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2,角膜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5.内皮细胞层。
3,眼球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血管和色素,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4,虹膜中央有1个2.5—4mm的圆孔称瞳孔。
5,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的凹陷区,称为黄斑。
这是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
其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临床上称黄斑中心凹。
6,屈光介质: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7,眼睑由外向内分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风、肌层、睑板层和结膜层。
8,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9,眼外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下斜肌
上斜肌受第Ⅳ脑神经支配,外直肌受第Ⅵ脑神经的支配。
其余眼外肌皆受第Ⅲ脑神经支配。
10,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
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11,视神经:(一)球内段,(二)眶内段,(三)管内段,(四)颅内段。
12,角膜上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泪膜,内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房水。
能量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大部分通过内皮细胞从房水中获取,约10%由泪水和角膜缘血管供给。
13,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
14,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15,眼表(ocular surface)的解剖学含义指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粘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
16,“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17,“浓漏眼”: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分泌物由病初的浆液性很快转变为脓性,脓液量多,不断从眼睑流出。
是致盲眼病之一。
20,WHO诊断沙眼至少符合下述标准的2条:①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②典型的睑结膜瘢痕③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④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第Ⅰ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与乳头并存,上穹窿部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第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变为瘢痕,仅有少许活动病变。
第Ⅲ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21,角膜炎浅层的瘢痕性浑浊薄如云烟状,通过浑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者称角膜云翳。
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能可透见虹膜者称角膜斑翳。
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角膜白斑。
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时变形成黏连性角膜白班
2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鉴别
24,皮质性白内障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⑴初发期,⑵膨胀期,⑶成熟期,⑷过熟期。
25,青光眼glaucoma:是一种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26,正常人眼压平均值为16mmHg,标准差3mmHg,统计学将眼压定义为10—21mmHg。
27,青光眼的种类: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
28,前葡萄膜炎临床表现(1)症状:患者可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在前房出现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或反应性黄斑水肿、视盘水肿时,可引起视力下降或明显下降,发生并发性白内障或继发性青光眼时,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2)体征: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和体征角膜后沉着物
29,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precipitates,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30,睫状充血:睫状充血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
31,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治疗原则:立即扩瞳以防止虹膜后粘连,迅速抗炎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前葡萄膜炎绝大多数为非感染因素所致,因此一般不需用行生素治疗,对高度怀疑或确诊的并原体感染所致者,则应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
对非感染因素所致的葡萄膜炎,由于局部用药在眼前段能够达到有效浓度,所以一般不需要全身用药治疗。
32,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hthalmia)是指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可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5—56天,但多发于2周到2月。
33,视网膜脱离(RD)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
可以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34,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35,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之近视。
36,远视: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
36,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
37,Kappa角:瞳孔中线与视轴的夹角。
38,第一斜角:麻痹性斜视以正常眼注视时,麻痹肌所在眼的偏斜角。
39,第二斜角:麻痹性斜视以麻痹肌所在眼注视时,正常眼的偏斜角。
40:眼外肌有拮抗肌、协同肌、配偶肌。
41,弱视:是指视觉发育期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42,弱视分类: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
43,酸性烧伤的损伤机制:
①酸性烧伤:酸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
酸性溶液浓度较低时,仅有刺激作用;强酸能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
凝固蛋白可起到屏障作用,能阻止酸性继续向深层渗透,组织损伤相对较轻。
②碱性烧伤:常见由氢氧化钠、生石灰、氨水等引起。
碱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与组织接触后能很快渗透到深层和眼内,使细胞分解坏死。
因此,碱烧伤的后果要严重的多。
44,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分为四级。
Ⅰ级:视网膜血管收缩、变窄。
Ⅱ级:主要为动脉硬化。
Ⅲ级:主要为渗出,可见棉絮斑、硬性渗出、出血、及广泛微血管改变。
Ⅳ级:Ⅲ级改变基础上伴视神盘水肿和动脉硬化的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