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知识讲座权威解读
A
11
国家秘密的确定
承办人对照保密事项范 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
和知悉范围
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并加盖国家秘密确
定专用章
批准
纠正或者要 求重新定密
呈报定密责任人
定密责任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 规定和工作实际进行审核
A
12
国家秘密的确定
对号入座 不明确事项的处理 有争议事项的处理 无相应定密权限的机关、单位的处理
A
28
涉密人员出境管理
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 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批 准出境。
这是你的出境 审批表。
A
29
涉密人员权益保护
涉密人员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再就业、出境、学术成果发表 及其他个人利益等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等 原则,在限制涉密人员合法权益时,应当依法保护涉密人员合法 权益,给予相应补偿。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涉密人员的关心和爱 护。
国家秘密的范围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A
1
国家秘密的范围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简称 保密事项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 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 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保密事项范围是确定国家秘密的依据。
A
2
国家秘密的确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A
核心涉密人员 重要涉密人员 一般涉密人员
A
25
涉密人员上岗管理
上岗审查内容 上岗培训 签订保密承诺书
A
26
涉密人员在岗管理
经常性教育培训 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定期监督考核 不适合的调离
A
27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管理
承诺履行保密义务,实行脱密期管理 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 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 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
3
国家秘密的确定
不超过30年 不超过20年
不超过10年
保密期限为长期的例外
A
4
国家秘密的确定
工作需要原则 最小化原则
A
5
国家秘密的确定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 授权的机关、单位
绝密级、机密级、 秘密级国家秘密
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 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
机密级、秘密级 国家秘密
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规定。
A
6
国家秘密的确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 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
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 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 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 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A
23
涉密人员概念与分类
5. 专门负责研制、使用和保管密码密钥的; 6. 专门负责涉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的; 7. 其他经常承办、处理国家秘密事项的。
机关、单位主要领导岗位和分管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的领导岗位 也属于涉密岗位。
A
24
涉密人员概念与分类
绝密级岗位 机密级岗位 秘密级岗位
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的禁止性规定
1. 禁止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 息网络。
A
46
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的禁止性规定
2. 禁止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 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A
30
A
31
涉密载体的含义和种类
纸介质
光介质
电磁介质
电子介质
磁介质
A
32
涉密载体制作
A
33
涉密载体传递、收发
A
34
涉密载体使用
A
35
涉密载体复制
A
36
涉密载体保存
A
37
涉密载体维修维护
A
38
涉密载体销毁
A
39
国家秘密设备、产品的管理
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 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 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 家保密规定。
A
18
国家秘密的标注
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密级、保密期限, 这是法定的强制性要求。
A
19
国家秘密的标注
书面形式的载体 非书面形式的载体
A
20
国家秘密的标注
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不属于国家秘密的载 体,不得使用国家秘密标志。
A
21
A
22
涉密人员概念与分类
1. 经常起草和使用涉密文件、资料的; 2. 专门制作、传递、收发、保管、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3. 承担涉及国家秘密项目的科研、生产及管理的; 4. 专门生产、管理、传递、处理国家秘密产品和国家秘密设备的;
承办人提出意见
定密责任人审核并签署 意见
作出变更标志
以书面形式通知知悉范围 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
A
16
国家秘密的解除
自行解密 审查解密
A
17
国家秘密的解除
1. 保密事项范围修订后,已明确规定不再作为国家秘密的; 2. 公开后无损国家安全和利益的; 3. 从全局考量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的。
保密期限为长期的,不得擅自决定解密; 解密了不意味着公开
A
7
国家秘密的确定
定密是机关、单位的法定职责 定密应当依据保密事项范围进行 定密的内容
A
8
国家秘密的确定
机关、单位的负责人 特别指定的人员
A
9
国家秘密的确定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
热爱祖国,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诚实可靠,品行端正
遵守国家保密法律、 法规和各项保密制度
熟悉机关、单位工作 业务、保密工作重点、 国家秘密产生的范围
A
40
A
41
涉密信息系统和分级保护制度
涉密信息系统 分级保护制度
A
42
涉密信息系统全过程管理
系统定级 方案设计 工程实施 系统测评
系统审批 日常保密管理 保密监督检查 系统废止
A
43
涉密信息系统设施、设备配备基本原则 同步规划 同步建设 同步运行
A
44
涉密信息系统设施、设备配备基本原则
A
45
A
13
国家秘密的变更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 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 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A
14
国家秘密的变更
密级的降低或提高 保密期限的缩短或延长
知悉范围的扩大
三者既可以单独变更,也可以同时变更
A
15
国家秘密的变更
及领域
熟悉本机关、本单位 和相关行业的保密事
项范围
A
10
国家秘密的确定
1. 审核批准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 知悉范围;
2. 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范围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年度 审核,作出维持、变更或者解密的意见或者作出相应的决定;
3.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有争议事项拟定 密级,再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