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零一三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前言 (1)1.1编制依据 (2)1.2评价原则 (7)1.3评价对象和评价重点 (7)1.4评价范围 (8)1.5评价时段 (10)1.6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11)1.7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6)1.8评价标准 (23)1.9主要技术路线 (26)2规划概述与分析 (27)2.1规划背景 (27)2.2规划概述 (28)2.3规划协调性分析 (49)3环境质量现状与预测 (50)3.1环境质量现状 (50)3.2环境影响预测 (51)4规划合理性综合论证 (55)5 规划调整建议 (57)6综合结论 (58)第一章总论1前言2010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0〕65号)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机场综保区”),批复面积7.385平方公里。

机场综保区分为中区、北区、南区三个区域。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广州市交委牵头各部门,拟定了《组建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方案》和《设立广州空港经济区工作方案》,并上报市政府。

《方案》中提出:规划设立广州空港经济区,并划定广州空港经济区及四个核心区范围。

2011年8月,为保证广州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顺利推进,也保证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广州市规划局组织开展《广州市空港经济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该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的审查,待批复实施。

2012年3月,市空港委、市规划局联合组织《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编制。

2012年6月,陈建华市长指示,空港经济区必须充分考虑与广州北站的关系,要求重新开展范围划定研究。

2013年3月13日,经过市领导同意空港经济区范围扩容为439平方公里。

2013年,广州空港经济区纳入全市“2+3+9”战略发展平台,在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方案稳定基础上,开展了《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区域开发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华南环科所成立了项目组,在对规划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可能影响的周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其后收集了有关基础资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针对《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年6月25日版)编制了《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1编制依据1.1.1国家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发布,2003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8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8年7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7;(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7;(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1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1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8修正;(1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1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2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1994.12;(23)《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2006.12;(2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实施;(2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1997年1月1日;(2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998.12;(27)《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2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法[2005]45号;(2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2009年10月;(30)《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令第3号,1994.1;(31)《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996.8;(3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3)《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7]37号;(34)《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2006.9;(35)《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环办[2004]98号;(36)《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43号;(37)《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9]96号;(3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39)《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4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

(4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1.1.2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文件(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5年1月1日实施;(2)《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29日修订;(3)《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1998.10;(4)《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2.1;(5)《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省人代会常务委员会,2004.5;(6)《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1999.1;(7)《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广东省人大常委会,1998.10;(8)《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6.11;(9)《广东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4.7;(10)《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粤府令第134号;(11)《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2007年12月29日。

(12)《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定》,2001年2月9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9号公布;(13)《广州市建设项目控制污染实施办法》,穗府[1987]第43号文;(14)《广州市污水集中处理建设投资管理办法》,穗府(1989)第69号文;(15)《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04)第60号文;(16)《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01)第64号公告;(17)《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广州市人大(1997)第59号公告;(18)《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1996)第56号公告;1.1.3相关环境保护规划和功能区划(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2000]38号;(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4)《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5)《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4年9月24日通过;(8)《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的通知》,粤府[2005]76号;(9)《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粤府办[2010]42号(10)《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年)》,粤府[2006]35号;(11)《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粤府办[2011]48号;(12)《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广东省国土资源厅,1998.3;(13)《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广东省环保局,1999.11;(14)《关于同意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复函》,粤办函[2009]459号;(15)《关于印发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通知》,粤水资源[2009]19号。

(16)《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17)《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粤府[2012]120号;(18)《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1.11;(19)《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穗府[2011]4号;(20)《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年8月;(21)《广州市环境保护规划》(1996-2010年),1998年;(22)《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穗府函[2011]第162号(23)《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5~2015)》,2006年10月。

(24)《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穗府[1999]23号;(25)《广东省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粤府函[2011]29号;(26)《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使用区域划分》,穗府[1995]58号文;1.1.4技术导则和规范(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