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事
1,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
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
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
2,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
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
那个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秀才写完之后,财主摇头晃脑地把对联念成: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
“人多病,少财富。
”
3,国文老师在台上讲解对联,举例说:“从前某报社曾公开征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下联,结果投
稿信件很多,有句对的很好,就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
4,一秀才上山游玩,不小心迷了路。
见一担柴樵夫,赶忙上前询问。
樵夫见是一个读书人就说:“你是秀才,我出个对联让你对怎么样?”秀才心想“樵夫的对联还能对不上吗?”就说:“请出上联。
”樵夫用手一指说:“此木为柴山山出。
”秀才无以为对,即跟着樵夫缓缓而行。
走到山下看见村庄时,已是暮色沉沉,炊烟袅袅。
秀才灵机一动有了下联。
立即说道:“因火成烟夕夕多”。
5,解缙门对富人家的竹园,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此人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6、王羲之防盗联。
某年大年夜,羲之写了幅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不想刚贴出不久便被人揭走了,再写:莺啼北里,燕语南邻。
贴出后还是让人揭走了。
羲之想了想,贴出了这样一幅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果然没有敢揭了,到春节黎明,羲之便续上,变为:“福无双至
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街邻见了,无不称妙。
7、昔有主客二人年终结账后谈判第二年的雇用合同,老板提出许多具体意见,足见其良苦用心:“今岁说好才行。
不捡牌不酗酒,不吸鸦烟。
无事找事做,休要耍你脾气。
”被雇者愤然答曰:“明年整死不干。
或挑葱或卖蒜,或拣狗粪。
有钱仗钱狠,岂肯挖我祖坟!”这一问一答,构成一副对联,且形神兼备,可谓别具一格。
8、纪晓岚入朝作官后,深得乾隆赏识。
一次与乾隆出游,席间,乾隆说出一三字联:“两碟豆。
”纪随口答:“一瓯油。
”乾隆当即又改上联为“两蝶斗”,纪晓岚也跟着改下联为“一鸥游”。
对完君臣大笑。
9、一次,两广总督张之洞与一帮文人在陶然亭上饮茶。
有人以“陶然亭”这上联求对,张之洞笑曰:鄙人的名字“张之洞”就是下联。
众人皆拍手叫绝。
10、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11、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
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
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破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12、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试探曰:“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13、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
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
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
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14、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
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
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15、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
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
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16、秀才张某恃才高傲。
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
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
”秀才满口应承。
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
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
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17、甘罗12岁任官至相,聪明自幼有典。
一日大雨淹道,其父背去学堂上学。
邻居们笑之,有读书人见景出联考小甘罗:子把父当马。
小甘罗随口应对:父望子成龙。
18、康有为50大寿时,保守浙派送了一副对联污辱他:“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众弟子大怒,要去撕联,梁启超急忙阻拦,他提笔在添上四个字使之成为:“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后,称赞不已。
19、佛印与苏东坡交谈常常得意忘形,苏小妹有意想讽刺一下这个和尚,便出个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想了想便对道:“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苏东坡连声叫好,真是出得好,对得也针锋相对。
20、有人游览桂林独秀峰,在凉亭休息,指着这个六角
亭对同伴出了个一联:“独角尖尖,四面八方六角”,其中有一游客对了下联:“两拳拱拱,五指二短三长”,对得也较工整自然。
21、朱元璋当牧童时常到学堂去听课,特喜欢老师教学生对对子,时间久了,老师也喜欢上这个放牛郎。
这老师临死前交了一幅上联给朱元璋说,这个上联我写了十多年了,下联还对不上了。
你想想看能给我对上。
这上联是:“三土考老者。
”朱元璋好久也未对上。
后来当上皇帝,后来在一次寿宴上见五个孩子都来拜寿,想起这五个皇子都喜爱弹奏,不禁触景生情,大呼妙妙妙,把老师交给的对联对上了:“五王弄琵琶。
”真是妙哉。
22、中秋赏月,一秀才出个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不管秀才们如何的苦思冥想都对不出,直到年关时,一秀才对上了:“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这对得浅显明快,真是一巧对也。
23、金圣叹曾向一老和尚借经批点,老和尚知他大学问就要难他,出了个上联:“半夜二更半”,不想竟难住了金圣叹。
后来,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犯了死罪,在中秋临刑时突然想起下联是:“中秋八月中”对得妙极了,只可惜他再也
不能为老和尚批点佛经了。
24、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
夜里,有人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25、洪承畴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士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26、柳如是是明朝江南名妓,此女才貌双全,色艺冠群。
一天,礼部侍郎钱谦益慕名造访,他对柳爱慕有加,想为她赎身,柳感慨多多,用自己的名字出上联“柳如是如柳”,其意是说,我不过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路边败柳,你可要想好啊!此联一出,可把钱谦益这位才子难住了,不但他对不出,几百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对。
直到上个世纪抗日战争胜利后期,当时美国副总统华来士来中国访问,才有人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华来士来华”。
这是地道的无情对(亦是回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