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化规划设计方案

智能化规划设计方案

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1)第2章.工程概况 (1)第3章.智能化设计目标 (2)第4章.总体设计思路 (2)第5章.需求分析 (3)第6章.方案规划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4)第7章.整体规划方案 (6)7.1整体安防 (7)7.1.1安全防范的基本手段 (7)7.1.2安全防范目标 (8)7.1.3方案设计 (8)7.1.3.1视频监控系统 (8)7.1.3.2防盗报警系统 (9)7.1.3.3电子巡更系统 (9)7.2强大信息网络 (10)7.2.1计算机网络系统 (10)7.2.2语音通讯系统 (11)7.2.2.1有线通讯 (11)7.2.2.2无线对讲通讯 (11)7.2.2.3移动通信 (12)7.2.3有线电视系统 (12)7.3统一物业管理 (12)7.3.1机房工程 (12)7.3.2社区网络服务平台 (13)7.3.3地下停车管理 (15)7.3.3.1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 (15)7.3.3.2停车诱导及寻车系统 (16)7.4相对独立部分 (18)第8章.住宅篇 (19)8.1概述 (20)8.2基本概况 (20)8.3智能化设计定位 (21)8.4设计方案 (21)8.4.1方案概述 (21)8.4.2智能化系统组成 (22)8.4.3系统设计说明 (23)8.4.3.1安全防范系统 (23)8.4.3.1.1入侵报警系统 (24)8.4.3.1.2视频监控系统 (24)8.4.3.1.3电子巡更系统 (26)8.4.3.1.4可视对讲及门禁系统 (27)8.4.3.2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29)8.4.3.3电梯五方通话系统 (30)8.4.3.4信息显示系统 (30)8.4.3.5通讯、数据网络、电视系统 (31)8.4.3.6机房工程 (32)第9章.办公楼篇 (33)9.1概述 (34)9.2基本概况 (34)9.3建设目标 (34)9.4设计方案 (35)9.4.1方案概述 (35)9.4.2智能化系统组成 (36)9.4.3系统设计说明 (36)9.4.3.1安全防范系统 (36)9.4.3.1.1入侵报警 (36)9.4.3.1.2视频监控 (37)9.4.3.1.3电子巡更 (38)9.4.3.1.4出入口控制系统 (39)9.4.3.2综合布线系统 (43)9.4.3.3语音通讯系统 (44)9.4.3.4计算机网络系统 (45)9.4.3.5有线电视系统 (46)9.4.3.6楼宇自控系统 (47)9.4.3.7智能照明系统 (49)9.4.3.8能量计量系统 (50)9.4.3.9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51)9.4.3.10信息发布系统 (52)9.4.3.11机房工程 (53)第10章.配套篇 (54)10.1幼儿园 (55)10.1.1概述 (55)10.1.2基本概况 (55)10.1.3设计方案 (55)10.1.3.1安全防范系统 (56)10.1.3.2门禁考勤一卡通系统 (56)10.1.3.3家长接送管理系统 (57)10.1.3.4综合布线系统 (57)10.1.3.5计算机网络系统 (58)10.1.3.6有线电视系统 (59)10.1.3.7多媒体教学影音系统 (59)10.1.3.8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62)10.1.3.9LED大屏显示系统 (62)10.1.3.10机房工程 (62)10.2社区门诊 (63)10.2.1概述 (63)10.2.2基本概况 (63)10.2.3设计方案 (63)10.2.3.1安全防范系统 (63)10.2.3.2门禁考勤一卡通系统 (64)10.2.3.3综合布线系统 (64)10.2.3.4计算机网络系统 (64)10.2.3.5多媒体会议系统 (65)10.2.3.6有线电视系统 (66)10.2.3.7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66)10.2.3.8LED大屏显示及触摸屏查询系统 (67)10.2.3.9自动排队叫号系统 (68)10.2.3.10机房工程 (69)10.3地下部分 (70)10.3.1基本概况 (70)10.3.2设计方案 (70)10.4办公楼-1~2层商场 (71)10.4.1基本概况 (71)10.4.2设计方案 (71)10.4.2.1安全防范系统 (71)10.4.2.2通讯、数据网络、电视系统 (71)10.4.2.3信息发布系统 (71)10.4.2.4背景音乐系统 (72)10.4.2.5机房设计 (72)第1章.项目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融入城区,成为“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地区,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与发展;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

“城中村”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因土地、户籍、人口等多方面均属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其发展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景观建设等各方面仍保留浓厚的农民特征,因而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乃至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

“城中村”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

大量的“城中村”存在于都市之中,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改造“城中村”的难度极大,如何改造“城中村”,是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正在面临的重大课题。

xx城中村改造大事记●2008年2月,xx市委、市政府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xx建成区内336个城中村的重建改造。

●2008年2月29日,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第一份城中村改造的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xx市城市建成区内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开始。

●2008年3月确定了第一批城中村改造的名单,要求在当年7月底完成专项规划的审批,10月进入拆迁实施阶段;2008年7月第二批城中村改造名单确定,同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专项规划的申报,8月底完成专项规划的审批,12月进入拆迁实施阶段。

●2008年9月12日,南窑村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南窑新天地拆迁启动。

●2008年11月13日,xx盘龙区凤凰新村19.935亩土地以2.571亿元的价格成交。

●2009年1月5日,xx西山区南亚风情广场项目土地成功交易。

●2009年6月27日,xx首个城中村项目凤凰新村的SOHO俊园正式开盘销售,均价6500元/平方米,经一个多月的销售,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售完。

根据规划,xx目前启动的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都主要以住宅和商业为主,例如官渡区南窑村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南窑新天地,这一片区将建设成为集商业购物、商务办公、文化休闲娱乐及居住为一体,以商贸业、现代服务业、金融、酒店、特色餐饮等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体;而南亚风情广场根据规划,也将建成代表现代城市最高商业水准的国际化大型商业商务中心。

商业中心、CBD(中央商务区)等概念也在城中村规划中成为主角。

第2章.工程概况用地面积:80131.13平米总建筑面积:305110.33平米建筑组成:10幢单体组成办公楼(B5):共21层,1层/2层为商业用房。

3-21层为办公用房。

住宅楼(B1/B2/B3/B4、C1/C2/C3):B1~B4楼栋为回迁安置房,C1~C3为商品房。

幼儿园(C4):园区配套幼儿园,共4层。

社区门诊楼(C5):社区门诊楼共5层。

地下室:地下室共三层,整个园区地下室贯通。

地下一层:分布地下商业及相应楼幢的出入口;地下二层、三层:停车库及大楼用房。

第3章.智能化设计目标二十一世纪建筑智能化所追求的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下若干基本要素:(1)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2)建筑空间的有效和灵活利用;(3)提供以人为本的舒适性环境;(4)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5)建设高品位的人文环境;(6)高、新技术的充分运用,为园区的办公及管理提供应用平台;(7)全面的安全保障;(8)智能化系统设施和建筑过程、结构的和谐共存;(9)降低设备运行开销,提高性能价格比,强调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10)结合具体应用,为xx提供一个可发挥和扩展的智能化基础平台。

以上10个基本要素,就是我们工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建设智能化系统工程所追求的总体建设目标。

第4章.总体设计思路xx改造项目智能化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为了能够使本工程达到建设要求、满足建设方的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我们首先就xx改造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整理出总体思路,以指导本工程项目的设计。

智能建筑集成是以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为基础,运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以中央监控管理级、部门监控管理级和现场采集控制级为三级组成结构,通过一体化的高速通讯网络,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运行在同一界面环境下,实现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功能。

在工程应用中,应以实际情况为准,以一体化集成为实施目标,不必拘泥于一体化集成的含义,在功能、结构和实现方法上允许不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体化集成的价值。

智能建筑集成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系统集成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业主和用户的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大而全的“完美”设计不一定经受住实际的检验。

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围绕着系统建成后的有效的使用和管理。

从xx改造项目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来说,其今后的使用和管理可以大致从三个方面和使用和管理内容来考虑。

分别是业务管理、运行管理和服务管理。

我们之所以如此来考虑xx改造项目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目标,旨在突出与强调系统的建设目的在于今后的使用、运行和管理。

一、业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高技术运行平台的建立和引入改变和改革一些陈旧的运行、管理流程和体制。

xx改造项目的业务管理的基础就是信息运行平台的构造与建立,运用网络技术和各种通讯技术来实现其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管理。

二、运行管理的目标是为中心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并最有效地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三、服务管理的目标是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物业的办事、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xx改造项目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的组成、各子系统的配置都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三个方面的应用,都应该充分考虑到系统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

同时,也是建设智能化系统工程所追求的总体建设目标。

园区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日后的“运营管理”模式,从日后运营角度出发来进行智能化系统的总规划。

第5章.需求分析智能化系统实施是建筑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xx改造项目智能化工程以基地建筑为平台,兼备基地建筑通信网络系统,集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基地建筑环境。

xx改造项目的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