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题卷(二)2020届高三物理全真模拟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定义式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解答】解: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通过研究行星的运动数据推理出的,不能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故A错误;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是向心力公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故B正确;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不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定义式,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定义式为v=,故C错误;D、通过ABC的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B。
2.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有可能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形成一个新原子(例如从离原子核最近的K层电子中俘获电子,叫“K俘获”),发生这一过程后,新原子核()A.带负电B.是原来原子的同位素C.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质子D.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中子【解答】解:A、原子核带正电,故A错误;BCD、原子核俘获一个电子后,一个质子变成中子,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多一个,新原子核的质子数发生变化,新原子与原来的原子不是同位素,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
3.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 A的物体A.OO′段水平,长度为L,绳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现在轻环上悬挂一质量为m B的钩码,平衡后,物体A上升L.则()A.m A:m B=:3 B.m A:m B=:1 C.m A:m B=:1 D.m A:m B=:2【解答】解:重新平衡后,绳子形状如下图:由几何关系知: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θ为30°,则环两边绳子的夹角为60°,则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m A gcosθ=m B g解得m A:m B==: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3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弧,与ab 相切于b点。
一质量为m的小球。
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他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A.2mgR B.4mgR C.5mgR D.7mgR【解答】解:由题意知水平拉力为:F=mg,设小球达到c点的速度为v,从a到c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4R﹣mgR=mv2,所以解得:v=小球离开c点后,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小球从c点达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则有:t==;此段时间内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at2=()2=3R,所以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小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3R+R+3R=7R,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增量为:△E=FL=mg×7R=7mgR。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
探测器奔月飞行过程中,在月球上空的某次变轨是由椭圆轨道a变为近月圆形轨道b,a、b两轨道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不计变轨时探测器质量的变化,下列关于探测器说法正确的是()A.在a轨道上P点的速率与在b轨道上P点的速率相同B.在a轨道上P点所受月球引力等于在b轨道上P点所受月球引力C.在a轨道上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轨道上P点的加速度D.在a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b轨道上运动的周期【解答】解:A、探测器在P点变轨,则从低轨向高轨变化时,必要做离心运动,须加速,所以探测器在高轨a的速度大于低轨b在P的速度,故A错误;B、探测器在两个轨道上P点的引力均是由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引力相等,故B正确;C、由于引力相等,据牛顿第二定律,两个轨道在P点的加速度也相等,故C错误;D、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在a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b轨道上运动的周期。
故D错误故选:B。
6.图所示,磁单极子会在其周围形成均匀辐射磁场。
质量为m、半径为R的圆环当通有恒定的电流I时,恰好能水平静止在N极正上方H处。
已知与磁单极子N极相距r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其中k 为常数。
重力加速度为g。
则()A.静止时圆环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俯视)B.静止时圆环沿其半径方向有扩张的趋势C.静止时圆环的电流I=D.若将圆环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下落中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解答】解:A、环所在处的磁场的方向向上,则环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向下,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静止时圆环的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俯视),故A错误;B、静止时圆环的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由左手定则可知,环上的各点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向上向里,所以环有收缩的趋势,故B错误;C、对环的某一部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在水平方向,根据安培力的对称性可知,整个的环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0,竖直方向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由于在圆环处各点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都垂直,所以整体受到的安培力:F=BI•2πR由几何关系:Fcosθ=mgcosθ=由题:B=联立得:I=.故C正确;D、结合C的受力分析可知,若将圆环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后环受到的安培力将减小;由静止释放,重力开始时大于安培力,所以环加速下落,向下的过程中安培力增大,所以合外力减小,加速度先减小。
故D错误。
故选:C。
7.已知篮球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
一篮球与地面碰撞后以大小为v0的速度竖直弹起后到再次与地面碰撞的过程中,以v表示篮球的速度,t表示篮球运动的时间,E k表示篮球的动能,h表示篮球的高度,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AB、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上升过程有mg+f=ma上,下降过程有mg﹣f=ma下,又f=kv,得a上=g+,则上升过程中,随着v的减小,a减小。
a上=g﹣,下降过程,a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故A错误,B正确。
由动能定理得:上升过程有△E k=﹣(mg+kv)△h,v减小,E k﹣h图象应是切线斜率逐渐减小的曲线。
下降过程有△E k =(mg﹣kv)△h,v增大,|E k﹣h图象应是切线斜率逐渐减小的曲线。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8.如图所示,边界OA与OC之间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OA上有一粒子源S.某一时刻,从S平行于纸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大量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经过一段时间有大量粒子从边界OC射出磁场.已知∠AOC=60°,从边界OC 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等于(T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则从边界OC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可能为()A.B.C.D.【解答】解: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入射点是S,出射点在OC直线上,出射点与S点的连线为轨迹的一条弦。
当从边界OC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时,轨迹的弦最短,根据几何知识,作ES⊥OC,则ES为最短的弦,粒子从S到E的时间即最短。
由题,粒子运动的最短时间等于,则θ=60°设OS=d,则ES= d由几何知识,得粒子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ES=d,直径D= d当粒子轨迹的弦是直径时运动时间最长,根据几何知识,轨迹SD如图。
可见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t max=。
则知从边界OC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可能为和。
故选:AB。
二、非选择题:共62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3~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9.(5分)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他采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1)搭建好实验装置后,先,再.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图2所示,可知纸带的(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2)如图2所示的纸带上,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s,则v B=m/s,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搭建好实验装置后,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重物拉着纸带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可知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2)x AC=52.0×10﹣3 m;依据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 B==m/s=0.26m/s;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解得:a===0.40m/s2,故答案为:(1)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左;(2)0.26,0.40.10.(10分)二极管为非线性元件,其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
正向电压较小时,电流很小,二极管呈现较大的电阻特性;当电压超过一定数值(称为开启电压)时,电流迅速增加,呈现较小的电阻特性。
加反向电压(不超过击穿电压)时呈现很大的电阻特性,反向电压增加时,反向电流几乎不变。
物理小组欲研究测量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设计了甲、乙、丙三种电路,如图所示。
小组最终选择了丙图。
操作步骤如下a.根据电路图丙连接电路;b.闭合开关S1,调节各可变电阻,使得开关S2由断开到闭合时,灵敏电流表G指针无偏转,并记录此时电压表V的示数U和电流表A的示数I;c.调节可变电阻,重复步骤b,读出多组不同的U值和I值,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0.10 0.20 0.30 0.40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电压U/V电流0 0 0 0 0 1.0 4.0 13.0 27.0 53.0 90.0I/mAd.在坐标纸上描绘出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1)从设计原理上讲,对于甲图和乙图的误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误差的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乙图的误差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B.甲图误差的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乙图的误差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C.甲图误差的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乙图的误差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D.甲图误差的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乙图的误差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2)在坐标图中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绘出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