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学重点 考试 辅助

眼科学重点 考试 辅助

视乳头/视盘: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mm x 1.75mm 境界清楚的橙红色圆盘状结构,视网膜上视觉纤维在此汇集成视神经,并与此穿出眼球向视中枢传递。

视杯/生理凹陷:视乳头中央有一凹陷区,视乳头是视觉纤维汇集成视神经的起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故无视觉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

青光眼杯:C/D正常<0.3,若>0.6为青光眼杯房水闪辉/Tyndall:由于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的,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前房内白色的光束,常见于虹膜睫状体炎。

虹膜睫状体炎虹膜部分后粘连不能拉开,散瞳后瞳孔可呈梅花状,称为梅花样瞳孔;如虹膜发生360°的粘连则称为瞳孔闭锁,如纤维膜覆盖在整个瞳孔区,则称为瞳孔膜闭樱桃红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弥漫性水肿,后极部尤为明显,中心凹呈樱桃红斑。

色盲:一种或多种视色素缺乏,导致不能辨认某些颜色或全部颜色,应用色盲本检查不能分辨色弱:光敏色素以异常的数量比配,导致辨认颜色的能力减退,应用色盲检查色觉>5s能分辨弱视: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者,多见于儿童假性近视:眼在调节存在的情况下,远视力低于0.1而近视力正常,配戴凹透镜可使视力提高,但在调节完全麻痹时,验光却为正视或远视。

Behcet病:Behcet病即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此病主要发生于远东、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也是国内葡萄膜炎中常见的类型。

干眼症:干眼症即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的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眼球穿通伤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称眼球穿通伤。

调节:调节指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角巩膜缘:即角膜与巩膜移行区,宽约1.5-2.0毫米,由于透明的角膜嵌入不透明的巩膜内,并逐渐过渡到巩膜,所以在眼球表面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

一般认为,外观上角巩膜缘前部半透明区为角膜前弹力层止端到后弹力层止端;后部的白色巩膜区即后弹力层止端到巩膜突或虹膜根部,从临床角度讲,角巩膜缘是一些眼内手术常用的切口部位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往称霰粒肿。

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泪溢: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角膜软化症:角膜软化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种角膜溶化及坏死,常因继发感染而使整个角膜溶解崩溃,以角膜葡萄肿告终。

并发性白内障:眼部的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发生营养或代谢障碍而变混浊。

正视眼:是指当眼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远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上,即屈光度等于零溢泪:主要是泪液的排泄系统(称为泪道)有阻塞,使得泪水无法顺利排出上睑下垂: 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称上睑下垂。

Tyndall征: 炎性渗出物进人房水,在裂隙灯窄光带斜照下,可见闪光及渗出颗粒在浮动,这种现象称为房水闪辉.KP(角膜后沉着物):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其形成需要角膜内皮损伤和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角膜云翳:角膜炎愈合期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者角膜斑翳:角膜炎愈合期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角膜白斑:角膜炎愈合期浅层的瘢痕性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眼内压:指眼球内的眼内液的压力。

因此仅能用流体压力计测定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则被称为交感眼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当睑内翻达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倒向眼球。

因此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第一斜视角:麻痹性斜视以正常眼注视时,麻痹肌所在眼的偏斜度弱视:如果斜视仅限于单眼,斜视眼中心凹的抑制会导致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形成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外界所要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前提。

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称为“屈光不正”远视眼: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近视眼: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当双眼屈光差异超过1.00D者,在双眼矫正或非矫正状态下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双眼单视: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对应点)所形成的像,经过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到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这种功能称为双眼视觉或双眼单视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

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眼压(IOP):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人眼压值是10-21mmHg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均数±2倍标准差)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RD: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白内障(Cataract):任何先天性或者后天性因素,例如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营养障碍等,引起的晶状体混浊使其透明性下降称为白内障CME:黄斑区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液体聚集形成特殊花瓣状外观,称为黄斑囊样水肿睫状充血: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但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可引起此种充血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诊断指标: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2.屈光系统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

3.沙眼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

4.慢性泪囊炎是(鼻泪管)阻塞所致,彻底治疗慢性泪囊炎必须依靠手术治疗。

5.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过程经过: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四期。

6.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单纯近视用负球镜矫正,单纯远视用正球镜矫正,散光用柱镜或球柱镜矫正。

7.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有沙眼、角膜炎、青光眼、葡萄膜炎。

8.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临床上分进行活动期、退行期、完全瘢痕期三期。

9.睑缘炎临床上分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眦部睑缘炎三型。

10.眼球壁共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包括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11.眼外肌共有6条,分别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12.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13.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

14.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分离。

15.视网膜母细胞瘤在临床上分为眼内生长期、青光眼期、眼外期、全身转移期16角膜炎的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17青光眼的四大体征:1、眼压 2、C/D≥0.6 3、视野缺损 4、视力下降。

两种手术是: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

18急闭三联症:1色素性KP 2虹膜阶段性扇形萎缩 3青光眼斑19沙眼特点:1耐寒怕热 2喜湿厌旱 3、75%酒精、0.1%福尔马林、1%石炭酸有杀菌作用 4紫外线、肥皂无杀菌作用20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角膜病,沙眼,青光眼,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21眼球突出度的正常值:12~14mm,它是指向正前方平时时眼球前极突出于:外侧眶缘的距离。

眼裂的高度约 8mm,上睑遮盖角膜上不 1~2mm 。

22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部肌肉:下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3眼的局部给药方式有:滴眼剂、眼膏、眼周注射、眼内注射。

24视神经其鞘膜与三层脑膜相延续,由外向内分别为:硬、珠、软。

25我国人正常值眼压为 10~12mm;双眼眼压差为≤5mmHg,24眼压波动范围为≤8mmHg。

26倒睫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拔除、电解、手术三种。

27皮质类固醇激素在角膜炎局部应用原则是:抗感染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真菌禁用、角膜上皮完整的基础上应用。

28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依临床体征所见有:树枝状、地图状、盘状、坏死性几种表现形式。

29“真性夜盲“症状的两大病症是:角膜软化症、视网膜色素变性。

30老年性白内障根据晶体混浊的其实部位不同临床分为:皮质性、核性、后囊膜下三种;其中皮质性白内障为我国人最常见,临床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四期。

31记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解剖因素主要是:前房浅和房角窄;其记性发作的三联征是:色素Kp+、虹膜阶段性扇形萎缩、青光眼斑。

32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蝶形体征:睫状充血、房水混浊、角膜后壁沉着物、虹膜改变。

并发症有:虹膜后粘连、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眼球萎缩等。

治疗措施有:睫状肌麻痹剂、糖皮质激素滴眼剂、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眼注射、病因治疗等。

33眼的正常视野范围:(3、330mm白)上方 55°、鼻侧60°、下方70°、颞侧90°;白、蓝、红、绿色视野一次递减10°左右。

生理盲点的中心在视点颞侧约15.5°34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检查、近视力检查两方面,反应的是黄斑区的功能;而视野反应的是视网膜的功能。

35角膜软化症是:维生素A 缺乏所致,好发于婴幼儿。

临床分四期:夜盲期、干燥前期、干燥期、软化期。

36先天性色盲是一种: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的遗传病,临床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发病,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 >10:1.37角膜瘢痕根据其轻重: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

39上睑下垂具有:抬头、皱眉、下视为特点的特殊面容。

40傻眼的四种后遗症或并发症: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

41屈光状态的两大因素是:屈光力的强弱、眼轴的长短。

42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黄斑区,主管明视觉和色觉。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主管暗视觉。

43晶状体的生理代谢是否正常取决于:晶状体囊的完整和正常的通透性。

44视交叉的中心部位受损主要损伤:两鼻侧纤维,其典型的视野改变双颞侧偏盲。

45泪道冲洗时的注意:阻力的大小、鼻腔是否有水、是否有返流、返流液是否有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