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

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

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长远;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够观整个天空的小鸟。

王老师从齐读课题出发,看似直接导入,实际上是动画激趣,通过看与课文相符的FLASH动画理解课题,熟悉课文。

之后王老师从画面定格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启迪,从了解井出发,为之后青蛙和小鸟奠基。

接着进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这样就可以开始“表演”了。

整个过程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朗读的教导真实有效,浑然天成。

例如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不仅强调是什么句子,而且强调语气。

小鸟问:“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从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出发,感受小鸟的累与渴。

还有一个教师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出发,体会内容,深究复原当时情境。

2.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结合。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训练说话井然有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王老师秉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将课文的讲解控制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让生造句给予看图说话这个阶梯,生即使刚开始不理解,看到图后就会有话可说。

建议:“青蛙在小鸟的建议下,终于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东西。

续编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和“坐井观
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对调,效果会更加。

坐井观天是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

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坐井观天的意思和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割裂。

之后的续编故事应该属于思维和说话的拓展练习。

这是我的几点想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