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年级: 2012级学年学期: 2012-2013 -1考生学号: M12130500008 考生姓名:许美婷考生专业:设计学-----------------------------------------------------------------------------------------------------------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浅析商代玉雕动物的艺术特征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玉器生产制造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最热爱玉器的民族之一,而中国的玉文化也源远流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力也”可见,凡是美好的东西,古代的中国人都会拿来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和比较。
同时,玉器也因其本身的温润可亲,色泽柔和以及具有美而不艳特质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对于一个讲求中庸的民族来说,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事之道,也暗含着我们民族一贯的审美欣赏心理。
商朝年代并无定说,如果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约是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是中国第一个有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有丰富的考古发现,除了青铜器之外还有众多的玉器出土,商代早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期的郑州市郊二里岗遗址、晚期197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殷墟妇好墓都有大量的玉器出土。
这些玉器的出土不仅充实了商代玉器的实物资料而且也对商代的分期和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商代玉器是对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玉器的继承和发展,将南、北琢玉技术结合,创造了中原玉雕艺术的新风尚。
商代玉器与前代相比,规模空前,是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逸周书·世俘解》中有记载“凡武土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可见商制玉昌盛之程度。
以往对于商代玉雕的研究多是从玉雕的器形入手来进行分类研究,笔者希望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研究商代玉雕的艺术特征即动物形玉雕,原因有三:一、关注商代动物形玉雕的学者较少;二、动物形玉雕对于研究商代的生态生活环境有重要意义;三、动物形玉雕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动物的崇拜。
玉雕作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亦有“玉养人”之说。
研究商代的动物形玉雕,探讨商代的生活环境,对于研究中国工艺美术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一)国外研究现状外国学者对于东方文化的向往是不可估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关注度有明显的提高。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出现但还是奴隶制度的朝代,由于距今已有3600年左右,存留下来的不管是文字资料还是实物资料都不多,随着一批墓葬的发掘才进一步确定商朝的存在,外国学者对于商朝的研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相对于国人对于玉器的喜爱,外国人也亦如此。
有一些外国文献会有写到玉器,但是作者大多是中国人,比如《Translation Manipulated by Ideology and Poetics—A Case Study of The Jade Mountain》这篇期刊写的有关中国的玉山子的意识形态和诗学;《Multiexcitation Raman Spectroscopy in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Jade》这篇文章写的是使用现代技术对玉器的鉴定;还有一些被翻译成英文的有关玉器的书籍如喻燕娇的《Highlights of Auctioned Chinese Antiques:Jade Ware》。
可见外国学者对于玉器的研究并不多见,由于年代久远研究难度大,更是阻挠了众多的外国学者。
(二)国内研究现状商朝作为我国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朝代,其神秘性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由于年代久远研究难度大,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仍然打上了一个死结。
至今仍然在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众多学者的参与大家各抒己见,可见夏商周在中国考古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夏商周都是来源于考古发现、遗址以及墓葬的发掘这些对于学者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商代重要遗址多集中于中原地区,二里头遗址、二里岗遗址、妇好墓等重要的考古发现对于商代玉器的探索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
商代出土的玉器多集中于妇好墓,妇好墓共出土玉器755件,约占随葬品总数39.2%而在妇好墓的玉器中,写实动物形玉器可达216件,占妇好墓出土玉器总数的28.6%。
商代出土的玉器实物资料众多,但是当时并未留下丰富的文字资料,许多文字资料大多是周代记载的,使得研究的难度有所加大。
书籍多为一些考古发掘报告,如《郑州商城——1953-1985考古发掘报告》、《殷墟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夏商卷》、《殷墟妇好墓》这些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研究商代的玉雕有重要的价值。
而在期刊论文中,相对于书籍而言就更为详细,如《商代玉器渊源探索》、《河南出土的商代玉器》、《商代鱼形玉器研究》、《浅谈古代玉器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古玉在红山、良渚文化、商、汉及明清四个高峰时期的特色》、《浅析商周玉器的雕琢技法》等。
从所查找的资料来看对于商代的玉雕研究范围甚广,具体研究动物形玉雕的并不多见。
对于商代玉器研究的论文甚少相关的就只找到三篇,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玉雕中的审美情趣》、《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
总体来说,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
国外关于商代玉雕的研究几乎为零,无踪迹可循。
而国内的学者对于夏商周也还在进一步的研究深入中,由此可见本科课题应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结语对于商代玉雕的研究,是对商代出土众多玉器的一个总结,从另一方面对商朝这个神秘王朝探索,而这个朝代所遗留的考古遗址,成为其强有力的证据。
动物形玉雕是商代装饰玉器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玉器的传统品类之一。
玉雕通过展现动物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深刻的文化内涵。
根据所查阅的图片资料可以看出商代的动物形玉器多为扁平器。
由于雕刻技术的局限大部分的玉雕都无多余的纹饰,大都是几条单调的线条。
大量动物形象的出现,如大象形象玉雕的出现就可见当时的气候环境跟现在略有不同。
鱼形饰是商代出现较早的动物形象,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会把鱼作为配饰来加工生产?人们会选择一些动物形象如老虎、蝉、蝙蝠,这有是什么原因?商代玉器好多器形都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器形相似,是否商代都是对前朝的模仿?这些问题都值得本课题去研究关注。
附:参考文献(一)专著[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考古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1年.[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M].文物出版社,1980年.[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M].科学出版社,1994年.[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1987年.[5] 张岩.图腾制与原始文明[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6]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编著.安阳殷墟出土玉器[M].科学出版社,2005年:P27-28.[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 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4卷,版图29[M].科学出版社,2005年.[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郭家庄墓葬发掘报告.[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0] 喻燕娇. Highlights of Auctioned Chinese Antiques:Jade Ware[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二)期刊论文[1]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J].考古,1983(05).[2] 曲石.商代玉器[J].华夏考古,1991(02).[3] 祝容,曹汉刚.河南出土的商代玉器[J].收藏家,2008(06).[4] 丁哲.商代鱼形玉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5] 王巍.商代玉器渊源探索[J].考古,1989(09).[6] 李凡.殷墟妇好墓写实动物形玉器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2).[7] 祝燕琴.中国古代玉器造型的演变[J].艺术生活,2009(02).[8] 赵全古,韩维周,裴明相,安金槐.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J].考古学报,1957(01).[9] 石青.殷墟玉器介绍[J].考古,1983(02).[10] 穆朝娜.商代玉蝉[J].文物春秋,2009(04).[11] 邓茂兰.浅谈古代玉器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古玉在红山、良渚文化、商、汉及明清四个高峰时期的特色[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04).[12] 曹平.天津博物馆藏商代动物型玉雕[J].收藏家,2007(02).[13] 宋彦丽.古代尤其哦中鹿纹的演变[J].文物春秋,2007(02).[14] 彭明瀚,李宇.江西新干大洋出土商代玉器鉴赏(一)礼义器[J].收藏界,2007(01).[15] 彭明瀚,李宇.江西新干大洋出土商代玉器鉴赏(二)装饰品[J].收藏界,2007(02).[16] 何松.中国夏商周三代玉器的艺术特征主要成就与礼玉文化[J].超硬材料工程,2008(02).[17] 杨育彬,孙广清.《河南出土三代玉器及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3(05).[18] 白文源.浅析商周玉器的雕琢技法[J].文物春秋,1999(04).[19] 何平立.略论先秦玉器文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20] 宗毅.浅析殷墟玉器的继承与发展[J].华夏考古,1997年3期.[21] 尤仁德.商代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研究[J].文物,1981年8期.[22] 余明泾,余光仁.商周玉雕中的生命之光——浅析商周动物玉雕[J].东方收藏,2012年2期.[23] 杨红梅.殷墟妇好墓玉阴阳人文化蕴含初探[J].殷都学刊,2011年9-15期.[24] 李凡.殷墟妇好墓写实动物形玉器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2-20期.[25] 张素凤,卜师霞.也谈“妇好墓[J]中原文物,2009年4-20期.[26] 刘桓.殷墟妇好墓圆雕玉人柄形器的文献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1期.[27]Mei Zhan.Translation Manipulated by Ideology and Poetics—A Case Studyof The Jade Mountain[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12(4).[28] Rong Wang.Multiexcitation Raman Spectroscopy in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Jade[J].Yuesheng Li Spectroscopy Letters,2011(6).(三)学位论文[1]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2] 龚英.玉雕中的审美情趣[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3] 黄姗.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