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技术指南

关于《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技术指南》
(隧道部分)审查意见
经对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技术指南》(隧道部分2010版)的审查,认为该指南编写目标明确,结构基本合理,内容基本齐全,现就有关方面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本《指南》隧道部分本次提出版本一个是山岭隧道部分,另一个是黄土隧道部分,从其内容结构内容上看前者偏向技术指南,后者偏向作业指导书,从上级交给的任务和集团指导神府高速公路管理处展开的《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评审会上编写的文本名称我施工作业指导书,但本次看到的文本名称均为技术指南。

本人认为,技术指南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独到之处的技术要求,包括原则、基本要求、材料、工序、工艺、成品保护及检验等;作业指导书结构差不多,应着重在材料、机械、工序、工艺等方面内容更细,还应有具体的施工组织人员及机械等资源配置,建议主持编写单位十分明确编写对象的名称,以便做到文、题恰如其分。

二、从已提出的两部分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名称上看,一是山岭隧道、另一是黄土隧道,山岭对应的是平原、微丘,黄土对应石质,二者在工程性质口径上有些含混不清。

建议将山岭隧道名称改为石质隧道,以便概念统一,便于编写与使用。

三、因为本隧道技术指南出于同一项工作,建议不按分册
安排,以《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统一名称编写,建议将隧道(含石质、黄土隧道)的实施原则性要求内容统一编入总则篇,将属于隧道(含石质、黄土隧道)有关统一要求的内容编入基本要求篇,再将工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洞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等)、监控量测等后面按石质、黄土隧道分述所能共同用到的有关工法和工序要求等内容作为基本要求篇后的一个增加篇章,而后再将其他工序工艺按照既有的编写格式进行逐一分述,在该部分编写中如若遇到前面已有的内容,可直接指向前面内容名称(或编号),以体现编辑思路清晰文本简捷明了避免重复累赘。

四、建议在版本修改时,以山岭隧道施工技术指南为主线,将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指南中在前者缺少的内容合理的添加进去,如后面定为指南,可将每一工程项目的劳动组织和机具设备条目去掉(机具设备可调整到工程项目其他条目中去),建议对具体项目施工质量检验,进一步具体数据化,更具操作性。

五、整个施工子项目编写得已经较全了,建议将隧道中心排水沟、电缆沟槽、路面、边沟以及隧道装修等也是比较重要的工程子细目补充编入,以达到文本的完善。

六、建议对集团前面已经编写了“高速公路施工精细化范本”,该范本亦将成为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规范化要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编本指南(作业指导书)的有关章节中给
予纳入,以便实施中得到统一。

七、关于具体修改补充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编写得比较齐全,但对“早进晚出”的要求只是范范的提出要求,建议增补在洞口边坡能够通过坡面注浆加固洞内采取管棚及增强支护减少原地貌损坏、尽量保持既有边仰坡的,应重新确定明暗洞位置桩号和进洞方式,不以简单的“遵照设计”为由进行无须原地貌的破坏,做到与自然最大限度的和谐友好。

(二)隧道洞门工程是体现隧道建设水平的有一个重点,是隧道唯一岀露地面建筑,对然环境和路线景观影响较大,建议在洞口工程中以专门条目叙述要求。

即:隧道洞门结构安全和洞口边、仰坡的稳定、以及排水设施的完善,是洞门选型首先考虑的,包括洞门段道路的景观设计和洞内装修设计,都要有利于诱导司机视线,增强司机方向感。

隧道洞门建设应符合有利于行车安全原则、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提高行车舒适性原则和美观大方经济实用性原则,切实体现“美在自然”、“自然优先”、“天人合一”。

一般应以无洞门墙隧道洞门形式(如削竹式)给人轻巧朴素之感,减轻进洞时的压抑感,以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依山造势,与地形、地貌、自然及人文景观相––择优选取洞门形式,与洞门自身及其人工景观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容,体现美观大方、经济实用、便于管理的原则。

(三)钢架安装施工细目中对供脚支撑的要求较弱,建议补充要求到位。

即:软弱围岩设计的钢支撑其供部围岩主要是靠钢支撑来支承的,因此钢架安装时尤为关键的是拱部围岩必须采用施加间距为150-200cm的混凝土楔块,脚部必须有足够承载钢架荷载的稳定地基。

往往在软弱围岩特别是黄土隧道,其拱脚地基必须进行特殊处理。

一是在上半断面钢架安装时,应在供脚施加临时性加固,采用500×500×20(mm)钢板加对口大木楔(周转使用)切实打紧增强地基支承;二是在下半断面钢架安装时应对拱脚地基采取永久性加固,加固方法建议按本黄土隧道施工指南内容写入。

(四)建议将纵、横向排水盲管的安装按一项工序要求编写,编写的内容建议按我省目前普遍设计与实施采用的环向排水半管和纵向有眼PVC 管的安装工艺要求进行编写,使其达到完全适用(山岭隧道施工指南尚缺本项内容)。

(五)建议增加对于含水过大的黄土、流沙、涌水特殊地质无法正常施工的,采用高压劈裂注浆浆改善围岩的施工措施解决施工难题,将该部分内容也能作一个独立细目编写。

(六)建议对黄土隧道地面为土原及所有浅埋、偏压隧道的地面中线纳入监控量测要求一并编写,对于控制施工总体质量管理及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七)两版本对隧道施挂钢筋网片工序均未叙述清楚,建
议很明确的提出要求,在实施开挖初喷后应与安装锚杆同时实施挂网,且要求必须与围岩密贴。

使之真正起到及时防护加固保安全保质量的目的,也同时达到阻断了在钢拱上施加网片上塞石块石棉瓦人为的形成初支空腔错误做法的路子。

(八)建议两版本的锁脚锚杆安装要求进一步到位,因为对软弱围岩特别是黄土隧道,其抗拱顶下沉和约束拱脚收敛作用明显。

一是建议每拱脚不少于4根,在安装上应要求沿隧道径向与竖直外插角45°施打,与拱脚焊接牢固。

(九)对于几个工法均提到开挖预留核心土的工艺,在不同的工艺中应该预留多大、多长的核心土,建议在要求中叙述清楚,否则要么不管用,要么影响其它工序正常作业。

(十)山岭隧道施工技术指南有关建议
1.缺少洞口护拱及软弱围岩大管棚等加强支护的等有关施工技术要求,建议予以增补。

2.P41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在开挖⑧部位前一道工序要求闭合成环,设计上下部未开挖初期支护无法成环,建议修改。

3.P60 2粗细骨料应符合以下要求中,……碎石和卵石,卵石材料规范中定义为粒径在60mm-200mm的为卵石,故建议改为砾石,粒径另有要求。

4.建议增加各项目工程施工阶段的检查、验收细目内容,
应管用,操作性强。

(十一)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指南有关建议
1.P24分项验收标准应对应黄土隧道做出要求,内容中多处提到岩石的描述和技术要求,包括光面爆破以及弱爆破短进尺等要求,黄土隧道掘进应禁止爆破等,建议修改与黄土隧道基本条件相一致的技术要求。

2.对于加强通风保证空气质量相关细目要求,建议增加必要的检验技术指标,以便操作。

3.文本中两处涉及到初支喷混表面平整度,一处要求10cm,一处要求5cm,没有尺长标准,建议按我省目前惯用的以2m直尺5cm为标准进行要求。

4. 粗细骨料要求中,……碎石和卵石(斗石),卵石材料规范中定义为粒径在60mm-200mm的为卵石,斗石则是汉时人们以掷石取乐的活动,为避免引起歧义理解,故建议改为砾石,粒径另有级配要求。

5.建议对锚杆施工文本上要求拱部采用药包式锚杆,边墙采用注浆锚杆,因为黄土隧道锚杆的作用本来就发挥不好,药包锚杆较砂浆锚杆达到拉拔力要求,虽较砂浆锚杆贵点,但施工较方便质量能保证,且工序属黄土隧道薄弱环节,建议全要求采用药包锚杆。

6.建议将仰拱施做单列一个细目,叙述到位一些,以便保
证施工质量。

7.建议二村工作缝建议施工工艺上要求施做一个凹槽,以消除各循环混凝土二村浇筑时间不同,造成混凝土收缩不同表面裂纹,同时消除个别先后板不可避免的少量错位影响美观。

8.建议对一些单位表述格式统一,如属于土建几何尺寸按m 或cm计,属于钢材几何尺寸按mm计。

以便统一标识。

9.文本上出现了“初砌”人们不习惯用的名词,有将“底部”写出“地部”、“环形”写成“环行”、“浇筑”某些地方写成“灌筑”等一些文字不严谨不规范或错误之处;有的细目列条目过多,如条款(九)写了浇筑仰拱混凝土,条款(十)又单列:灌筑仰拱混凝土至设计标高,本句话完全可以放在条款(九)后面意思更完整;总体感觉前面开挖支护部分较粗,后面喷射混凝土等内容较细,前后把握欠均衡。

总的说文本已相当不错,因本指南属规范性文本,力求思路正确清晰、表述简捷规范,文字严谨准确,先后详略均衡一致。

建议核查更正和优化。

以上建议供参考。

陕西交通工程技术咨询公司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二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