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8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 Au 197第I 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C.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多糖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三磷酸腺苷 2.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 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结果偏大D. 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 2CO 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顶端优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C.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必然会抑制根的生长D.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植物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 B.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同种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种间竞争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 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 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 D.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6.小麦的高秆(H )对矮秆(h )为显性。
现有若干H 基因频率不同的小麦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 基因频率(p )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没有杂合体B.p=b 时,F1随机交配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2C.p=a 时,F1显性性状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3/5D.p=c 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体比例为2/97.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或燃油 B .BaCO 3在医学上可用作“钡餐”C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 2,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是单质硅D .臭氧、醋酸、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8.对于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或操作正确的是A .实验甲:匀速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没气泡产生和有气泡产生的时间段相同B .实验乙: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C .实验丙:由MgCl 2•6H 2O 制备无水MgCl 2D .装置丁:酸性KMnO 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9.都属于多环烃类,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A.这三种有机物的二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B.盘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棱晶烷和盘烯互为同分异构体D.等质量的这三种有机物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10.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时Li +由B 极向A 极移动B .电池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为4Li +O 2 +2H 2O===4LiOHC .电解液a 、b 之间可采用阴离子交换膜D .电解液a 可能为LiCl 水溶液11.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Y 能形成不止一种氢化物,而Z 只能形成一种B .W 和Z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 .W 和T 都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D .X 和Y 最多可以形成5种化合物 12.下列陈述I 、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13.室温下,将0.10 mol·L 盐酸滴入20.00 mL 0.10mol·L 氨水中,溶液中pH 和pOH 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pOH =-lg c (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点所在曲线为pH 变化曲线B .M 、N 两点的溶液中NH 4+的物质的量:M>N C .Q 点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氨水的体积 D .随着盐酸滴入,溶液导电性持续增强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这是他用实验直接进行了验证的B .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C .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D .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15.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 ,环A 与球B 间用一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 、m B ,由于球B 受到水平风力作用,环A 与球B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环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B gtanθB .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 的拉力保持不变C .杆对环A 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大而增大D .环A 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A Bm m m +16.如图为某一物理量y 随另一物理量x 变化的函数图象,关于该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则面积等于质点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B .若图象表示力随位置的变化,则面积等于该力在相应位移内所做的功C .若图象表示电容器充电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则面积等于相应时间内电容器储存的电能D .若图象表示电势随位置的变化,则面积等于电场在x 0位置处的电场强度17.由于行星自转的影响,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会随纬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宇航员在某行星的北极处从高h 处自由释放一重物,测得经过时间t 1重物下落到行星的表面,而在该行星赤道处从高h 处自由释放一重物,测得经过时间t 2重物下落到行星的表面,已知行星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则这个行星的平均密度是 A .2132h GRt ρπ=B .2134h GRt ρπ=C .2232h GRt ρπ=D .2234h GRt ρπ=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质子(不计重力)穿过某一空间而未发生偏转,此空间可能存在磁场B .一个质子(不计重力)穿过某一空间而未发生偏转,此空间可能存在电场C .某电路的磁通量改变了,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D .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导体棒两端一定有电势差19.质谱仪是用来分析同位素的装置,如图为质谱仪的示意图,其由竖直放置的速度选择器、偏转磁场构成。
由三种不同粒子组成的粒子束以某速度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射入速度选择器,该粒子束沿直线穿过底板上的小孔O 进入偏转磁场,最终三种粒子分别打在底板MN 上的P 1、P 2、P 3三点,已知底板MN 上下两侧的匀强磁场方向均垂直纸面向外,且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 1、B 2,速度选择器中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不计粒子的重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则 A .速度选择器中的电场方向向右B .三种粒子的速度大小均为EB 2C .如果三种粒子的电荷量相等,则打在P 3点的粒子质量最大D .如果三种粒子电荷量均为q ,且P 1、P 3的间距为Δx ,则打在P 1、P3两点的粒子质量差为E xB qB 221∆20.如图所示为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v-t 图像,在a 点的速度为v a ,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v b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场中a 点电势一定比b 点电势高B .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b 点的电势能大C .在0-t 1时间内,粒子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D .在0-t 1时间内,粒子运动路径与电场力不在一条直线上V (盐酸) /mLpH21.如图所示,在一个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三个相同的带电粒子,比荷大小均为qm,先后从A 点沿AD 方向以大小不等的速度射入匀强磁场区域,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磁场力作用。
已知编号为①的粒子恰好从F 点飞出磁场区域,编号为②的粒子恰好从E 点飞出磁场区域,编号为③的粒子从ED 边上的某一点垂直边界飞出磁场区域。
则 A .三个带电粒子均带正电B .编号为①的粒子进入磁场区域的初速度大小为3Bqa3mC .编号为②的粒子在磁场区域内运动的时间为6Bq πmD .编号为③的粒子在ED 边上飞出的位置与E 点的距离为(23-3)a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7分)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甲、乙两种装置:(1) 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 1,半径为r 1;被碰小球质量为m 2,半径为r 2,则要求 A .m 1>m 2 r 1>r 2 B .m 1>m 2 r 1<r 2 C .m 1>m 2 r 1=r 2D .m 1<m 2 r 1=r 2(2) 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 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 2,则在用甲装置实验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为(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3) 若采用乙装置进行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须有的是 A .毫米刻度尺 B .游标卡尺 C .天平 D .弹簧秤 E .秒表(4)在实验装置乙中,若小球和斜槽轨道非常光滑,则可以利用一个小球验证小球在斜槽上下滑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