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林福昌

最新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林福昌

1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1到11章252----------------------------------------------------------------3----------------4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1-2答:自持放电的5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6隙;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1-5答:冲击特点见7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8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1-8答:影91011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

②正离子12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汤逊理论是在气压较低,Pd 13值较小的条件下的放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气14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对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无法解释(四个方15面大家可以看课本P9)。

流注理论认为:。

(P11最下面),该理论适用于高气16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的解释。

1718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为: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发出19向阳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正离子,在正离子到达阳极后,碰20撞阴极再次产生电子,只有当产生的电子比上一次多的时候才会形成电子崩,21进而出现自持放电现象。

因此该式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2223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内的流注一旦形成,放24电将达到自持的成都,间隙就被击穿;极不均匀场放电特点:P13下侧。

2526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板,棒--棒,正极性27棒—板。

其中板--板之间相当于均匀电场,因此其击穿电压最高,其余三个的28原因见P20图1-20以及上面的解析。

2930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

②随着电压的升高。

31③随着电压继续升高。

④最后。

用50%冲击击穿电压或伏秒特性来表示击穿32特性,但是工程上为方便起见,通常用平均伏秒特性或者50%伏秒特性来表示33气体间隙的冲击穿特性。

3435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P23最下面)并且通过36伏秒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保护间隙进行改进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的37绝缘。

3839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P20,包括均匀场,稍不均40匀场,极不均匀场的放电特点。

(2)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同1-5题。

(3)41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P25第二段:研究表明。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42击穿电压较负极性下要低得多。

43441-8答: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为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施加电压45的波形,气体的种类和状态等.46471-9答:提高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一,改善电场的分布:①②③二,削弱48活抑制电离过程①②③具体内容见P28。

49501-10答:纯空气间隙形成的电场接近于均匀电场,其击穿电压较高。

由于51沿面电位分布不均匀;固体介质与电极接触不良,存在小间隙;固体介质表面52具有一定的粗糙度等因素,使表面的电场发生了畸变,因此其击穿电压明显下53降,而且,当其表面潮湿污染时,沿面放电电压会更低。

54551-11答:SF6气体为电负性气体,容易附着电子形成负离子,不容易被电56场加速,电离能力大为下降,因此其起着阻碍放电的作用,所以其具有较高的57绝缘强度。

5859高电压工程(第二章)参考答案60611.一般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离子电导,而导体的电导依靠自由电子导电,62同时电介质中的6364自由电子数量很少,自由电子电导通常都非常微弱;并且电介质电导率比65导体电导率低很多。

6667介质损耗角正切作为表征介质损耗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外施电压频率及68外施电压的改变都会引起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变化(详课本P48-49)。

6970异同点:7172相同点:气体放电中的汤逊理论、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以及固体电介73质的电击穿理论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建立在碰撞电离的基础之上,三者在击穿74过程都会产生电子崩,当电子崩发展到足够强,都会导致电介质的击穿;三者75的击穿过程都有环境温度、电压作用时间、电场的均匀程度等有密切关系;7677不同点:在工程中,气体的击穿过程通常用流注理论,工程液体电介质用78气泡击穿理论来解释,而对于固体则还可以用热击穿理论和电化学击穿理论解79释;一般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场强比液体的击穿场强高,液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气80体的击穿场强要高;8182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的主要因素(见课本P50—课本非常之详细)8384固体电介质的电击穿和热击穿的区别(见课本P53--课本非常之详细)8586对于固体电介质和薄层空气串联:由于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比空气的介87电常数大,所以根据各层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与介电常数成反比的关系,可知88薄层空气电介质所承受的场强较大,其更容易击穿;8990对于纸和油层串联:由于纸的介电常数比油层的介电常数大,故根据各层91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与介电常数成反比的关系,可知油层所承受的电场强度较92大,其更容易击穿。

2.3.4.5.6.9394952014/11/229697第3/11页98第四章99100根据书上95页“二、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

可以解答1011、2小题。

102103这一小结的第一段加上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104105这一节说到吸收比K越大吸收现象越明显,但后面又说必须R和K两者结106合起来才能具体判定。

所以本题建议组织答案如下:107108答:⑴一般情况下,K值越大表示吸收现象越明显,当绝缘性能良好时,K 109值应远大于1,当绝缘受潮时K值会变小,一般认为当K<1.3时,就可判断绝缘110可能受潮。

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A的绝缘状况更好。

111112⑵但是某些特殊的材料,可能K<1.3,但是它的阻值R很高,此时就不能单113纯的依靠K值得大小来判断,还需要依靠极化指数作为另一个判据。

114115综上,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A的绝缘性能比B好,但是如果是哪些116特殊材料,还需另作评价。

1171183.书上没有,问的度娘:119120答:被测的绝缘材料是有一定的电容的,如果加交流电压,就会出现交流121的电容电流,这样就分不清有无泄漏电流及多少了。

加直流电压,不会产生电122容电流,测得的就是泄漏电流了,即使它很小,也没有问题1231244.书上99页4.2.2节小标题125126答:屏蔽、倒相法、采用角差法测量。

1271285书上97页4、2节第5行。

129130答:分布性的绝缘缺陷。

1311326.书上98页最后一段,和99页第一段,比较笼统。

133134答:正接法一般应用于实验室内的测试材料及小设备,实现样品的对地绝135缘。

而在实际中,绝大多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直接放在接地底座上的,这136时就要用反接法。

137138第五章;1.答:在图5-2中,可以得到串级变压器输出电压;定电流为I2,139则装置的额定实验容量为3U2I2;2.自耦调压器:是一种自耦变压器,通过调节140炭刷在;次侧的输出电压;移圈式调压器:通过改变短路线圈与前两个线圈之141间的;电动发电机组:这种设备通过调节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发;3.;4.直流耐142压试验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测量泄露电流,因此可以有效143的144145----------------------------------------------------------------146----------------147148第五章1491501.答:在图5-2中,可以得到串级变压器输出电压为U=3U2该设备输出的151额152153定电流为I2,则装置的额定实验容量为3U2I2。

最高一级变压器T3的额定154试验容量为:U2I2。

中间一级变压器T2的装置额定容量为2U2I2,这台变压器155除了直接供应负荷的容量U2I2外,还向T3提供励磁容量U2I2。

同理,第一台156变压器T1的装置额定容量为3U2I2。

1571582.自耦调压器:是一种自耦变压器,通过调节炭刷在绕组上的位置就可以调159节二160161次侧的输出电压。

这种调压器结构简单,漏抗小,波形畸变小,功率损耗162小,可以获得比电源电压稍高的输出电压,在小容量试验中大量采用。

由于滑163动绕组触头与绕组的接触可能不良,容易引起发热、绕组线匝短路等问题,故164自耦调压器的容量不能做得很大,一般不超过20kVA。

165166移圈式调压器:通过改变短路线圈与前两个线圈之间的相互位置,便可以167达到改变耦合强度和磁通量,从而达到调压的目的。

由于这种调压器不存在滑168动触头,所以容量可以做到很大。

但由于这种调压器的主磁通不能完全通过导169磁材料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漏抗较大,且随短路线圈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从而170使输出的波形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

对于波形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和容量较大的171场合,移圈式调压器的应用比较广泛。

172173电动发电机组:这种设备通过调节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174由于不受电网电压的影响,能得到谐波含量很少的正弦波并实现均匀的电压调175节。

但这种调压设备价格昂贵,只有在对实验要求很高的或实验室才采用这种176调压装置。

1771783.1791804.直流耐压试验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进行直流耐压试验181时还182183可以测量泄露电流,因此可以有效的反映绝缘内部的集中缺陷。

主要应用184在对直流输电和用电设备进行耐压试验,对于一些容量较大的交流设备,有时185受高压试验电源容量限制而无法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也常用直流耐压试验来186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1871885.(1)采用5-12的倍压整流电路拓扑结构,T的高压绕组一端接地,另一189端190191最高点位为Um,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的电位差为Um,对绕组的结缘要求低,192可以减小体积。

(2)倍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直流电压不随级数的增加而增高,在193某一级数存在最大值,可利用5-13式得到对应的级数,采用适当的级数以减小194体积。

(3)电容的容量越大,输出纹波越少,根据实验要求,采用适当的波形195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电容器容量可以减小体积。

1961976.1981997.不能。

电容器由并联充电转换为串联放电的关键是对地杂散电容来不及200放201202电,所以杂散电容不可去掉,有时须增加杂散电容来保证各级球隙顺利自203动放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