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2 编制依据§3 工程地质情况§4 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机构§5 三轴水泥搅拌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6 质量保证措施§7 安全生产措施§8技术管理措施§9 应急措施§10 施工进度计划§1 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1、建筑名称:嘉悦中心·梓园商住项目2、项目位置:诸暨市人民北路东侧、荷花路西侧3、建设单位:浙江嘉城置业有限公司4、围护设计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5、监理单位:绍兴市城建监理有限公司6、施工单位:浙江万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2基坑概况场地地面高程±0.000相当黄海高程9.500。
场地原为诸暨市毛纺厂厂区,拆除后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局部堆积大量建筑垃圾,场地内有一条污水管道通过,场地环境条件较差。
§2 编制依据2.1 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图纸;本工程岩土勘察报告。
2.2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3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4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5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6 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2.7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2.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2.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10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DB33/T 1082-2011)2.11国家及浙江省颁布的其他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文明施工规定。
§3 工程地质情况3.1 地形、地貌场地原为厂区,现已拆除,为空地。
场地地形平坦开阔。
3.2地层结构、特征根据地质工程勘探报告结果,地基土划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层,其中(3)、(4)、(5)各分为2个亚层,各土层特征如下:(1):杂填土杂色,松散状,主要由钢筋混凝土碎块、砖块等建筑垃圾以及碎石、块石等近期堆填,局部含少量的生活垃圾,土质均匀性差。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1.40~4.20m,层面高程8.44~9.35m。
(2):粉质粘土灰黄~黄灰色,硬可塑状,局部硬塑或软可塑状,中压缩性,粉、粘粒为主组成,铁锰质侵染。
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仅在局部缺失,揭示层厚0.80~2.70m,层面高程6.12~7.50。
(3)-1:粉质粘土灰黄、灰绿、灰棕等色,硬塑状,局部硬可塑状,中压缩性,粉、粘粒为主组成,铁锰质侵染,土质均匀性一般,局部为粘土。
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1.30~6.00m,层面高程4.47~6.33m。
(3)-2:粉质粘土灰黄、灰棕、灰白等色,硬可塑状,局部软可塑状,中压缩性,粉、粘粒为主组成,铁锰质侵染,土质均匀性一般,局部为粘土。
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1.20~5.70m,层面高程0.55~4.06m。
(4)-1:粉砂灰黄、黄灰等色,中密状,饱和,中压缩性,主要由粉砂粒、粉粒等组成,土质均匀性较差。
局部为细砂,局部夹粘性土团块。
该层主要在场地南段分布,揭示层厚0.30~3.70m,层高高程负2.95~1.42m。
(4)-1a: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可塑状中压缩性,铁锰质侵染,土质均匀性较差,局部含少量粉砂粒。
该层呈透境体状分布于(4)-1层中,仅局部揭露,揭示层厚0.80~2.10m,层面高程负2.55~1.91m。
(4)-2:砾砂灰黄色,中密状,中偏低压缩性,砾含量约30~45%,级配一般,胶结一般,砾石呈亚圆形,砾粒径一般在0.5~2.0cm之间,最大约4.0~5.0cm,该层成分不均匀,均匀性差,局部地段夹粘性土薄层。
该层主要在场地南段分布,揭示层厚0.30~4.20m,层面高程负4.45~0.86m。
(5)-1:强风化砂层紫红色,极软岩,岩芯易折断,手捏易成粉沫状,干钻可钻进。
岩石矿物蚀变明显,大部分已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夹泥。
该层风化程度不均匀,局部夹较多中等风化碎块,裂隙很发育。
强度一般由浅到深渐好。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0.40~2.90m,层面高程负6.40~1.46m。
(5)-2:中等风化砂岩紫红色,致密,属极软岩~软岩,岩石基本质量指标RQD=50~75,砂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在场地大部分呈柱状,岩石裂隙发育。
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
该层全场地分布,所有钻孔均未揭穿,揭示最大厚度5.80m,层面高程负7.10~负1.44m。
§4 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施工精品卓越创造未来4.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4.2 项目部管理职责 4.2.1 项目经理1) 主持编制、签发质量计划,策划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完善和项目质量持续改进。
2) 主持确立项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制定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质量管理职责,并组织考核,保证目标实现。
3) 确保依据项目质量管理程序进行施工和过程控制。
4) 组织竣工验收,安排、组织移交事宜。
5) 按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确立培训方针,监督落实。
4.2.2项目工程师1) 在项目经理领导下,主持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 参加施工方案的讨论和审定,负责施工方案和工艺标准的确定。
3) 主持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4) 负责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组织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监督不合格品整改工项目经理 项目工程作。
5) 协助项目施工设备和设施的选用,保证项目质量能力的最大发挥。
6) 按项目施工要求,编制项目技术标准、验收规范目录,保证有效性,确保工程符合规范要求。
7) 负责项目质量记录按质量计划要求实施。
8) 负责统计技术在项目的应用,包括统计技术的确定和实施§5 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5.1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5.2场地回填平整三轴搅拌机施工前,必须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场地内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以及凿除搅拌区域内的路面层硬物,必要时回填粘土并压实。
5.3 测量放线根据提供的坐标基准点,按照设计图进行放样定位及高程引测工作,并做好永久及临时标志。
放样定位后做好测量技术复核单,提请监理方进行复核验收签证。
确认无误后进行搅拌施工。
5.4 开挖沟槽坑围护内边控制线,采用0.6m3挖土机开挖沟槽,并清除地下障碍物,沟槽尺寸入图示,开挖沟槽根据基余土应及时平整处理,以保证三轴搅拌桩正常施工,并达到文明工地要求。
开挖深度为1.0米左右,开挖过程中注意各类管线。
5.5 定位拉线设置在平行沟槽方向放置一根定位拉线,定位拉线必须放置固定好,拉线两端用钢筋固定,定位拉线一般距离施工轴线1.2~1.5米左右,开挖沟槽后施工定位严格按照定位拉线进行。
5.6 搅拌桩孔位定位Ф850三轴水泥搅拌桩机三轴中心距为1200㎜,根据这个尺寸在平行拉线表面用红胶带划线定位。
5.7 三轴搅拌桩施工准备5.7.1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工程的规模和工期的要求以及现场场地条件和临时用电等情况,我单位采用两台三轴搅拌桩机设备施工。
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必须提供至少1只350KW配电箱及2根Φ50直径水管供水以保证水泥搅拌桩水泥浆液的制备。
设备的投入量和机械的配套工具详见下表: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表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产地拥有或外租号1主机DH608JB1601台上海自有动力头中空2Ф850ZKD85-3A1套日本自有三轴搅拌钻搅拌注浆系BW-2003台上海自有3统4空压机9m3VFY-9/71台徐州自有5挖掘机200SH1台日本自有劳动力组织安排一天分为两个台班,每台班人员安排如下:实际人数会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变更5.7.2施工顺序5.7.2.1Ф850:搭接式连接。
Ф850 三轴搅拌桩搭接示意图5.7.3桩机就位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桩机移动结束后认真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
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线锤对龙门立柱垂直定位观测以确保桩机的垂直度。
三轴水泥搅拌桩桩位定位后再进行定位复核,偏差值应不超过50mm,桩径偏差不超过0.04D(34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搭接偏差不大于200mm。
5.7.4搅拌速度及注浆控制5.7.4.1三轴水泥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
根据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资料规定,桩身采用一次搅拌工艺,下沉及提升均为喷浆搅拌,下沉速度不大于0.5m/min,提升搅拌速度控制在不大于1m/min,桩体施工必须保持联系性,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h,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并做好每次成桩的原始记录。
5.7.4.2 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采用一套自动拌浆设备,电脑控制配合比。
5.7.4.3 在开机前应进行浆液的搅制,开钻前对拌浆工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
采用Po4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小于1.5,水泥掺入比为22%,空搅部分掺量10%。
拌浆及注浆量以每钻的加固土体方量换算。
注浆压力为1.5Mpa左右,以浆液输送能力控制。
土体加固后,搅拌土体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
5.7.4.4报表记录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记录,详细记录每根桩的下沉时间、提升时间。
及时填写当天施工的报表记录,隔天送交监理。
5.8.5、安全保证措施:5.8.5.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保安全的原则。
工程实施前,对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机电设备和施工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地方立即整改完善,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标志和警告牌。
由专人员负责保养,交接班时,接班人员必须检查机械的各方面性能并明确当班工作内容。
5.9.5.2工程实施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各级安全员要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制止无证操作,吊运操作时必须由专人负责指挥。
5.9.5.3电箱(配电箱、开关箱)(1)电箱应有门、锁、色标和统一编号。
(2)电箱内开关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
各类接触装置灵敏可靠,绝缘良好无积灰、杂物、箱体不得歪斜。
(3)电箱安装高度和绝缘材料等均应符合规定。
(4)电箱内应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用电流进行分级配合。
(5)配电箱应设总熔丝、分熔丝、分开关,零排地排齐全。
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
(6)配电箱的开关电器应与配电线或开关项对应配合,用分路设置,以确保专路专控;总开关电器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