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

可维持一周。临床应用、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氟哌啶醇相似,但镇静作用较弱,尤其适用于以幻觉、妄想和退缩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维持与巩固治疗。
舒必利
镇静作用弱,镇吐作用强,并有一定的抗忧郁作用,对以木僵、退缩、幻觉和妄想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有较好疗效。常作为强效中枢性镇吐药应用,也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氟哌噻吨:特点是作用强,起效快,不良反应多见。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为强效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相比,其抗精神病作用迅速、强大而持久,对以兴奋、幻觉和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各种急慢性精神病症状有较好疗效。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氟哌利多
作用短暂,临床常与强效镇痛药如芬太尼合用,使病人处于痛觉消失、精神恍惚、反应淡漠的特殊状态,称“神经安定镇痛术”,可应用于小型外科手术和某些特殊检查等。
【作用】有中枢DA受体拮抗作用,也阻断α受体和M受体。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安定和抗精神病作用:
①正常人:服用治疗量氯丙嗪后出现安定、镇静、感情淡漠和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活动减少。在安静环境易诱导入睡,醒后神志清楚。
②精神病病人:用药后,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使情绪安定可使幻觉、妄想、躁狂及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症状逐渐消失,理智恢复,生活自理。
氯氮平
系新型抗精神病药。其临床应用和疗效与氯丙嗪相似,但起效快,几乎没有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
利培酮
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因其用药剂量小、起效快、不良反少见和病人依从性好等特点,明显优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较氯丙嗪多见,久服大量引起心肌损伤及心律失常。
第二节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
治疗量对躁狂症有显著疗效,能安定情绪,使思维过速和动作过多得到改善。主要治疗躁狂症,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也有效,与氯丙嗪产生协同作用。
③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可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④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亦可用于治疗巨人症。
【临床应用】
1.治疗精神病: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对Ⅱ型精神精神分裂症无效,甚至可加重病情。对其他精神病伴有的兴奋、躁动、紧、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也有显著疗效。
2.止吐:对药物和疾病等原因所致的呕吐有显著的镇吐作用。但对晕动病所致的呕吐无效。此外,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效。
精神失常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统称为抗精神失常药。根据其临床用途,抗精神失常药分为三类,即抗精神病药、抗躁狂症药和抗抑郁症药。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又名冬眠灵)
【体过程】氯丙嗪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分布广泛,脑组织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主要由肝脏代,排泄缓慢,停药数月后尿中仍可检出原形药物和代产物。
作用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通路和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DA受体。
(2)镇吐作用:氯丙嗪具有强大的镇吐作用。
①小剂量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多巴胺受体,
②大剂量能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但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
对顽固性呃逆也有缓解作用。
(3)对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氯丙嗪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减退.
2.碳酸锂的作用及原理,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3.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的作用及原理
难点:
1.氯丙嗪抗精神病及其它作用的作用机制。
2.碳酸锂抗躁狂作用机制。
方法
与手段
讲授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药理学》 主编:弥曼人民卫生
《药理学学习指导及实验教程》主编:谭安雄 世界图书
教案续页
教学容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3.人工冬眠:临床应用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可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适用于低温麻醉,氯丙嗪与中枢抑制药(异丙嗪、哌替啶)组成“冬眠合剂”,可使病人体温、代、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并进入“人工冬眠”状态,有利于提高机体对缺氧、缺能的耐受力,降低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性,为某些危重疾病的治疗争取时间,为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及甲状腺危象等急症的主要辅助治疗措施。
⑤长期用药可见乳腺增大、泌乳、月经停止、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分泌系统紊乱症状,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患者禁用。
⑥局部注射刺激性强,不宜皮下注射,静脉给药应稀释后缓慢注射,以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和血栓性静脉炎。
二、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
作用与吩噻嗪类相似,兼有类似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作用。适用于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及焦虑症等。与氯丙嗪相比,其抗幻觉、妄想作用和α受体、M受体阻断作用均较弱,不良反应较轻。
3.急性中毒:短时间应用超大剂量氯丙嗪可致急性中毒,表现为昏睡、低血压、休克、心动过缓、心电图异常等,应立即给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4.其他:
①偶见肝脏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可降低致惊阈诱发癫痫发作,
③有诱发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
④过敏反应主要有皮疹和光敏皮炎,有过敏史的患者、心脏病人和老年人慎用,有癫痫病史者禁用。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氯丙嗪可加强镇静催眠药、镇痛药、麻醉药等的作用。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阻断α受体,扩血管,降低血压,但反复用药可产生耐受性,且有较多的副作用,不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3.对分泌系统的影响:
①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间接使催乳素分泌增加,可致乳房肿大、溢乳;
②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分泌减少,出现排卵延迟和停经等;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副作用:有中枢抑制症状和α受体、M受体阻断症状。故服药期间不宜从事驾车、操纵机器等机敏和危险作业;为预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注射或大剂量给药后应卧床休息1~2小时。
2.锥体外系反应:可出现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力障碍和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症状,其中以帕金森综合征多见,表现为肌力增强、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可选用中枢抗胆碱药东莨菪碱或苯海索治疗。少数病人长期用药还可出现一种特殊而持久的运动障碍。
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专业班级
护理班
授课教师
顾晓燕
授课类型
讲授
学 时
2
章节题目
第十五章抗精神失常药
目的

要求
1.掌握氯丙嗪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2.理解其他抗精神病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和注意事项。
3.了解抗躁狂药及抗抑郁药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重点

难点
重点:
1.氯丙嗪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