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皇岛港大事记

秦皇岛港大事记

秦皇岛港大事记1878年开平矿务局成立。

1897年简易木质浮动式码头建成。

1898年1、光绪皇帝朱批总理衙门奏折:“依议钦此”,准开辟秦皇岛通商口岸。

2、秦皇岛自行开埠。

3、开平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成立。

1899年港口建设全面铺开。

1900年长200米、宽7.8米的木质栈桥码头建成。

1901年1、开平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更名为开平矿务有限公司秦皇岛经理处。

2、小码头1号泊位建成投产。

3、秦皇岛正式开放对外贸易。

1902年3、4、5号防波堤码头竣工。

1904年1、开平自备船“西平”、“广平”号增设客舱,开展客运业务。

2、小码头2号泊位建成投产。

1905年港口建成第一座2223平方米的栈房(南栈房)和第一座能存煤3万吨的煤堆场。

1906年修建6号泊位,次年竣工投产。

1907年“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滦州矿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09年秦皇岛港办公楼建成。

1910年2000吨山西煤炭第一经由秦皇岛港装船运往美国旧金山。

1912年1、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与滦州矿务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理草合同》。

开滦矿务总局在天津成立。

2、开平秦皇岛经理处更名为开滦矿务总局秦皇岛经理处3、孙中山访问、考察秦皇岛港,建议修筑京秦直达铁路。

1914年港口吞吐量为132.4万吨,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

1915年1、京奉铁路秦皇岛绕线工程开工,次年9月1日竣工投产。

2、7号泊位竣工投产。

1916年港内作业线增至5条。

1917年港口码头水深达26英尺,航道水深23英尺;日煤炭装船能力12000多吨,成为苏伊士运河以东第一大煤炭输出港。

1918年2号泊位改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3号泊位由220英尺延长到300英尺。

1922年开滦公布《对船舶使用码头的各项规定》和《港口仓库堆场使用费率》。

1927年开滦公布《秦皇岛港客运统一办法》1929年1、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工务处。

2、5、6、7号泊位动工加宽10英尺,次年12月竣工。

3、港口扩建煤堆场,堆场面积扩大到30万平方米,煤堆存能力由26万吨增至50万吨。

1932年港区自有铁路专用线达到40.2公里,形成库场至码头的铁路运输网。

1939年大量大同、阳泉煤炭经秦皇岛港向国外出口。

1940年港口月吞吐量达459.4万吨,其中煤炭403.4万吨,为开滦期间年吞吐量最高纪录。

1948年秦皇岛解放,中国共产党开滦工作委员会成立,撤销了“临时管理委员会”。

1949年港口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1950年扩建二、三货区货场,面积达3.7万平方米。

1952年经理处成立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科,安全生产正式列入港口议事日程。

1953年1、开滦秦皇岛经理处划归交通部统一领导,成立天津区港务局秦皇岛分局。

2、开滦煤矿部管理局宣布撤销开滦秦皇岛经理处,秦皇岛港与开滦脱钩。

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宋庆龄来港视察大码头。

4、调整生产机构,撤销装卸作业区,成立装卸大队和货场作业区。

1954年1、毛泽东主席视察秦皇岛港,并登上南山眺望港口全貌。

2、召开第一生产代表会,正式推行班组、厂间和局的三级生产会议制度。

1955年1、交通部决定,秦皇岛港务局更名为秦皇岛港务管理局。

2、刘少奇委员长来港视察小码头。

1956年1、开始在装卸队、铁路运输队和仓库作业区推行“内部经济核算制”,确定了主要成本核算项目和内容,并按月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2、秦港和铁路秦皇岛站联合成立“路港联络办公室”,统一路港运输生产高度指挥。

1957年1、秦皇岛人民委员会批准秦皇岛港区的陆域和水域。

2、周恩来总理来港视察大码头。

1958年1、中国外轮代理公司秦皇岛分公司从即日起直接对外结算和索汇。

2、秦皇岛港务局由交通部下放到河北省秦皇岛市。

3、市委召开铁路秦皇岛站和秦皇岛港联席会议,组织路、港“一条龙“运输大协作。

4、7号泊位开工接长82米;次年6月竣工投产。

5、朱德副主席视察大码头和“和平8号”。

1959年1、港口第一次使用装卸机械。

2、秦皇岛乙码头(8、9号泊位)开工,至1965年全部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3、秦皇岛市成立建港委员会和建港指挥部,全面开工建设秦港乙码头8、9号泊位。

4、交通部、铁道部、河北省联合召开“全国路港协作秦皇岛现场会议”,总结交流秦皇岛港“一条龙”运输大协作经验。

5、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秦皇岛区范围和《秦皇岛港港章》。

6、港作船码头开工,1960年4月竣工。

7、7号泊位成为秦港第一个半机械化装煤泊位。

8、港口吞吐量突破500万吨大关,创秦皇岛开埠以来最高纪录。

1960年1、秦港设计施工的7号泊位技术改造工程竣工投产。

2、在“路港一条龙”运输大协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高级龙”。

1961年1、秦皇岛港由地方划归交通部领导。

2、秦皇岛港开始接卸大批进口粮,创两天卸1艘万吨粮船的纪录。

3、开辟大清河—秦皇岛盐运新航线。

4、新建8、9号泊位铺设铁路工程开工,次年12月底完成。

1962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我港,了解局运输生产情况。

1963年1、交通部在港口建立直属“商务监督站”,行使国家对水运质量的监督。

2、秦港大修和更新铁轨3280米,占线路总长的6.9%,改善了港内铁路的技术善状况。

1964年1、交通部成立北方区海运管理局,1秦皇岛港务局划归该局领导。

2、国家经贸委指示外贸、铁道、交通、煤炭等四部组成联合工作组,与市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秦皇岛港晋煤接卸问题。

1964年7号泊位自制安装5台螺旋卸车机,实现了卸车船机械化。

1966年1、9号泊位第一次改造工程施工,于1968年底竣工投产,初步建成我国第一套大块煤装船系列机械化码头。

2、在秦申定期百货班轮上,初步推行专线成组装卸运输。

1969年秦皇岛港首次引领1艘装载小麦的5万吨级外轮进港。

1971年1、粟裕来港传达周总理有关解决港口“三压”(压船、压车、压货)的指示,检查秦皇岛港“三压”情况。

2、成立外轮理货公司。

1972年1、周总理号召“三年改变港口面貌”,港口生产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分阶段。

2、原油码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次年10月1日简易投产。

1973年1、局在原油一期工程的引堤中端动工修建供油码头和储油罐群工程。

2、甲码头开工兴建,1975年建成投产。

1974年1、开工兴建9号泊位后沿堆场配套工程,次年10月1日竣工投产。

2、全国第一条“地下大动脉”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投产输油。

3、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1192万吨,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

1975年1、原油二期工程动工兴建,并于本年正式投产。

2、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大关,实际完成1557万吨。

1976年撤销码头作业区和机装大队,成立煤炭、杂货、原油3个作业区。

1977年9号泊位后沿二期发行工程开工,次年竣工投产,经两次改造后,吞吐量翻了一番。

1978年1、煤码头一期主体工程开工,于1983年竣工投产。

2、港口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达2218.6万吨。

1979年局成立技术改进审查鉴定委员会,并于4月19日颁布了《技术改进奖励条例》。

1980年1、港内铁路总调车场技术改造工程竣工。

2、谷牧副总理来港视察,对8号泊位技术发行进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3、8号泊位第一期技术改造工程竣工。

4、我国第一批利用外资和日本先进技术设备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煤码头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并于1985年竣工。

建有2个5万吨级的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2000万吨。

5、港区西进线铁路工程正式开工,于次年11月开通。

6、秦皇岛港首次接卸总重达1.8万吨的成套大型设备。

至1981年8月,顺利完成卸运任务。

1981年1、成立企业改革办公室。

2、局决定回填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太平湾水域,扩大港口堆存能力。

1982年1、8号泊位二期改造工程动工,7月1日竣工投产。

2、京秦电气化铁路复线全线开工,于1984年全线竣工。

3、成立“推行QC小组活动委员会”,开展QC小组活动。

1983年1、中央军委主席、中顾委主任邓小平视察我港。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我港。

1984年1、煤码头三期工程开工,1990年交付使用后,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3000万吨。

该项工程与大秦铁路配套,建成3.5万吨级泊位2个和5万吨级泊位1个,年设计能力3000万吨。

2、李先念主席、彭真委员长、赵紫阳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港视察。

3、丙、丁码头工程开工兴建,分别于1987年至1989年先后竣工。

4、中日港湾技术交流会议在秦皇岛港召开。

5、开辟集装箱业务,首次将60只集装箱船运往香港。

1985年1、开始在所有基层单位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2、装卸工长杨宝成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苫小牧港正式与我港结为友好港。

4、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达到4419万吨,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

1986年1、我港和山西省计委签订《关于山西省在秦皇岛港建设码头的协议书》2、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东港站驼峰调车场投产。

3、通讯导航处话务班获“全国先进班组”称号,班长马惠玲被评为全国先进班组长,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8号泊位技术改造项目获“六五”期间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单项奖。

1987年1、在上海港、上海海运局共同成立秦申航线煤炭运输联合小组,秦皇岛至上海的海上煤炭运输联合体初步形成。

2、颁布《秦皇岛港货物质量标准》。

3、第一、二、三、四作业区改名为装卸公司,铁路运输处改名为铁路运输公司。

4、发布《秦皇岛港务管理局直属单位经理任期责任制管理办法(试行)》、《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实行经理负责制单位管理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秦皇岛港务管理局任期目标责任制审计实施细则(试行)》,即日起实行。

5、煤码头二期工程获198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6、第一装卸公司获国家级“环境优美工厂”称号。

1988年1、开始实行局长负责制。

2、领导会见第三届环太平洋煤炭会议的108名外国代表,座谈煤炭贸易问题。

3、颁布《开展多种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4、交通部秦皇岛港务管理局改名为交通部秦皇岛港务局。

5、我港荣获“国家二级企业”和“国家二级节能先进企业”称号。

6、我港被交通部授予“1987年度全国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企业”。

7、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签订友好港协议书。

1989年1、秦皇岛港至日本第一条集装箱直达运输航线开通。

2、成立第六装卸公司。

3、在1988年沿海、长江主要港口综合经济动态指数评分中,秦皇岛港获得满分,名列榜首。

4、秦皇岛港被评为“国家卫生港”。

5、国家主席杨尚昆视察秦皇岛港。

1990年1、执行国家一级企业内部《安全工作标准》和《安全质量工作考核奖惩办法》。

2、日本苫小牧港访华团来秦参加两港缔结友好港五周年庆祝活动。

1991年1、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委授予秦港1990年“煤炭出口先进单位”。

2、秦皇岛港务局荣获“全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先进集体”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