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的护理
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二 人工气道护理
• 机械通气相关人工气道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护理 重点包括人工气道固定、湿化和气管内吸引
• (一)人工气道固定 • (1.)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患者应严密观察导管固定情况,每班
记录导管深度,几时发现导管移位。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随 呼吸移动,对使用胶布固定导管的患者注意保护面部皮肤,防止 皮肤撕伤。 • (2)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患者应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固定松紧 度以可以通过一根手指为宜,密切观察气管切开口皮肤情况,评 估有无炎性红、肿和分泌物表现。观察导管固定带与颈项皮肤的 接触处,评估皮肤有无皮肤损伤。
以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颅脑损伤患者吸痰时,吸引的间隔时 间应尽量超过10分钟,以免引起颅内压累积性升高。
• (三)人工气道湿化 • 对吸入气体进行温化和湿化补充治疗是维持气道粘膜完整、纤毛
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之一,常见的温化和湿化方法包括加热湿化器加热湿化、常温水气接触加湿、使用加湿交换器(人工鼻)和气管内滴注(或输注) 加对湿化湿 湿,等 度湿方 达1法化0。器0%理内。想加机的入械气无通道菌气湿蒸时化馏使状水用态,加是不热使能湿吸加化入入对气生吸体理入温盐气度水体达或进3其行7℃他温,药化液相和。 • (四)气囊护理 • 护理重点包括:推荐使用高容量低张力气囊导管采用最小闭 合容积法或最小漏气技术进行气囊注气气囊压力不超过2530cm2H2O定时检查气囊压力,及时调整。
• 研究证明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护理时应注 意使用负压20-150mmhg行声门下吸引,定时检查吸引系统,保 持吸引通畅。
• 5.吸痰注意事项 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可避免出现低氧血症,吸
痰管的直径不应超过人工气道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以避免气道 内较大的负压和尽量减少PAO2的下降。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 2循环功能 机械通气可使胸腔内压升高,静脉回流减少,心脏 前负荷降低和后负荷增加,出现心排血量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 足,表现出现低血压、心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末梢循环关注不良、尿量减少 等。
• 3意识 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意识障碍患者,若呼吸 机支持适当,患者意识状况应逐渐好转。若意识障碍程度加重应 考虑呼吸机支持是否适当或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因此应严密观察 观察意识状况,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 6其他 机械通气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30%。如果原 发病为ARDS或MOF,则发生率更高,应注意观察应激性溃疡所致 消化道出血和有无腹胀。
(2)心理护理
• 1.焦虑与恐惧 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心里反应是焦虑与恐惧,主 要与机械通气的不理解、沟通交流障碍和撤机等有关。为缓解患 者焦虑与恐惧心里,对于清醒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应向患者充分 解释机械通气的目的、实施方法、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感受和配合 注意事项等,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插管或切开,影响患者正常的语 言沟通,因此必须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如通过姿势、手 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也可通过写字板、卡片等与患者交流, 增加视觉信息传递。对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鼓励其把自己的感 受和要求写出来,以供医护人员参考,撤机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撤机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撤机过程中、撤机后 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应对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
• (二)气管内吸引
• 1.吸引原则 吸引是一种具有潜在损害的操作,不应该把吸引做 为一个常规,应在有临床指针时进行,尽量鼓励患者把分泌物自 行咳出。
• 2吸引指针 包括在气道导管内看见明显分泌物患者频繁或持 续呛咳听诊在气管和支气管处有明显痰鸣音可疑为分泌物引 起的SPO2降低气道峰值压力升高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等。
• 2缺乏安全感 引起机械通气患者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担心呼 吸机出现故障担心痰液堵塞气到担心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担心管道脱落等。为增加患者安全感,在准备呼吸机
时,应保证呼吸机性能良好并告知患者,按需及时吸痰和清除呼
吸机管道积水,保持气到通畅,加强床旁监护,让医护人员身影
时刻都在患者视线内,关心、体贴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 发现患者不适并予相应处理等。
• 4血气分析 机械通气30分钟后应做动脉血气分析,以评估机械 通气的效果和是否需要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若治疗有效,患
者血气分析结果应趋于正常,若治疗无效,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无
改善或继续恶化,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严密 监测动脉血气状况。
• 5体温 观察气道分泌物量、色、性状和味,评估肺部感染变化情 况,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原有肺部感染恶化时,可出现 体温异常改变,应严密监测,及时报告。
• 3吸引压力 一般适宜的负压为150-200mmhg,压力过大易损伤气 管粘膜引起出血等,过小不易清除气道分泌物。
• 4吸引方式 包括开放式和密闭式吸引方式 开放式吸引为传统气 管内吸引方式,吸引前必须先断开患者与呼吸机之间的连接,容 易出现气道分泌物和呼吸回路冷凝水外喷污染环境,同时断开呼 吸机后PEEP消失,肺容量降低,容易出现肺内负压增加和低氧血 症等,密闭式吸引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较小,可减少吸引过程中肺 容量损失和环境的污染。
• 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二、人工气道护理 • 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四、呼吸机的撤离 • 五、呼吸机的维护与消毒
(1)病情观察
• 患者在机械辅助通气期间,应注意评估机械通气效果,及时发现 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机械通气的安全性。机械通气患者病情 观察重点如下:
• 1.呼吸功能:观察呼吸节律、呼吸深度,评估有无呼吸困难、人 机对抗等,机械通气患者缺氧时可出现脉搏、呼吸增快,需严密 观察,注意气道压力、呼出潮气量、SPO2,评估通气和氧合状况, 观察患者皮肤粘膜、口唇和甲床青紫提示低氧血症。当患者病情 严重必须给予高浓度氧时,应避免长时间吸入,氧浓度尽量不超 过60%,同时密切观察有无氧中毒所致肺损伤出现,加强营养支 持可以增强或改善呼吸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