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先进电子制造技术表面组装技术(SMT)介绍(下)

1-1-先进电子制造技术表面组装技术(SMT)介绍(下)


• 焊膏印刷是保证SMT质量的关键工序。目前一般都采用模 板印刷。
• 据资料统计,在PCB设计正确、元器件和印制板质量有保 证的前提下,表面组装质量问题中有70%的质量问题出在 印刷工艺。
提高印刷质量的措施
• (1)加工合格的模板 • (2)选择适合工艺要求的焊膏并正确使用焊膏 • (3)印刷工艺控制

两个端头的Chip元件自定位效应的作用比较大,贴装时元
件宽度方向有3/4以上搭接在焊盘上,长度方向两个端头只要搭 接到相应的焊盘上并接触焊膏图形,再流焊时就能够自定位,
但如果其中一个端头没有搭接到焊盘上或没有接触焊膏图形,
再流焊时就会产生移位或吊桥;
正确
不正确
BGA贴装要求
• BGA的焊球与相对应的焊盘一一对齐; • 焊球的中心与焊盘中心的最大偏移量小于1/2焊球直径。
• 常用焊膏的金属成分、熔点范围、性质和用途
合金成份
Sn63\Pb37
Sn60\Pb40 Sn62\Pb36\ Ag2 Sn10\Pb88\ Ag2
熔化温度℃ 固相线 液相线
性质与用途
共晶中温焊料,适用于普通表面组装组件,不
183
183 适用于含Ag、Ag/Pa材料电极的元器件
183
188 近共晶中温焊料,易制造,用途同上
• 积层式多层板(BUM)。它是一种具有埋孔和盲孔,孔径 ≤Φ0.10mm、孔环宽≤0.25mm,导线宽度和间距为0.1mm或更小的积 层式薄型高密度互连的多层板。当前世界先进水平达30~50层。
• 挠性板的应用不断增加
• 陶瓷基板在MCM和系统级封装(SIP)中被广泛应用。
• 随着电子产品向短、小、轻、薄和多功能方向发展,PCB的尺寸不 断缩小、厚度越来越薄、层数不断增加、布线密度越来越高,使 PCB制造难度也与日俱增。
溶剂 其它
甘油、乙醇类、酮类 触变剂、界面活化剂、消光剂
功能 净化金属表面,提高润湿性 提供贴装元器件所需的粘性 净化金属表面 调节焊膏工艺特性 防止分散和塌边,调节工艺性
(3) 对焊膏的技术要求 • a. 要求焊膏吸湿性小,低毒、无臭、无腐蚀性; • b.储存期和室温下使用寿命长; • c. 焊膏粘度要满足工艺要求,既要保证印刷时具有优良的印

图1-2 焊膏缺陷
印刷焊膏的原理
• 焊膏和贴片胶都是触变流体,具有粘 性。当刮刀以一定速度和角度向前移 动时,对焊膏产生一定的压力,推动 焊膏在刮板前滚动,产生将焊膏注入 网孔或漏孔所需的压力,焊膏的粘性 摩擦力使焊膏在刮板与网板交接处产 生切变,切变力使焊膏的粘性下降, 使焊膏顺利地注入网孔或漏孔。
用焊膏的合金粉末颗粒尺寸分为四种粒度等级,窄间距时一般选择 20~45μm。 (h)根据施加焊膏的工艺以及组装密度选择焊膏的黏度。
(3) 焊膏的正确使用与管理 • a) 必须储存在5~10℃的条件下; • b) 要求使用前一天从冰箱取出焊膏(至少提前4小时),待焊膏达
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容器盖,防止水汽凝结; • c) 使用前用不锈钢搅拌棒将焊膏搅拌均匀,搅拌棒一定要清洁; • d) 添加完焊膏后,应盖好容器盖; • e) 免清洗焊膏不能使用回收的焊膏,如果印刷间隔超过1小时,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D<1/2焊球直径
(c) 压力(贴片高度)——贴片压力(Z轴高度)要恰当
合适

贴片压力过小,元器件焊端或引脚浮在焊膏表面,焊
膏粘不住元器件,在传递和再流焊时容易产生位置移动,
另外由于Z轴高度过高,贴片时元件从高处扔下,会造成贴
片位置偏移 ;

贴片压力过大,焊膏挤出量过多,容易造成焊膏粘连,
再流焊时容易产生桥接,同时也会由于滑动造成贴片位置
② 目前最有可能替代Sn/Pb焊料的合金材料

最有可能替代Sn/Pb焊料的无毒合金是Sn基合金,以
Sn为主,添加Ag、Zn、Cu、Bi、In等金属元素,通过焊料
合金化来改善合金性能,提高可焊性。
③ 目前应用最多的无铅焊料

三元共晶形式的Sn95.8\Ag3.5\Cu0.7和三元近共晶形
式的Sn96.5\Ag3.0\Cu0.5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无铅焊料。其
• 刮板
焊膏
• 模板 • PCB • a焊膏在刮板前滚动前进 b产生将焊膏注入漏孔的压力 c切变力使焊膏注入漏孔

X


Y
F

刮刀的推动力F可分解为

推动焊膏前进分力X和

将焊膏注入漏孔的压力Y

d焊膏释放(脱模)
• 图1-3 焊膏印刷原理示意图
• (a) 传统开放式 (b) 单向旋转式 (c) 固定压入式 (d) 双向密闭型 • 图2-8 各种不同形式的印刷技术示意图
RA(全活性)。 • f 按黏度可分为:印刷用和滴涂用。
(2) 焊膏的组成

焊膏是由合金焊料粉、糊状焊剂和一些添加剂混合而成
的具有一定粘性和良好触变特性的膏状焊料。
① 合金粉末

合金粉末是形成焊点的主要成分。目前最常用焊膏的金
属组分为:Sn63/Pb37

Sn62/Pb36/Ag2

Sn95.8\Ag3.5\Cu 0.7
(2) 常用貼片胶
① 环氧树脂贴片胶

环氧树脂贴片胶是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

环氧树脂属热固型、高粘度粘接剂。一般固化温度在
140±10℃/5min;
② 丙稀酸类貼片胶

丙稀酸貼片胶主要由丙烯酸类树脂、光固化剂和填料组成。

聚丙烯型贴片胶属于光固型。需先用UV(紫外)灯照一下,打
开化学键,然后再用140±10℃/1—2min完成完全固化。
刷性、脱模性,又要保证良好的触变性(保形性),印刷后焊膏 不塌落。 • d. 要求焊膏与PCB焊盘、元件端头或引脚可焊性(浸润性) 要好, 焊接时起球少,形成的焊点有足够的强度,确保不会因加 电、振动等因素出现焊接点失效;
(4) 焊膏的发展动态
① 无铅焊料的发展

铅及其化合物会给人类生活环境和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电子
偏移,严重时还会损坏元器件。
贴片压力(吸嘴高度)
吸嘴高度合适
(H 等于最大焊球直径)
吸嘴高度过高
吸嘴高度过低
吸嘴
元件 H
焊料颗粒
PCB
吸嘴高度合适 贴片压力适当
元件从高处扔下 元件移位
贴片压力过大 焊膏被挤出造成粘连、
元件移位、 损坏元件
2.2 自动贴装机贴装原理
共晶低温焊料,适用于热敏元器件及需要两次 138 再流焊的表面组装组件的第二次再流焊
② 焊剂

焊膏焊剂是净化焊接表面,提高润湿性,防止焊料氧化和确保
焊膏质量以及优良工艺性的关键材料。
表3-5 焊剂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焊剂成分
使用的主要材料
树脂 松香、合成树脂
粘接剂 松香、松香脂、聚丁烯
活化剂 胺、苯胺、联氨卤化盐、硬脂酸等
势下, ACA(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各向异 性导电胶技术也悄然兴起。
8.1. 施加焊膏 8.1.1 工艺目的—把适量的Sn\Pb焊膏均匀地施加在
PCB的焊盘上,以保证贴片元器件与PCB相对应的焊盘 达到良好的电气连接。


SJ/T10670标准 免清洗要求 无铅要求
工业中大量使用Sn/Pb合金焊料是造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日本首先研制出并应用无铅焊料,2003年禁止使用。

美国和欧洲提出2006年7月1日禁止使用。

我国一些独资、合资企业的出口产品也有了应用。
• 无铅焊料已进入实用性阶段。
• 最新动态:由信息产业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 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 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2月28日正式颁布,2007年3月1日施行。
(1)加工合格的模板 • 模板厚度与开口尺寸基本要求: (IPC7525标准)
T
W
L
• 开口宽度(W)/模板厚度(T)>1.5 (无铅>1.6)
• 开口面积(W×L)/孔壁面积[2×(L+W)×T] >0.66 (无铅>0.71)
(2)焊膏的选择方法——不同的产品要选择不同的焊膏。 (a)根据产品本身的价值和用途,高可靠产品选择高质量的焊膏。 (b)根据PCB和元器件存放时间和表面氧化程度选择焊膏的活性。 (c)根据组装工艺、印制板、元器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金组分。 (d)根据产品对清洁度的要求来选择是否采用免清洗。 (e)BGA和CSP一般都需要采用高质量的免清洗焊膏; (f)焊接热敏元件时,应选用含铋的低熔点焊膏。 (g)根据PCB的组装密度(有无窄间距)来选择合金粉末颗粒度,常
4.6 表面组装元器件(SMC/SMD)的 包装类型
• 编带、散装、管装和托盘
5 表面组装的PCB
SMT对PCB的要求
·外观要求高 ·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高 ·耐热性要求 ·铜箔的附着强度高 ·抗弯曲强度 ·电性能要求:介电常数,绝缘性能 ·耐清洗
高性能玻璃布基覆铜板发展趋势
• 耐高热性:FR-4 → FR-5 • 低成本:FR-4 → CEMn(表面和芯部由不同材
料构成的刚性复合基CCL,简称CEM) • 积层多层板制造技术 • 含纳米材料的覆铜箔板
印制电路板(PCB)的发展趋势
• 高精度
• 高密度: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线宽0.06 mm/间距0.08 mm,最小孔径 0.1mm。
• 超薄型多层印制电路板,介质层厚度仅0.06mm(6层板的厚度只有 0.45~0.6mm)
将焊膏从模板上拭去。将焊膏回收到当天使用的容器中; • f) 印刷后尽量在4小时内完成再流焊。 • g) 免清洗焊膏修板后不能用酒精檫洗; • h) 需要清洗的产品,再流焊后应当天完成清洗; • i) 印刷操作时,要求拿PCB的边缘或带手套,以防污染PCB。 • j) 回收的焊膏与新焊膏要分别存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