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唱歌课教案

音乐唱歌课教案

唱歌课教案
一、课题《沂蒙山小调》
二、授课年级:初一(11)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风格
及体裁。

2、能力目标:背唱歌曲《沂蒙山小调》(重点)
3、能够唱出山歌风格的小调韵味,并培养学生热爱
家乡的品德。

(难点)
四、教材分析
1、作者简介:阮若珊就读过贝满中学与育英中学,
到抗大文艺工团后来到沂蒙山区,在一个小小的
34人的抗大文工团,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她和
李林创作出《跟着共产党走》和《沂蒙山小调》
两首广为流传的歌曲。

2、沂蒙山简介: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
难的阶段,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
“扫荡”,为扫除抗日阻碍,抗大文工团以文艺
为宣传武器,积极配合我军宣传教育,同时搜集
创作素材,就在这时,一首《反对黄沙会》的歌
曲在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下
诞生了。

这首歌曲的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
东北卖唱人所唱得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长期以
来,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注
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经过人们的修改,这首歌
曲成为今天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名歌——《沂蒙
山小调》。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钢琴、
六、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
师:今天我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旅游,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方,请看——出示沂蒙山视频音像资料。

生欣赏。

师:同学们,这个地方风景美吗?生答
师:这是什么地方?生
师:看来大家对风景区都很感兴趣,那老师今天再给大家推荐爱你一个地方,它是山东的沂蒙山,就是咱们刚才一起看的这个地方。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里不仅风景美,它也曾是我们抗战时期的革命老区,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未来阻碍日寇的扫荡,创作了一首《反对黄沙会》的歌曲,后来经过人们的改编,有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的歌颂沂蒙山风区风景的歌曲《沂蒙山
小调》出示课题。

3师范唱一段后,说:同学们刚才只是听了一段,第二三段我希望有同学跟着我唱得节奏,给我
挥拍。

出示课题问题歌曲几拍子?强弱关系怎
样?挥拍图式?
生:跟着节奏,动手挥拍,并想问题。

3、师:好的,刚才大多数的同学跟着老师的节奏挥
拍了,而且表现得很不错,那请问。

生答……4、师总结生回答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打节奏,并赞
扬。

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未
来我们可以更好的唱好歌曲,先让我们把声音先
美化一下,出示课题:练声曲:3/4 25
练声曲:3/4 25 32 1︱76 5-︱
Lu
要求:口腔打开,口鼻同时吸气。

打哈欠的状态下发Lu,唱得时候声音保持连贯。

5、小游戏:声音美了,咱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模唱
旋律。

生弹小调旋律,生模唱。

出示不带旋律的简谱。

6、师,自学,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那现在咱们
分小组唱旋律。

7、师弹琴,生唱旋律,把学生不会的地方找出来一
起解决难点。

待旋律都会的时候。

8、师:咱们又向各区迈近一步了,莘庄我们应该做
啥了,生答,师总结带歌词。

出示课件,小组合
作带歌词、再找小组展示、
9、同学们唱得不错,那你们在唱得时候发现什么了
没有,生找。

师总结(那个,诶)衬词的运动,为了更好的书
法情感。

同学们动动脑筋,我们听原唱,体会歌
曲的风格?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
10、出示课件,生感受音乐并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11、师总结:小调,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
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裕变化。

常用衬词、
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热情喜悦的、赞
美的、婉转悠扬的
12、比一比,小组合作,练习怎样才能更好的演唱,
歌曲。

个人展示。

13、发现规律,引出“鱼咬尾”的创作方式,并参与创
作。

八、总结:走进沂蒙山,这首《沂蒙山小调哦》在山里、在
山间、四处回荡。

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唱了60年,
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
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

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

从远古一致延续到今天。

作业:请你搜集有关沂蒙山区的风俗人情,开阔你的视野。

相关主题