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隧道施工技术指南培训

最新隧道施工技术指南培训

向不小于20米。 • 4)喷射混凝土时粉尘含量不大于2mg/m3
2. 喷射混凝土
• 初期支护表面平整度要求,用2m靠尺检 查,允许偏差:侧壁5㎝,拱部7㎝。
• 喷射混凝土厚度要求:平均厚度不应小 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的2∕3;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大于设 计厚度。
• 喷射混凝土终凝后3h内不得进行爆破作 业。
1.以实现机械化均衡生产为目标,配备的 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 2.施工中的关键机械:砼拌和设备、运输 设备、砼喷射机、砼输送泵、通风机、抽 水机、空压机、模板台车等。
3 施工场地
1.四通一平:水、电、道路、通讯通畅, 场地平整
2.隧道内、外设置禁止标识、警告标识、 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并配以相应的警示 语。
3. 锚杆
锚杆类型:全厂式粘结型锚杆、自钻式锚杆、预应力 锚杆、摩擦型锚杆、组合式锚杆
锚杆杆体抗拉力不小于180kN。 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 锚杆安装应带置中器,确保锚杆砂浆的保护层不小于
10㎜。 注浆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砂
2.围岩自稳时间:开挖后在未进行任何支护 情况下,能够自行持续稳定的时间。
3.围岩自承能力:开挖后在未进行任何支护 情况下,松驰区外侧应力重新分布,达到平 衡状态并形成“平衡拱”及其承载上部荷重 的能力。
2 术语
4.中隔壁法(CD法):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 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
5.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 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 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方法。
3.浅埋隧道的确定原则
浅埋隧道分为浅埋、超浅埋。 判断方法:采用拱顶覆土厚度H 与结构跨度D之比覆跨比判断。 当0.6<H/D≤1.5时,均称为浅 埋;当H/D≤1.5时,均称为超 浅埋。
4.浅埋暗挖法施工的特点
浅埋暗挖法施工的缺点:施工速度慢, 喷射混凝土粉尘多,劳动强度大,机械 化程度不高,以及高水位地层结构防水 比较困难。优点:灵活多变,对地面建 筑、道路和地下管线影响不大,拆迁占 地少,不扰民,不污染城市环境等优点。 浅埋暗挖法施工成本(城市地下工程) 较明(盖)挖法、盾构法低。
基准值
▪ 基准值:拆除中壁时一般参考“一周的位 移增量在1mm以下”基准,基于实测数据 决定管理基准。考虑前后台阶的进度,以 拱顶下沉7d的增量在2mm以下,作为拆除 中壁的基准,即:
▪ 拱顶下沉量:7d的增量小于2mm; ▪ 净空收敛值:7d增量小于4mm;
安全性问题:
• 安全性问题:以拱顶下沉的增量作为管理水平, 并提出中壁拆除的管理基准。(见表)
ⅩⅢ

ⅩⅣ 7Ⅷ 11 ⅩⅢ

4.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Ⅷ Ⅵ5
Ⅱ 1
3
4
5

7 支护
• 1. 一般规定: • 喷锚支护施工中,应做好下列工作 • 1.喷锚支护施工记录 • 2.喷砼的强度、厚度、平整度等项检
查和试验报告。 • 3.监控量测记录。 • 4.地质素描资料。
2.喷射混凝土
• 1.喷射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400㎏∕m3 • 2.速凝剂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5%。 • 3.喷射混凝土的坍落度为8~13㎝. • 4.采用埋设钢筋头做标志,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 • 5.喷射混凝土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密封性能良好,输料连续均匀。 • 2) 生产率大于10m3/h,骨料最大粒经为15㎜ • 3)混凝土输料距离:水平方向不小于30米,垂直方
▪ 6. 预留变形量:符合设计规定,或根据围岩级别、 隧道宽度、隧道埋深、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条件 确定,可参照下表:
围岩级别

双线隧道(㎜)
——
围岩级别

双线隧道(㎜)
80~100

30~50

100~150

50~80

现场量测测定
客运专线隧道各类施工(开挖)方法适用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开挖方法 适用围岩级别及说明
隧道
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1.浅埋暗挖法施工原理
浅埋暗挖法沿用了新奥法的基本原 理,创建了信息化量测设计和施工 的新理念;采用先柔后刚复合式衬 砌新型支护结构体系,初期支护按 全部承担基本荷载设计,二次模筑 衬砌作为安全储备;初期支护和二 次衬砌共同承担特殊荷载。
2.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应用浅埋暗挖法设计和施工时,采用多种辅 助施工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调 动部分围岩的自承能力;初期支护和围岩为 暗洞隧道的主要受力结构,“保护围岩”是 浅埋暗挖施工的关键技术,一定要高度重视。
施。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作为初期支护主体的喷射混凝土,其喷射 厚度要合理,太厚、太薄都利于发挥喷射砼 材料的力学性能,一般喷射砼厚d≤D/40(D 为洞室的开挖宽度)时,喷射混凝土支护接 近于无弯矩状态,支护结构性能较好。因此 用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方法来加强支护, 效果较差,应采用合理的喷射方法和选择喷 混凝土材料来提高喷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如采用潮喷或湿喷的方法,在喷料中掺加改 性聚酯外加剂,提高喷射砼的抗裂性。
浆润滑注浆灌及其管路。 2)注浆时注浆管插至距孔底50~100mm,随砂浆
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杆体插入后孔口要求有砂浆溢 出。
3.锚杆
钢筋锚杆:一般采用早强药包锚固,锚固剂 的数量以推入锚杆体后砂浆能填满锚孔为准。
2.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350 ㏎∕h的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
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应 采用喷锚构筑法。
4.隧道完工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无损 检测。
5.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以砼自防水为主,以 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并重视初期支 护的防水,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 满足结构的使用功能。
备注
环形开挖预留核 心土法
双侧壁导坑法
CD法
1.单线Ⅳ、Ⅴ、Ⅵ级围岩 ; 2.双线Ⅲ、Ⅳ级围岩; 3.地下水状态:哟亚渗水后股水;
1.单线Ⅳ、Ⅴ、Ⅵ级围岩; 2.双线Ⅲ、Ⅳ级围岩;3. 地下水状态:哟亚渗水后股水; 4. Ⅴ级围岩埋深较 浅或偏压地段。
Ⅴ级围岩深埋单、双线隧道, Ⅵ级浅埋或偏压 隧道、三线隧道
施工中 应尽量 减少开 挖分部, 采用大 断面分 部
CRD法
双线、三线隧道Ⅴ级围岩, Ⅵ级围岩浅埋或偏压
隧道
1.双侧壁导坑法


5

1


7
9



3


2.中隔壁法(CD法)
Ⅱ Ⅱ
ⅩⅣ 1
Ⅳ ⅩⅣ 3 Ⅳ
5


Ⅷ 7 ⅩⅣ
9 ⅩⅣ

11
ⅩⅢ

3.交叉中隔壁法(CRD)


1
5

ⅩⅣ 3

9 Ⅹ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⑵施工方法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当开挖断面宽度大 于10m时,应优先选用CRD或CD工法;当开挖断面 宽度小于10m时,应优先选用正台阶法;在特殊条件 下可考虑采用眼镜工法。
⑶CRD和CD工法中的关键技术是中壁的拆除 工艺。在中壁拆除作业的施工管理中,最重 要的问题是判断中壁拆除时间和中壁拆除后 的安全性。一般在隧道施工中维护断面的稳 定基本上是通过拱顶下沉核净空收敛来判断 的。因此,在中壁法中,中壁的拆除时间的 确定和作业的安全性基准,也是以这种方法 为依据。
(1)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2)探测地下岩溶、洞穴; (3)探测地层划分
(1)划分隧道围岩级别;(2)测定岩体的纵波速度
(1)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2)探测地下洞穴;(3) 探测地层划分;(4)测定含水层分布
(1)划分地层界线;(2)查找地质构造;(3)探测不良 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
(1)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2)探测地下岩溶、洞穴 (1)探测局部地温异常现象;(2)判断地下脉状流、脉
1 总则
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长度等级划 分:
长度在500m及以下为短隧道。 长度在500m以上及3000m以下为中长隧道。 长度在3000m以上及10000m为长隧道 长度在10000m以上为特长隧道。
2 术语
1.物理勘探:利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专 门的仪器,测试并综合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特征。常用方法有:电法、弹性波 法、电磁波法,简称物探法。
状含水带、隐伏含水体等所在的位置
6 开挖
▪ 1. 开挖方法:全断面、下导洞超前、台阶、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中隔 壁、交叉中隔壁等法。
▪ 2. 隧道周边炮眼痕迹保存率: ▪ 硬围岩:大于80% ▪ 中硬岩:大于60% ▪ 3. 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周边眼距与抵抗线的的
相对距离要合理,通常减小周边眼距和抵抗 线,爆破后轮廓成形好。 ▪ 4. 减小周边眼开眼误差,硬岩开眼位置在轮 廓线上,软岩可向内偏5~10㎝。
开挖
隧道允许超挖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平均线性超挖值=超挖横断面积 爆破设计开挖断面周长
开挖部位 拱部
围岩级别 线性超挖 最大超挖
边墙线性超挖
仰拱 隧底
线性超挖 最大超挖

10㎜ 15 ㎜ 10 ㎜
Ⅱ~Ⅳ Ⅴ~Ⅵ
15 ㎜ 25 ㎜ 10 ㎜ 10 ㎜ 25 ㎜
10 ㎜ 15 ㎜ 10 ㎜
6 开挖
▪ 5. 隧道主要开挖施工方法:(见图)
5.浅埋暗挖法施工的辅助措施
浅埋暗挖法的辅助施工措施较多,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 响工程进度、施工安全和工程成本。常用的有:
⑴环形开挖留核心土。 ⑵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 ⑶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 ⑷超前小导管周边注浆加固地层。 ⑸设置上半断面临时仰拱。 ⑹深孔注浆加固地层。 ⑺长管棚超前支护或注浆加固地层。 ⑻水平旋喷法超前支护。 ⑼地面锚杆或高压旋喷加固地层。 ⑽降低洞内、洞外地下水位。 注浆加固地层和超前小导管支护是最常用的辅助施工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