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
思虑 疗法
张子和.《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药食法 暗示法
说理 开导
以情 胜情
顺情 从欲
发泄 解郁
移情 解惑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一)清静养神:淡泊宁静、意守 (二)情志舒畅:乐观、开朗 (三)修身养性 (四)平和七情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四)平和七情 以理胜情:理智战胜情志(冲动是魔鬼) 以耐养性:耐心克服急躁愤怒 以静制动:神静则宁 以宣消郁:宣泄悲哀忧伤 思虑有度:脑力劳动、熬夜 慎避惊恐:勇敢坚强、环境良好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病情观察 起居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体质调护 方药及用药护理 传统运动养生
第一节 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制定护理计划 2.判断预后及转归:舌象、脉象、食欲 3.发现并发症及病情变化:亡阴、亡阳 4.了解疗效及副作用
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二)顺情从欲 顺从患者意志、情绪,满足患者身心
需要的治疗方法。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三)移情解惑 将思想焦点转移他处而排解情思、
解除疑惑。 假解释:发泄解郁(度) 挥泪痛哭法
神者,伸也,人神好伸 而恶郁,郁者伤神,为害非 浅。
第三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器调和
脏腑 气血 阴阳
情志 正常
调畅脏气 助正抗邪 促进健康
调和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二)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1.直接伤及内脏 易伤及心、肝、脾三脏 2.影响脏腑气机 3.影响病情变化
情志影响脏腑气机
• 怒则气上:肝气上冲,血随气逆。 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呕血、昏厥猝倒。
二、劳逸适度
(一)避免过劳 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
筋、神劳(久思)
(二)避免过逸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寒证、阳虚证: 热证、阴虚证:
(二)通风整洁 (三)温湿适宜 (四)光线适度
健康真好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 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 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 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 社会保持同步。
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安静、优雅、
和谐
(二)环境因素 (三)病理因素 (四)个体因素
年龄、性别、体质、性格
三、情志护理的目的
(一)消除不良刺激,预防疾病发生 (二)改善不良心境,促进疾病康复
四、情志护理的原则
(一)诚挚体贴,全面照顾(护理提供)
(二)因人施护,有的放矢(护理提供)
秋
情志:避免伤感、悲戚
饮食:润肺生津
宜蔬菜瓜果,忌辛辣、燥热
一、起居有常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衣着:保暖
冬 情志:避惊恐
饮食:进补
宜温热食物,忌生冷、过咸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 (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养形:饮食、活动、休息、环境 养神:情志调摄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一、起居有常
1
顺应四时
总的 2 原则
3 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阳 阴春 秋 夏冬 养养
阳,即人体阳气,对人体起 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六淫 之气的侵袭。
阴,即人体阴津,对人体起 滋养作用,有助于人体收敛阳气而不 外泄。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衣着:春捂秋冻、保暖
三、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一)食物的性味 什么叫食物的性味 为什么要辨别食物的性味
三、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一)食物的性味
1.四性:食物具有寒、热、温、凉等性
质。反映其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 变化的作用倾向。
春 情志:舒畅条达
饮食:辛甘发散少酸 宜葱、大枣、花生,忌油腻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衣着:麻纱、丝绸
夏 情志:心静
饮食:清心泻火、清热解暑 宜甘寒、清凉少油,忌过服寒凉、 不洁、肥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衣着:春捂秋冻
第四节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治疗 疾病过程中,根据辨证施护的原则, 对病人进行膳食及营养方面的护理和 指导。
一、饮食调护的重要性
• 补益身体,预防疾病 • 调治疾病,缩短病程 • 慢病重症,促进康复
二、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一)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二)合理膳食,不可偏嗜 (三)重视脾胃,注意卫生 (四)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二)要求
内容、方法、记录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 容(一)方法:四诊、辨证
(二)内容
1.一般状况 2.主要症状与体征 3.舌象 4.脉象
5.排泄物 6.疗效及副作用 7.情志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环境适宜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能收持 精神不能集中,喜笑不休,失神狂乱。
• 悲则气消:耗伤肺气。 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胸闷乏力、少气懒言
情志影响脏腑气机
• 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滑精
• 惊则气乱: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 心悸、失眠多梦、小儿夜啼、精神失常。
• 思则气结:脾气郁结,运化失常。 纳呆、脘腹胀满、便溏泄泻。
(三)乐观豁达,怡情养性(护患双方)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
之大经也。
《备集千金要方.养性》
(四)避免刺激,稳定情绪(营造氛围)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一)说理开导
《灵枢.师传》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倾诉苦衷法
模拟发泄法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五)以情胜情
•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悲哀 疗法
喜乐
• 喜可以治悲,以谑(xue)浪亵狎(xia)之言娱之;疗法
• 恐可以治喜,以迫遽(ju)死亡之言怖之; 惊恐
疗法
• 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 激怒
• 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