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第二课时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 周瑞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 理解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 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实验,树立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你知道醋中酉字旁是怎么来的吗? 两千多年来,食醋把我们的生活调理的有滋有味,是食醋中的哪种成分的功劳呢? 【板书】二、乙酸 乙酸俗称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 【板书】 1、 乙酸的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HCHHCOOH————|||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是羧基:—COOH 【展示】:乙酸溶液 【板书】2、乙酸的物理性质 【提问】生活中,醋酸可以除去水垢,利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呢? 认真听讲,了解醋字的来源。 思考并回答:乙酸 认真观察,将球棍模型传给其他同学。通过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从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水溶性等几个方面总结: 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16.6℃,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讲述醋文化,让学
生感受化学自古以
来就在我们生活
中,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强民族
自豪感。

通过乙酸的球棍模
型,让学生有一个
感性认识,从而顺
其自然地得出乙酸
的组成与结构

必修模块有机物教
学的特点就是紧密
联系生产生活实
际。乙酸的结构不
是这节课的重点,
所以我将球棍模型
传入学生之间,只
要求认识乙酸分子
和官能团就可以
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设计】请每个小组利用你们眼前的药品,在5分钟之内设计出你们最感兴趣的实验来证明乙酸的酸性。并将你们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与大家共享。 【幻灯片展示】学生设计方案 【板书】3、化学性质 (1). 乙酸的酸性(断O-H键) CH3COOH CH3COO- + H+ 【设问】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板书】(2) 酯化反应 实验室也可以制取这种香料,但在常温常压下乙酸和乙醇反应达到一定限度需要十几年,如何才能加快反应速率呢?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和2 mL乙酸,按上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收试管的液面上,观察小组合作设计并操作实验,派代表将小组设计方案与同学共享。 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 Mg+2CH3COOH (CH3COO)2Mg + H2↑ 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uO+2CH3COOH (CH3COO)2Cu+H2O ④与碱反应 NaOH+CH3COOH CH3COONa+H2O ⑤与部分盐反应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酸性: 乙酸 > 碳酸 听讲并回忆第二章第三节学习的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回答如何加快酯化反应的速率。 每小组按要求认真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并感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时放出的热量。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大胆的去分析浓硫酸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的作用,并回酸的通性学生初中学过,
非常熟悉。如果再让学生
照方抓药,基本是技能训
练了。所以我设计成开放
性实验,尽可能多的给学
生提供试剂和仪器。

学生刚学过化学反应速率
和反应限度,如此设计,
即复习了已学知识,又很
自然地引出酯化反应的条
件。

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自己做实验更能加
深理解。实验前强调注意
事项:试剂的添加顺序;在
大试管中加两块碎瓷片;
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饱和
Na2CO3液面以下;加热开
始要缓慢。并在实验中思
考原因。
现象。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上图连
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
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
收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上图连
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
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
酸钠溶液的接收试管的液面上,观
察现象。

强调:ⅰ.试剂的添加顺序;
ⅱ. 在大试管中加两块碎瓷片
ⅲ. 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饱和
Na2CO3溶液液面以下;
ⅳ. 加热开始要缓慢。

【提问】接收试管中有什么现象?

【提问】比较三组实验,为什么第
一组几乎没有得到乙酸乙酯?
【板书】①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
吸水剂。

答。 回答: 第一组接收试管液面升高,振荡有气体产生,第二、三组实验中接收试管内有分层现象。从对比结果来看,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第二组做法得到的产物不多,闻不到酯的香味;第三组做法收集到的产物的量最多,且很容易闻到香味。 CH3COOH跟C2H5OH发生酯化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间的反应,在不加浓硫酸时,即使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速率仍很慢,所以当混合物加热时,蒸气成分是CH3COOH和C2H5OH的蒸气,乙酸乙酯的蒸气极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当然在Na2CO3溶液的液面上不会收集到乙酸乙酯。由此可见,浓硫酸主要起催化作用,其次,因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的,所以浓硫酸也能除去生成物中的水,有利于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通过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
验结果的分析,培养了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
纳总结的能力。三个对比
实验,就浓硫酸和碳酸钠
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渗透对比的科学研究方
法。
【提问】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二组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较多,试分析原因。 【板书】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提问】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能不能将乙醇加入浓硫酸? 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 定义:醇和酸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学生思考】乙酸和乙醇是以什么方式结合成乙酸乙酯的呢?(同位素示踪法)。 反应本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4、乙酸的用途 小结: 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有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应. 由于加入了催化剂浓硫酸,反应速
率大大加快了。加热时,蒸馏出的
气体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酯、乙醇和
乙酸,冷凝成液体后收集在盛水的
试管中,但乙酸和乙醇是溶于水
的,所以必然有部分乙酸乙酯溶在
乙酸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因而收集
量减少;但试管中如果盛放Na2CO
3

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

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提高收集效率,并提高乙酸乙酯的
纯度,因而收集量要多。

【思考并回答】此操作相当于浓硫
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
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
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
入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
液体沸腾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

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
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即被
加热蒸馏出来,造成反应物的损
失。

积极思考,相互讨论。

回忆浓硫酸稀释和防止倒
吸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树
立实验安全是实验顺利进
行和获得实验结论的基本
保障。

结构教学不是重点,但是
对酯化反应的机理如果不
做分析,学生在书写化学
方程式时就会有困难。让
学生观察方程式,思考反
应原理,可以锻炼学生的
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