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第六章

管理经济学第六章

第一节垄断一、垄断市场的条件1、垄断市场的概念垄断或称为完全垄断正好是完全竞争的反面。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许多厂商生产一种同质产品,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可以完全替代,而垄断的定义则是某种产品只有唯一的一家生产者,而且这种产品没有良好的替代品,这一厂商被称为垄断者。

所以说垄断厂商的产量就是行业的产量,而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2、垄断市场的条件(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例:电厂在照明能源上具有垄断地位,因为蜡烛或煤油灯虽然是电灯的替代品,但不是相近的替代品。

(3)其它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3、形成垄断的原因(1)规模经济(自然垄断)某些产品的生产具有十分显著的规模经济性,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以一直持续到很高的产量,以至于一家厂商来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要比几家厂商瓜分市场的生产成本低得多。

例如:电力供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就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

(2)专利专利是政府和法律容许的一种垄断形式,因为专利禁止了其他人生产某种产品或使用某项技术,除非经专利持有人的同意。

专利是对发明和创新的保护,鼓励人们投资于研究开发,因为进行研究开发和发明创造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例:美国微软公司,为研制“视窗2000”电脑操作系统软件耗时4年,投入了10亿多美元的费用,但是,一旦新产品发明出来,仿制的成本要低得多,如果没有专利制度,那么谁愿意投资研究开发新产品呢?不过,专利带来的垄断地位是暂时的,因为专利有法律时效,在我国,专利有效期为15年,美国是17年。

(3)对资源的控制即一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的资源,那么它往往就称为该产品市场的垄断者。

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之前的美国制铝公司,该公司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控制着全美铝矾土矿的开采,从而成为美国制铝行业的垄断者。

南非的“德比尔”公司拥有并控制了地球上钻石矿的五分之四,成为世界钻石市场上的垄断者。

再如,全部铬矿都集中在南非,并被少数生产者控制,这也形成了自然垄断。

(4)特许权政府通过颁发执照的方式限制进入某一行业的人数,使其成为某种产品的唯一供给者。

如:铁路运输部门、邮电部门等,这些厂商往往受到政府对其产量、定价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情况下,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

因此,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

这时,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6-1(a)所示。

图6-1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在完全垄断下,平均收益仍等于价格,因此,平均收益曲线AR仍然与需求曲线d重合,如图6-1(a)所示。

但是,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收益曲线MR就再也不与需求曲线重合了,而是位于需求曲线下方,而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边际收益比价格下降得更快,如图6-1(a)所示。

这样,平均收益就不会等于边际收益,而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3、总收益曲线厂商的TR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下降,如图6-1(b)所示。

因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的MR值都是相应的TR曲线的斜率,所以当MR为正,TR上升,MR为负,TR下降,MR为零,TR达最大值点。

4、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当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我们来证明一下三者的关系。

设:P=P(Q)则TR(Q)=P(Q)*QMR(Q)= dTR(Q)/dQ=P+Q*(dP/dQ)=P*[1+(dP/dQ)*(Q/P)]即MR=P*[1—(1/e d)]e d是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 —(dQ/dP)*(P/Q)三者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1)e d〉1时,MR〉0,即dTR/dQ〉0,说明厂商的TR与商品的销售量成同方向的变动。

(2)e d〈1时,MR〈0,即dTR/dQ〈0,TR与Q反向变动。

(3)e d=1时,MR=0,即dTR/dQ=0,TR达到最大值,TR不受Q变化的影响。

[ 注意] 以上分析适用于所有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1、描述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

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不变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的。

如图6-2,图中的SMC曲线和SAC曲线代表垄断厂商的既定生产规模,d曲线和MR曲线垄断厂商的需求和收益状况。

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为Q1和P1的水平。

在短期均衡点E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为FQ1,平均成本为GQ1,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垄断厂商获得利润。

图6-2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为什么垄断厂商只有在MR=SMC均衡点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呢?这是因为,只要MR>SMC,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就会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

这时,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

随着产量的增加,MR会下降,而SMC会上升,两者之间的差额逐步缩小,最后达到MR=SMC的均衡点,厂商也得到了增加产量的全部好处。

而MR<SMC时,情况正好与上面相反。

所以,垄断厂商的利润在MR=SMC处达到最大值。

四、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1、价格歧视的概念价格歧视(价格差别):同一商品,垄断厂商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利润。

价格歧视分三级:一级价格歧视:指厂商对它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索取最高的可能价格。

我们称这种最高价为顾客的保留价格。

在实践中,一级价格歧视是很少见的,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的难处在于,厂商必须非常清楚地了解市场需求,了解每一个消费者的最高买价。

比较近似的情况是艺术品的拍卖市场,在这一市场中,当对所拍卖的艺术品有兴趣的消费者都在场的时候,通过消费者之间的相互竞争价,每一件艺术品都可能按其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指厂商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来确定价格,称为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较为普遍,典型例子是电力公司实行的分段定价。

三级价格歧视:指厂商把市场划分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子市场,并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子市场上按不同价格销售,称为三级价格歧视。

2、实现价格歧视的条件三级价格歧视在现实中较为常见,但厂商要成功地实现价格歧视,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市场充分隔绝:消费者在不同的子市场之间被完全隔绝是成功实行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

例如外国人不准使用内宾门票进入风景点旅游观光。

如果子市场之间未被隔绝,那么商品很容易被转卖。

第二、需求弹性不同。

不同的消费者或不同的子市场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保证厂商实现价格歧视获得更高利润的条件。

比如,新产品进入市场时,可按产品进入市场的时期的长短来区分市场,对任何一种新产品,消费者的偏好是不一样的,时装的销售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正当时令的季节,时装的价格令一般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而时令一过,大甩卖的广告到处都是。

3、举例优惠券提供了一种价格歧视的方法。

研究表明只有大约20%——30%的消费者有心保存并在购物时使用优惠券。

这些消费者比那些忽略优惠券的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

通常他们需求的价格弹性更高而保留价格较低。

价格歧视是好是坏很难判断,因为与单一价格相比,价格歧视损害了低需求弹性组消费者的利益,而有利于高需求弹性组消费者。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1、描述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由于垄断行业排除了其它厂商加入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内获得利润的垄断厂商,其利润在长期内可以得到保持。

2、结论通过上述图形分析说明,在短期中,垄断厂商无法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不一定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就存在垄断利润。

在长期中,垄断厂商在高价少销与低价多销中进行选择,以便使所达到的产量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六、对垄断市场的评论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对经济是不利的。

第一、生产资源的浪费。

因为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相比,平均成本与价格高,而产量低。

资源未能得到最优配置。

第二、社会福利损失。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即价格差别,消费者所付的价格高,就是消费者剩余减少。

这种减少是社会福利的损失。

第三、垄断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平。

垄断企业可以长期维持超额利润,而这一利润并非与投入相关。

第四、垄断也容易引起腐败。

由于部分垄断与政府有关,垄断企业将会通过“寻租”行为来维持垄断地位。

第五、垄断妨碍社会进步。

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会扼杀竞争。

第二节垄断竞争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1、概念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组织称垄断市场竞争。

生产集团: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为生产集团。

例如:快餐食品集团,汽车加油站集团等。

2、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1)各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但彼此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因为不同质,所以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因为彼此是很相似的替代品,所以具有竞争。

)(2)一个生产集团中有大量厂商,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

(3)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

牙膏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其他厂商要推出可能会与佳洁士和高露洁等品牌竞争的新品牌牙膏相对比较容易。

这就限制了生产佳洁士和高露洁的盈利性。

如果利润很大,其他厂商就会花费必要的钱(用于开发、生产、广告和促销)推出他们自己的新品牌,这就会降低佳洁士和高露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性。

(4)信息不完全充分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厂商产品是有差别的,因此其需求曲线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同时其产品之间又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因而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相对平坦的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种:d、D需求曲线,如图6-4所示。

图6-4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1)当某厂商降价时,它设想其他厂商都不会采取降价措施,这样,该厂商不仅可能增加对原有顾客的销售量,而且还能把较多的顾客从其他厂商那里吸引过来,厂商的销售量可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用d来表示,d较为平坦,表示需求曲线弹性较大,厂商一旦降价,可以增加很大的销售量。

例:P0降至P1,Q0增至Q1,由于d曲线出现的情况仅存在于厂商的设想之中,称为“想象”需求曲线。

(2)当某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也会作出同样的反应。

这样,该厂商就无法从其他厂商那里吸引新的顾客,而只可能增加原有顾客的销售量,因此增加的销售量是十分有限的,反映在图中就是D,D较为陡峭,表示需求弹性较小,厂商一旦降价,可以增加的销售量有限,在同样的降价幅度下,厂商只能由Q0增加到Q2,由于假定所有厂商的销售量都以同样幅度增加,因此,每个厂商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将不会改变,所以D曲线也被称为“市场份额”需求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