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唱歌课教学流程

唱歌课教学流程

小学唱歌课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

其中利用声乐的魅力导入新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谈话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发声视唱练习。

这个环节既要注意避免专业化倾向,又不能忽视它的作用。

发声练习与呼吸训练、听音、视唱等技能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之中。

通过视唱练习,使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培养学生的视唱歌曲的音高、音准能力。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视唱音阶,可以从新课歌曲中提取骨干音组成旋律视唱,也可以用新课歌曲中的部分旋律作为练声曲目,形式可以多样。

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特点有针对性练习。

同时也可以加入节奏练习。

在这个环节就要注意强调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声音状态的要求。

3、学唱新歌。

(至少听5遍,每一遍要有不同的要求)
学唱新歌是唱歌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教师的范唱、视唱曲谱,学唱歌曲、歌曲处理等内容。

特别要提出的是要重视歌曲处理,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思维的手段。

学生通过音乐思维获得良好的乐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表现音乐。

(1)对于新歌的听得方法:每一遍听都要带着任务和问题来听,不能泛泛地听。

既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老师的范唱。

如,第一遍听时老师可以提问: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听完以后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等等问题,学生听完后可以踊跃的回答问题。

第二遍听时可以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或节奏等问题。

每一遍聆听都要解决一个问题。

(2)新歌的教唱方法:聆听和教唱可以有机结合进行。

我们通常在教唱新歌曲时不要打断歌曲的完整性。

学生在初接触歌曲时可以试着让学生小声哼唱旋律,如用“Lu”“La”“U”等母音模唱旋律,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歌曲的音准。

学生熟悉旋律后可以加入歌词。

在整个教唱过程中要把握好歌曲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处理,设计活动有序的穿插和进行,不要有太明显的痕迹。

4、歌曲处理。

歌曲处理要有深度,逐句逐段加以分析。

带有感情来歌唱,注意面部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变动,感受音乐之优美。

在此环节,可以给学生设计活动或是舞台的形式进行音乐表演或是音乐竞赛。

注意学生对歌曲演唱的评价。

5、展示评价、拓展。

在基本掌握新歌的基础上,可以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演唱。

如:独唱、齐唱、小组唱、分排唱,还可以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放歌曲音乐欣赏、用乐器演奏歌曲等),与非音乐手段相结合(简介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影像资料等),增强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还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好地挖掘音乐内涵。

此环节应注意,教学拓展与本课歌曲的关联度,在一定的关联度的基础上,对本课内容做音乐多元化的拓展,同时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审美。

5、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哪些内容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待于复习巩固,语言要简明扼要。

并对此课进行简单的升华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