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异彩纷呈。
作为课改工作组的一员,我注重以新课标为指引,积极努力的学习,希望能摸索出一条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前准备上就是进行小组和行为上建设。
在课堂设计上大概以包括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
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趣味性的情境。
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创设童话故事情境,既让学生感到数字并不陌生,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在学习10和9大小比较作了必要的铺垫。
创设情境、明晰问题,直接制约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对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就是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数学的知识。
比如在10的认识上我是让学生准备一些物品自己来给大家数,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
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或人机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达到思维、智慧和成果共享的目的。
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
因为学生在学习2到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
在汇报完答案之后,让学生来说一说有什么补充和质疑的。
提供给学生交流讨论的空间。
三.应用知识,拓展思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
编写一道与数字宝宝10有关的应用题。
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减法,只要有数字10就行。
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检测评价,增强自信学习评价要根据学习目标,巧妙地设计一些检测题,组织学生进行检测。
一方面是知识检测。
我设计了一个对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检查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是对学习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增强自信心,可以收到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相互评价。
以上是我在《10的认识》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我知道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请各位领导、老师们不吝赐教。
谢谢大家!篇二: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发言稿)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自从我校提出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来,对照学校制定出台的《四中高效课堂标准》不断学习反思,首先,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讲,而不注重学生的多种学习方法的体现;三是学生目标达成度检查的方式,信息的反馈方式。
其次,评价一堂高效课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容量要大;二、目标达成度高:包括过程达成度,结果达成度;三、看学生的参与面。
提问时看学生的参与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小组交流时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主动性。
以下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和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敬请批评指正: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螺旋式方向前进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应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问题的引导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地调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少讲大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许多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津津乐道地将一些综合性强,技巧性高的习题讲给学生听,至于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接受,则考虑的很少,这种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脱离了现状,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是苦恼,有些学生正是在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挫折中,产生了害怕数学的心理,把学习数学当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
最后,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安排新颖别致的课题导入方式,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数学课堂教学注重题组教学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据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复习有关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时,我们可利用这样的题组。
已知二次函数y=2x2+4x-6 (1)作出其图象。
(2)求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以及对称轴方程。
(3)求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4)判断方程2x2+4x-6=0有无实数根。
(5)分解因式:2x2+4x-6 (6)解不等式:2x2+4x-6>0(或<0) 此例从各小题本身来说,可以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以及分解因式、图象与x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间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各小题本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三、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表现为提问目的不够明确,所提方式随心所欲,提问效果不尽人意。
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
1.提问要有序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识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
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2.提问的内容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
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
4.要给学生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
四、重视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四人一组或同桌二人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方便学生学习讨论,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兵教兵,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有利于学生共性问题的显现和个性问题的解决,提高了教学密度。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得到认可,并且对于小组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都有成熟经验可以遵循,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小组活动参与度低,合作学习效率低的情况,这主要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忽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指导,使小组活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初就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每次小组交流后要对交流的组织情况,如参与度,交流的积极性,交流的有序性,交流的目标达成度有一个评价和评比,引导学生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五、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让课堂焕发出思维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三:小学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2012优秀教师交流发言稿肖孝明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很荣幸参加这次教师表彰会。
在教师节之际,请允许我向在教育一线奋斗拼搏的老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大家节日快乐,幸福美满。
自09年3月起,我踏上教育教学的征途,如今教学经验还很不足,在这里,我只能浅谈自己的一点想法、做法??“爱的教育”。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原则。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的钥匙,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基础。
教师如何把爱化作一颗火种,点亮学生灵感的心灯,让学生绽放光彩呢?一、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启发里有牛顿,你的赞赏中有爱迪生。
”他告诫我们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后进生”。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不是吗?但我们应该对“后进生”多一点“爱”,决不能轻易“赐与”他们“差生”、“傻瓜”等称呼,随意判刑为“无药可救”、“没出息”,或者姑息、纵容、放任自流。
我们应该将浓浓的师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的爱,进而信任老师。
二、真诚的爱。
人人都有自觉能动性,有自尊心和虚荣感,只有他的人格受到尊重与信赖,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但尊重并不意味着要放纵,我们要寓严格要求于尊重之中,尊重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这两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
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师爱才会汇成一片亮丽的风景。
老师只有真正平等地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否则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不仅扮演教师的角色,更应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
我们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学生去参观旅游,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
这些看法是片面的。
建立师生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为了能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平时的授课形式上去改变,课堂上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学生有权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发表意见,不要轻率对学生的观点横加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