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热点综述“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却广泛而深远。

书籍使我们认识了各个时代的智者,我们通过阅读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富有启发性的精神养料。

读书的故事可以是求学经历,也可以是与看书有关的逸闻趣事、酸甜苦辣等。

无论是哪种,我们都应该从中品味出其中的滋味,感悟读书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耐人寻味的东西。

“读书故事”的话题作文在考试中也屡见不鲜。

如江苏省的中考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谁能说“读书故事”不是“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7-9年级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读书的故事”不就是完成这项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读书故事,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吧!美文欣赏一“蹭”书之乐佚名我读书有三法:一是买,二是借,三是蹭。

三法之中,买为上。

书一经买来,就属自己。

属自己的,当然就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支配权、使用权。

啥时想看啥时看,啥时想用啥时用,方便。

借次之。

借,有要求,有限制,有压力。

有借有还,天经地义,再好的书想匿也是不道德的。

在不能买、不想买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借当然不失为读的一种好方法。

不过借很麻烦:费时,费力,费钱,也费情。

蹭为下。

实不得已而为之。

所谓蹭者,就是磨也、泡也、搭香边也。

因为书是别人的,要么别人看,自己跟着一块看;要么别人不看,自己拿过来瞅两眼;抑或书架上还没有售出的书,今天蹭着看几小时,明天、后天再来蹭看几小时或半天、一天……蹭虽不及买和借那么从容,那么绅士,但在不能买、不想买甚至买不到的情况下,蹭书看,同样可以起到长知识长见识的目的。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懂得许许多多“贵学”“勤学”“善学”的道理。

打我记事的时候起,他就经常给我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等等。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逐渐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

可是小时候我家很穷。

准确地说,不光我家,整个国家,整个农村、农民都很穷。

老百姓穷得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钱来给我们买“闲书”。

反正我读到小学四年级了,还没见到一本娃娃书。

一日,同学友明从家里带来一本发黄的小人书《大闹天宫》,我见了,大喜过望。

原以为他会借给我看的,不曾想开了几次口,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人——有时挺怪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得到。

他越不给,我越是想看。

无奈之下,只好软缠硬磨:“你要是把书借给我,我带个鸡蛋给你吃。

”那时鸡蛋非常稀罕,不是逢年过节、过生日,我们这些孩子是吃不上的。

友明一听说有鸡蛋,心软了,起变化了:“你说话算话。

”我答:“绝对,不信咱俩拉钩。

”下午,我爬进鸡窝,把刚刚生下的鸡蛋掏出来,悄悄送给了友明。

书是看了,却受到母亲一顿狠狠的打骂,因为那是我家好几天的油盐钱。

越是住在山里,越想知道外面的世界。

那时的我如同春天的小草,伸着脖子渴望得到课外知识的甘露滋润自己的心田。

而我家又一贫如洗,啥书没有,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蹭了。

见到同学看书,我蹭过去:“看啥书呢?”同学自报书名,如果是自己以前没有看过的,那么我肯定要在这位同学身旁坐下,不管是头是尾还是中间,他看一页我看一页,他翻一页,我看一页。

这份虔诚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他们把书看完了,有的就朝我手上一塞:“给,拿去吧,看完了赶紧还我。

”就这样,童年、少年时期,我还真蹭了不少书看。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击碎了我的大学梦。

好多好多的书籍都被当成“封、资、修”给批了、封杀了,“焚书坑儒”现象再度重演。

为了能看上书,多看书,我入伍了。

到了部队,才知想法与现实大相径庭。

连队阅览室除了紧跟时代的几份(本)报刊杂志外,其他书籍一概没有。

正在我为看不到书而失望、苦恼的时候,饲养室的一线光亮激起了我无限希望。

每当夜阑人静,饲养员刘利平总是闭门夜读,而且很晚。

刘是高干子女,喂猪是有意锻炼他。

经过套磁和多次推心置腹地恳谈,最后我俩达成一致:他的书我可以随便看,但绝不外传,相互保密,悄悄进行。

在那一年半载的时间里,我不知蹭看了多少书,刘利平的书几乎被我看遍了。

学生时代蹭书看,当兵以后蹭书看,现在形势变了条件好了,仍然蹭书看。

好在现在昌明盛世,国家开放,开明,蹭书看也不为丑。

过去不行,在书店蹭书时间久了,常常被店员干预:“同志,这书您买不买?买,到柜台交钱去。

”让你闹个脸红脖子粗。

如今,书店图书城,书多了去了,开放式的书架上,各种各样的书籍应有尽有,自己想看什么,就拿什么。

因此,每有闲暇或节假日,我就到西单图书大厦去蹭书看,有时骑车,有时坐车,有时带上干粮和水,有时看上几个小时就走了,碰上好书便当即买下。

既愉悦身心,又见多识广,真乃其乐融融。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我成长进步的阶梯。

如果你想拥有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佳人才子、长江黄河、荒原大漠、锦绣山川、万里绿洲、域外风情……那么你就读书吧。

“君子固穷”,“蹭”也同样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能力提升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蹭”书看?题型解析:整体感知,是指对文本进行整体的、初步的、快速的阅读感知。

它不要求局部推敲,不要求深入分析,不要求仔细品味;它只是为下一步阅读理解做好基础性、前提性和背景性的工作。

参考答案:小时候“我”家很穷,不得不“蹭”书看;青年时,好多好多的书籍都被当成“封、资、修”给批了、封杀了,“焚书坑儒”现象再度重演;现在,“蹭”书看既愉悦身心,又见多识广。

2.文中提到父亲对“我”的影响,有什么作用?题型解析:每一个人物,或者语段的出现,要么跟情节有关,要么跟主题有关,要么跟结构有关。

对父亲的描写显然是结构的需要,为下文写“我”“爱书”而“‘蹭’书”找到了缘由。

参考答案:旨在说明,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逐渐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

3.如何理解文末“‘蹭’也同样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这句话的内涵?题型解析:对句意的理解就是要挖掘出语句的深层次含义,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全文。

参考答案:指获得“乐”,即可以“拥有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佳人才子、长江黄河、荒原大漠、锦绣山川、万里绿洲、域外风情……”与文题呼应。

4.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题型解析:解答修辞作用类试题,要答出两点,一是修辞手法的通用作用,二是修辞手法的语境作用。

参考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书对我的巨大作用。

美文欣赏二无书的日子冯骥才我家在“文革”初被洗劫一空。

藏书千余,听凭革命造反者们撕之毁之,付之一炬。

抄家过后,收拾破破烂烂的家具杂物时,把残书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书页万分珍惜地敛起来,整理、缝订,破口处全用玻璃纸粘好;完整者寥寥,残篇散页却有一大包袱。

逢到苦闷寂寞之时,便拿出来读。

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

时入蛮荒远古,时入异国异俗,时入霞光夕照,时入人间百味。

一时间,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四周的破门败墙全都化为乌有,书中世界与心中世界融为一体——人物的苦恼赶走自己的苦恼,故事的紧张替代现实的紧张,即便忧伤抑郁之情也换了一种。

艺术把一切都审美化,丑也是一种美,在艺术中审丑也是审美,也是享受。

但是,我从未把书当作伴我消度时光的闲友,而把它们认定是充实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

你读书,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这些先贤智者著书或是为了寻求别人理解,或是为了探求人生的途径与处世的真理。

不论他们的箴言沟通于你的人生经验,他们聪慧的感受触发你的悟性,还是他们天才的思想与才华顿时把你蒙昧混沌的头颅透彻照亮——你的脑袋仿佛忽然变成一只通电发光的灯——他们不是你最宝贵的精神朋友吗?半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几乎叫我看烂,散页的中外诗词全都烂熟于我心中。

然而,读这些无头无尾的残书倒别有一种体味,就像面对残断胳膊的维纳斯像时,你不知不觉会用你自己最美的想象去安装它。

书中某一个人物的命运由于,缺篇少章不知后果,我并不觉得别扭,反而用自己的想象去发展它,完成它。

我按照自己的意志为它们设想出必然的命运变化和结局。

我感到自己就像命运之神那样安排着一个个有意味的生命历程。

当时,我的命运被别人掌握,我却掌握着另一些“人物”的命运,前者痛苦,后者幸福。

往往我给一个人物设计出几种结局,小说中人物的结局才是人物的完成。

当然我不知道这些人物在原书中的结局是什么,我就把自己这些续篇分别讲给不同朋友听。

凡是某一种结局感动了朋友,我就认定原作一定是这样,好像我这才是真本,听故事的朋友们自然也都深信不疑。

“文革”后,书都重新出版了。

常有朋友对我说:“你讲的那本书最近我读了,那人物根本没死,结尾也不是你讲的那样……”他们来找我算账;不过也有的朋友望着我笑而不答的脸说:“不过,你那样结束也不错……”当初,续编这些残书未了的故事,我干得挺来劲儿,因为在续编中,我不知不觉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调动出我生活中最生动、独特和珍贵的细节,发挥了我的艺术想象。

而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这是艺术创造者们所独有的一种感受。

后来,又是不知不觉,我脱开别人的故事轨道,自己奔跑起来。

世界上最可爱的是纸,偏偏纸多得无穷无尽,它们是文学挥洒的无边无际的天地。

我开始把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纸铺在桌上,写下心中藏不住的、唯我独有的故事。

(选自《内蒙古教育》,有删节)能力提升1.仔细阅读文章第一段,请你概括读书的意义是什么?题型解析:此题重在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求考生学会归纳,概括语句。

参考答案: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四周的破门败墙全都化为乌有,书中世界与心中世界融为一体。

2.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开始写书。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把握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过已知的来推测未知的,要注意推测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写书比读书幸福得多了。

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

一个人的两只眼用来看别人,但还需要一只眼看自己,时常审视深藏自身中的灵魂,在你挑剔世界的同时还要同样地挑剔自己。

3.整体感知全文,说说读书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题型解析: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积极走进文本,逐段归纳。

参考答案:续编中,“我”不知不觉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调动出“我”生活中最生动、独特和珍贵的细节,发挥了“我”的艺术想象。

而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这是艺术创造者们所独有的一种感受。

4.文尾“我脱开别人的故事轨道,自己奔跑起来”是什么意思?题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即找出句子的弦外之音。

参考答案:进行文学创作。

强化训练一阅读即游戏[新加坡]尤今读女儿远方来函,有一段话,深深地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初到伦敦的那些日子,目迷五色,课余之暇,老往歌剧院和电影院跑,把课外书籍彻底冷落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