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几点问题的重点思考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几点问题的重点思考
流通困难:灌输不进去,只能靠经历、体验、探索、 领悟、传递、转化、…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4)对教学的启示 能力是隐性知识的“外显” 素质是隐性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只有显性知识的人可能成了书呆子 只注重显性知识的培养是产生“高分低能”
的重要原因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必须重新审视: 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 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
(5)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是 《标准(修订稿)》的重大进展:
“双基”
“四基”Biblioteka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体现了“全面知识”
“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 的几点问题的重点思考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
有充分根据的、判断和从事数学教学所需要的技能、 知识、信念、气质、思维习惯、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
力的总和
专业素养的特征
1.专业素养随时代发展变化、提升。
2.专业素养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能触摸的高度 (不是较高要求,是一般性要求)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 具体表现
长短如何结合? 长短孰轻孰重? 长短与改革目标的关系? 追求有效性的重心放在哪儿?
要注意在弥补弱项上下功夫
对传统的基础观和训练观要反思 “算”、“证”和“快”是我们的强项 直观、想象、运用经验、抽象是弱项,提
问题、想办法、主动探究更弱 直观、想象、经验、抽象、计算、演绎缺
一不可
结论:
“显性” “隐性”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6)注意几个转变:
神圣—神奇:教学要包括:质疑,反思,探索,过程、 活动
物化—人化:重视:感情、激情、好奇、兴趣,主观能动 性;活的、有生命的知识
教本—学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 (陶行知)“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的多好,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 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叶圣陶)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⑶学校数学应当满足学生 “亦听亦想、亦学亦问、亦知亦识”的需要,
要努力改变“只听不想、只学不问、只知 不识”的教学状态。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全面知识”的含义:
⑴“全面”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包括隐 性(过程、能力)知识和显性(对象、知 识)知识两种形态
要继承传统,传统也要与时俱进 当前:短效适度、长效为要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把握三个基本点:
⑴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
学校数学有作为科学的数学又有作为教育的数学 的两重性。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⑵数学作为“成长载体”的价值,在于那些可以 普遍迁移的、如兴趣、好奇心(洞察力)、质 疑能力、探究能力、反思精神、合作精神、创 新精神的养成
一 问题的提出
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与减负有关的重要课题 与评价数学新课程有关
关于有效性问题的讨论存在误区
绝大多数讨论围绕达成“有效”的技术和 策略来谈
如:完成教学任务越多越有效;成绩好就 有效,…
等等
何谓”有效”?
“效”是效率、效能、效益,┄的简称 “有效”直接用于对数学教学水平的考量不妥。
描述
现实
初中、高中的例子略
小、初、高共同的特征为:
内容丰富的情景,沿数学学科的脉络镶嵌与展开; 学生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日益被重视; 数学的学科体系仍在,知识点变化不大 但是, 教材的面貌变化很大 .学生自己得出的结
隐性:表现为“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 度”,是隐藏在冰山下的部分(90%以 上)
隐性是显性的基础,其重要性体现在既可 以支撑和向导,也可以干扰和冲突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3)隐性知识的特征
形式多样:诀窍、技巧、直觉、思维、意识、约定 俗成的默契;信念、价值取向…
载体的非技术性:大脑,环境,氛围,… 内容不确定性: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不能精确阐述
灌输—启发: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结果—过程:学会---会学—会用---会拓展
结论:
知道隐性知识的存在,把握隐性知识的要 点,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是 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行为 的基本支点;
理解“四基”、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 观是当前教师思考有效性问题需要关注的 重要方面。
可概括为: 知晓目标、明确方向、 数学见识、专业眼光 勤于历练、不断成长。
当前专业素养问题需要关注的 几个重要方面
1. 关注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2.关注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四基 3.关注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 4.关注自身的数学见识和专业眼光
1.关注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 具体怎么办
何为“长”、“短”:
(1)短效,多与考试有关。 密集型、机械性、重复性、速率式的手段一般收获短
效,多与考试有关。 (2) “长效”即后劲儿。 过程、活动、经验、交流一般收获长效,“长效”即
后劲儿,是判断数学学习有效与否的一个基本指 标。 (3)有效性是指“长、短”合成的整体教学效果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地,“有效”指投入的时间、物力与收获之间的正相关关 系。通常用“立竿见影”、“多快好省”“突飞猛进”┄等 形容词,或“投入产出比”┄等量化指标来刻划,主要针对 物质实体而非精神实体。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长”和“短”之 分。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通过学生的成长速度 和质量衡量,需兼顾“当下”和“今后” 两个方面,因此有“长”和“短”之分。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显性知识:事实性、陈述性的知识是显性 的(能够言传),如“方程”
隐性知识:理解性、程序性的知识是隐性 的(所知比能言多,只可意会),如“建 立方程”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⑵相互关系:如果把知识的整体比作一座冰 山
显性:表现为“双基”,是冰山的尖端 (10%左右)
2.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
从教材中的例子谈起:
(1)上海版小 学教材
认识圆(3年级 62-63 页)
模拟圆的产生
从现实到黑板:模拟与抽象
圆的定义
动手操作:如何在纸上画圆
课堂练习
课堂或家庭作业
模式?
数学系统
数学问题
概念; 方法;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 有一定 分量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