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一、考点追踪(2011年中考文言文部分涉及到的试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肉食者鄙(卑鄙,品质低下),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D.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阅读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贝U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咼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考点研究泰安市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文学常识、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写作手法的运用、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2011 年新增句子的停顿,且2011年中考试题大胆改革,文言文阅读也采取了选择题形式,让考生对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复习提示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归纳内容要点。
6、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做出自己的评判。
7、拓展迁移。
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课本梳理(以《陈涉世家》一课为例)1、文学常识的积累。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陈涉世家》一文的作者司马迁,东汉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B .《陈涉世家》一文选自《三国志》。
C.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地方,以陈胜、吴广为首的900人举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D.《陈涉世家》一文是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的。
2、文言文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一般按意义来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
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的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 ,“单位”和“单位”之间需要停顿。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A、按词语断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主谓之间断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发语词后停顿。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句首表连接的词后、介词前停顿。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发闾左/適戍渔阳B 、今/ 诚以吾众/ 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 、当立者/ 乃/ 公子扶苏3、重点词词义的辨析与理解。
(包括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例: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6、句子翻译。
(力求字字落实,重点词翻译准确,补出省略部分。
)例: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 “你当雇工给人干活儿,怎么会富贵 呢? ”B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他们)就在一块丝绸上用朱砂写上 “陈胜王”的字样,并把它放置在别人 捕到的鱼的肚子当中。
C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领兵跟义军在城门口交 战。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将我们这支队伍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 ,号召天下民 众起义,(那么)该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7、对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等的把握。
例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 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 度的。
B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 头地。
C 、 《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 能力。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例 2: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公等.遇雨等.死,死国可乎 D 、以激怒其众属予作文以.记之4、通假字。
例: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将军身被坚执锐B 、为天下唱C 、固以怪之矣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5、特殊句式。
(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例: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 ”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广故.数言欲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A 、 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B 、 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世家》)C 、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A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有非凡的报复和远大的理想。
B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一句揭示大泽乡起义的直 接原因。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则交代了起义的根本原因。
C 、 陈胜为起义做了 藏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舆论准备。
D 、 “天下苦秦久矣 ”一句中 “苦”“久'二字,显示出当时社会矛盾重重。
8、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
《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勇于打破封建等级观念, 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四、复习提要1、博闻强记2、归纳小结3、理解把握4、有效审题五、学以致用一课为例,根据考点要求、 命题方向, 以小组为单位,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每组命题 4---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