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一、简介
《文明的冲突》是亨廷顿在20世纪90年代对其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文明的冲突?》的论文的丰富和再阐释。
其核心观点在于,未来世界秩序的建立和发展方向主要由不同的文明主导,文明之间的合作、竞争和冲突将是世界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为此,作者结合20世纪90年代末的历史实践对对当前世界既存的几类主要文明进行了简要描述和分析,并对文明的未来作了大致的期望。
二、简要分析
《文明的冲突》一书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名为“一个多文明的世界”,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发展趋向作了简要的概括,认为未来世界秩序的重建将是由七八个主要的不同文明之间主导的,这些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影响着不同文明范围内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问题中的争论主要也是围绕文明之间的差异展开,政治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应文明的不同有所差异等。
总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二部分名为“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在这一部分之中,亨廷顿对当前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几个文明的发展做了简要分析。
首先,西方文明由于历史上经济、军事权力等方面的优势经历了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主要国家都曾不同程度地吸纳和模仿西方文明,如近代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埃及纳赛尔的全盘西化等。
但由于西方文明拥有的领土、人口、经济、和军事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西方文明正陷入相较于非西方文明的衰落之中。
与之不同的是,随着非西方文明内部实力的增长,非西方文明本身的复兴也与之相随。
作者借助亚洲的中华文明和中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文明的复兴说明。
亚洲在历史上主要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发展的,地区内部的国家都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华人群体在东南亚地区的广泛分布等因素,中华文明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长,而西方文明的影响力则不断下降。
伊斯兰文明的复兴主要缘于人口的增长,这些新增的人口成为伊斯兰文明广泛传播的载体,二者互为支撑。
但与中华文明得因于经济增长带来的持续稳定发展不同的是,伊斯兰文明内部人口的激增(主要是青年人口)给地区和世界造成极不稳定的发展趋势,如扩张,内战等。
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由于文明之间的纽带性,文明内部之间会因这种纽带性结成合作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如欧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东盟等,由此形成不同文明之间的文明间组织,这是未来世界秩序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是也存有例外。
如土耳其本身作为伊斯兰文明的一部分,却寻求进入西方文明圈,由此造成土耳其的无所适从即文明转变的失败。
另一方,在基于文明的纽带结成的文明圈会存在一个核心国家,其主要是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扥各方面在本文明内部占据优势的国家,如东正教文明的俄罗斯,中华文明的中国,西方文明中的美国等,但伊斯兰文明中的各个国家由于实力较为接近,因此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核心国家,因此所谓的伊斯兰会议组织由于核心国家的缺失也缺少权威性。
因此,未来世界秩序将是由一个核心国家主导的不同文明所构建的。
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
这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对因文明的不同造成的文明之间的冲突进行了阐述。
首先,西方的普世主义遭到非西方文明的抵制,由此产生了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
由于西方文明的主要国家都是已经完成现代化,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扥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因此认为西方文明应该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和接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打着人权、民主等旗号要求非西方文明接受这些理念。
但是非西方文明实力的崛起让其拥有足够的实力拒绝,由此造成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
其次,在不同的文明交接的地区即文明的断层线,会因为不同文明之间关于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引起冲突,如东正教与伊斯兰教文明在斯拉夫地区的争端。
另外,文明内部的冲突如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战争也会因外部文明的介入如美国升级为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如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
明之间的冲突。
而在不同文明发生冲突的地区主要是文明之间的部分群体发生争端引起具有相同文明的国家或种族的参与,进而升级为文明间的战争。
而这些战争的结束通常是由外围的文明核心国通过谈判对直接参战的文明群体施以压力实现。
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
西方的文明得以继续存在有赖于美国将其视为独特的存在,团结一致对抗非西方文明的挑战。
而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冲突得以避免主要依赖避免原则、共同调节原则和求同原则。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造成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最可靠保障。
三、评述
以上是关于《文明的冲突》一书的简单介绍。
那么,未来世界秩序的建立和发展是否真的如亨廷顿所言将由文明范式主导?恐怕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选,我们不妨以中国为例,依亨廷顿所言,中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国家,对东南亚地区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而东南亚既存的几个伊斯兰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会由于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冲突造成战争争端,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在南海领土上的主权争端主要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让以菲律宾为代表的国家敢于参与,那么是否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冲突呢,答案不置可否。
另外,作为伊斯兰文明所仇视的西方文明的主要代表美国应当保持与菲律宾的距离,防止壮大伊斯兰阵营的力量以造成对自身的威胁。
但事实上,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需求远远超过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是,美国基于利益的考虑与伊斯兰文明暂时地结成合作关系的呢,这对于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世界秩序的形成远远不止由文明简单地发挥作用这么简单。
为此,文明的范式可以说是,它是理解未来世界秩序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更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应对当前正在发生的历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