涉密载体制作
2014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