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和组织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和组织教学技巧
(3)学习风格
• 个体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学习风格一般指的是个体对信息加工的 方式。
•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 沉思型/冲动型 • 容忍倾向/排他倾向
2、学会分析学习心理
• 分析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需求、 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迁移、学习策略 等。
(1)动机 • 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 •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 年龄小者学外语语音、听说、模仿能力较强; 年龄大者学外语语法、写作、理解能力较强, 各有优势。
• 作为二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采用相 应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理 想的效果。
(2)文化差异
• 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族性格、 感知事物的方式、时间感、空间感、思 维方式、语言系统、行为模式、非语言 交流、人与人的关系等。
新成果,既要熟悉汉语专业的知识,又 要熟悉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方 面的知识,同时要了解政治、历史、天 文、地理、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常识, 最好在文体方面有些特长。
• 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敏锐的 观察、敏捷的思维和临场发挥、应变的 能力等等。
• 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 • 具有课堂教学的语言意识。 • 具有教育科研能力。 • 教育反思能力。
3、学会分析教师自身
学者+诗人+哲人+商人
♣具有学者的睿智 ♣具有诗人的浪漫 ♣具有哲人的深沉 ♣具有商人的精明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心理健康, 精神焕发,具备管理意识。
(1)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 具有课堂教学的敬业意识 。 • 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
(2)对外汉语教师的成长阶段
• A、新手 • B、高级新手 • C、胜任阶段 • D、业务精干阶段 • E、高原阶段 • F、专家阶段
行动
• 二语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二语学习的认 识情绪、情感、行动在二语学习上的倾 向。动机与态度密切相关。对目的与文 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 这是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的语言的因 素,反之则不然。
• 如果学习者对汉语抱有好感,对汉语的独特结 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他就会觉得学习汉语是 一种乐趣、一种探索。
• 利用学生已有的动机使潜在的学习成为 有价值的目标;保持教学进度;养成学 生乐于接受事物的情绪;培养学生养成 学习二语的积极态度,尽量运用强化理 论为学生提供可供模仿的好榜样。
(2)态度
• 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 A认知:指人对某一目标的信念; • B情感:指对某一目标的好恶程度,也即
对事物的褒贬反应; • C意动:指对某一目标的行动意向及实际
• 第二,课堂管理通过促进交流与互动, 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
• 第三,课堂管理通过激发课堂活力和促 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 件。
三、如何才能搞好对外汉语课堂 管理?
(一)懂一点心理学 • 1、学会分析学习者
• 分析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差异、 生活习惯、学习风格等
(1)年龄
• 有一位名叫伦尼伯格的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提 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
(二)课堂管理的定义:
•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 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 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 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 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三)课堂管理的意义
• 第一,课堂管理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 境,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 同时,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 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学 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
• 另外,教师的个性也是学生改变对二语学习态 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 多才会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
(3)学习策略
• 包括自我监控及评估能力、自习能力、 求助他人能力、制定计划能力、总结一 套既符合学习规律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法、抓住重点,归纳整理、反思检查学 习进度等能力。
• 一种是3-10岁,能习得自然语言,但容易和母 语习惯相混淆;
• 第二种是11-17岁,母语习惯已经形成,学习外 语不会受到多大干扰,长期记忆能力增强;
• 第三种是成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理解和联 想能力较强,花时间少,学东西多,但没有足 够的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学。
• 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存在一定的关键期,但是, 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不是那么重要的。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 和组织教学技巧
一、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 出勤率低、学习效率低的汉语课堂 • 纪律散漫(迟到、早退、旷课)、混
乱无序的汉语课堂 • 个别学生十分不合作的汉语课堂
二、何为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理念: • 课堂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课堂和管理
的不同认识,正是由于这些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的认识, 课堂管理便有了多种不同含义。 • 从上述分析至少可以概括出四种:种关 系的一种决策;处理课堂活动中各种矛盾与冲突的一 种活动;促进课堂生长的一种特殊器官。 • 上述四种含义总体上体现出两种取向,一是监督和控 制学生,让学生遵守规范;二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让 他们主动参与。前者旨在维持,后者重在促进。
• 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指的就是大脑逐步侧 化的这一段时期,即12岁以前,由于大脑语言 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到语 言习得中来,此时大脑灵活,形象思维发达、 情感丰富,对语言习得十分有利,是习得母语 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再来习得 母语,效果肯定很差。
• 桂诗春(1995)认为,年龄对外语学习影响大 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 动机在二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 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激励学生的动机主要有两条:
• 首先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如好奇心, 对成功、自尊的愿望,贪玩、好动等习惯;
• 其次是教师所教的东西对学生要有价值,如果 教师所用教材对学生不适宜,就会降低、挫伤 学生的学习动机。
克拉克提出了激励学生动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