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语法之句子改错

语文语法之句子改错


昨天上午刮了一天的风。 (“一上午”等于“一天”?这显然是错误的。) 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 (“六大古都”应包括6个城市,而“南京” 才是一个城市,这怎能等同起来呢?)
12.关联词使用不当
指的是前后两个分句和所用关联词之间的关系不协调。 改法:记常见关联词,照样使用。 例如:
虽然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成绩再好”是一种假设,后一分句“也”表 明结果;全句应为假设关系复句,“虽然”应改 成“即使”。) 我们全班同学不但尊敬李老师,而且其他班级的 同学也尊敬他。 (“不但……而且”….”连接主语不同的两个 分句,“不但”应放在第一分句的主语之前。)
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老师像狐 狸”有讽刺的意味,不合适。) 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牺牲在孟良崮战役 中。(张灵甫是反面人物,而“牺牲”一词有 褒义,不恰当。) 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星期到美国去了。(缺少主语) 寒冷的冬天。(缺少谓语) 同学们参加。(缺少宾语) 他笑得。(缺少补语)
2.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用得不恰当。也许是因为词义范围不当,或是 轻重不当,或近义词使用不当,或应用对象不合适。例如: 改法:换合适的词 例如:
小明助人为乐,大家都在赞颂他。(大词小用。) 来客人了,冷静的草原热闹起来了。 (词使用范围不当。“冷静”一般形容人的感情、 情绪,不能形容环境。) 我家洗衣机坏了,王叔叔一会儿就把它治好了。 (使用对象不恰当。“治”一般用于人或动植物、 环境,机器应该是“修”好了。)
13.修辞不当
句子中修辞手法应用不当,如比喻不贴切、夸张过分等。 改法:改关键词 例如:
八名运动员像脱缰的野马,潮水般地涌向终 点。(“八名运动员”怎能形成“潮水”般的 气势?太夸张,况且把运动员比成野马也不太 合适。) 大海蓝得像蓝墨水一样。(比喻不恰当。)
14.褒贬不分
写句子时,不注意人物的身份、立场,用词不当,感情色彩错 位。 改法:改关键词 例如:
9.不合情理
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 改法:改合理 例如:
荷花在春风中点头微笑。 (“荷花”开在夏季,怎能在“春风”中点头? 不合乎自然规律。) 农民们 冒着凛冽的寒风 在田里 收割麦子。 (在寒冷的冬天,哪里会有成熟的麦子呢?)
10.归类不当
把不属同类的、同一性质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而造成逻辑混乱。 改法:删除 非同类 或错误归类 例如:
小雁和小纹 放学后 到她家写作业。 (“她”指的是谁?到底去谁的家?)
7.前后矛盾
指句子表达的意思前后不统一,自相矛盾。 改法:删除或修改矛盾的词 例如:
全班同学都已到齐,只有小强,一人未到。 (“已到齐”和“”一人未到”相矛盾。) 我估计 那钱 一定 是他偷的。 (“估计”表示猜测,不能肯定;而“一定” 则语气相当肯定,两者相矛盾。)
3.搭配不当
这里的搭配不当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词语搭配不当,另一 种是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改法:换合适的搭配 例如: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远大的理想。树立 秋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秋天的北京”和 宾语“季节”显然搭配不当,地点怎能是时 间呢?)
4.词序混乱
武夷山风景优美,景色秀丽。 (“风景优美”与“景色秀丽”是一个意思,可省 略—一个。) 眼前的一切使他想起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往事”即指过去发生的事,和“过去的”重 复。) 他想起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6.指代不明,概念模糊
句中所用代词(如我、你、他、这、那等)指代不明确,造成意思 不明确,含糊不清。 改法:换明确的词 例如:
指句中词语没按一定顺序序排列,使句意表达不清楚。 改法:改变顺序 例如: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陆续”应放在“有人”前面。) 展览室里展出了各种各样同学们做的模型。 (“各种各样”是“模型”的修饰词,应连在 一起,放在“同学们做的”后面,作宾语。)
5.重复哕嗦
指句中使用了相同意思的词语,显得累赘。 改法:去掉 例如:
语文语法之句子改错帖吧-蚂蚁堂QQ群237925995
修改病句时要注意:
1. 缩句,先判断主干,再判断支干。 2. 不能改变原意。 3.做最小范围的修改。 4. 改完重读检查。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
1.句子成分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句子的一个成分,使句意表达不清楚。 改法:补完 例如:
书包里装着 语文书、数学书、练字本、音乐书 等书籍。 (“练字本”不属于“书籍”类。) 柜台上摆满了黄瓜、西红柿、冬瓜、西瓜、茄子 等蔬菜。 (“西瓜”属于水果类,不是蔬菜。) 柜台上摆满了黄瓜、西红柿、西瓜等蔬菜。
11.大小概念并列
对句子中词语概念的范围划分不清,以至概念模糊,句意不明。 改法:删除 错词 或 修改范围 例如:
8.一个动词两个宾语
在句子中主语的一个动作却出现了两个动作对象,以致动宾搭 配不当。 改法:删除多的或添上动词 例如:
爸爸急急忙忙地穿上衣服和领带。 (“衣服”是“穿”,“领带”却是要“系”或 “打”,不能“穿”。) 休息时,我喝了一瓶 汽水和苹果。 我喝了汽水和苹果。 (“喝”只能针对“汽水”,而不能是“苹 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